金融是经济发展血脉 金融业实现快速发展创新发展提升能力

01.02.2015  11:40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血脉。

  新常态下,金融业的一举一动,都是实体经济发展的指向标。资金流向哪个领域,哪个领域就将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资金流向哪个环节,哪个环节就将成为经济链条中快速崛起的板块。

  2014年,长春金融业实现快速发展,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多层次资本市场进一步完善,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据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最新统计数字显示,2014年,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8792.74亿元,同比增长11.8%;贷款余额7532.38亿元,同比增长15.1%。本外币存贷款增速保持两位数增长,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高居前列。

  持续增长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为城市综合发展汇聚资金,吸附能量。预计2014年长春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00亿元,占GDP和服务业的比重进一步提升。

   创新发展提升服务能力

  2014年,长春金融机构进一步丰富,实体经济发展有了更多的“血源”。汇丰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天安保险相继进驻长春。长春发展农商行改制完成,两家村镇银行相继开业。

  截至2014年末,我市已有36家银行机构、30家保险机构、4家资产管理公司、3家财务公司、16家证券公司、2家期货公司、2家信托公司。

  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牵头中国银联吉林分公司“联银快付”项目率先试点,打通了农产品收购支付渠道“最后一公里”;省农业发展银行营业部支持临储收购,实现了产粮县(市)区“无空白”; 

  工商银行吉林分行营业部推送“融e购”商城,助力地方企业实现经营管理能力提升、知名度加强、品牌走向全国的梦想;交通银行吉林分行发行的“校园一卡通”参与校园数字化管理系统项目;吉林银行打造特色社区金融服务站,推进普惠金融服务发展;浦发银行融资租赁保理破解集团企业固定资产变现难题……在长金融机构坚持创新发展,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各显身手。

   多层次资本市场进一步完善

  作为市委确定的17项全面深化改革重点任务之一,2014年,我市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实体经济融资渠道实现多元化。

  过去一年,长春证券业取得较大发展。迪瑞医疗在深圳创业板上市,广泽地产在香港主板上市,全市上市公司已达25家;有5家企业在全省抢先挂牌“新三板”;产权交易中心功能进一步提升,103家企业在吉林股权交易所挂牌展示。

  一个上市企业,本身就是一个增长极,承载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力量,借力资本市场多渠道融资形式在长春正在逐次打开。

   大手笔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支持小微企业,长春金融业祭出大手笔。

  民生银行喊出“做小微企业的银行”的战略口号,吉林银行在全国城商行系统中率先成立第一家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

  2014年,全市小微企业信贷余额达1057.79亿元,比年初新增159.22亿元,同比增长23.3%,高于全部贷款余额增速。

  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助保金池项目,为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开辟了新路径,他们可通过这一低成本、高效率的渠道,按抵押物100%额度申贷。首期省市共出资6000万元作为风险补偿铺底资金注入“助保金池”,当年可为中小企业贷款6亿元。

  2014年,全市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放个体工商户及个人经营性贷款4045笔,累计发放贷款49.66亿元,同比增长1.04%。贷款余额43.5亿元,同比增长35.39%。

  新常态下,长春金融业与全市发展大局同呼吸、共命运,每一步发展,都旨在为长春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金融支持;每一次创新,都意在破解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每一项举措,都为了让长春实体经济“血脉”更畅通。 (记者  杨洪伦  本报通讯员  王  爽 )

(责任编辑:杨美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