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桂英的“团圆年”
“妈妈,新春快乐!”金桂英看到儿子的短信时,已是大年初一的凌晨。
50岁的金桂英是船营区欢喜乡社会福利中心副院长,也是一名今年才挣到2000元月工资的临时工。这个除夕,是她陪伴敬老院老人度过的第20个“团圆年”。
吃过除夕夜的饺子,40位老人拿着饭前发的红包,心满意足地陆续回房间休息。一直忙碌着没来得及吃东西的金桂英一面和工作人员收拾饭桌,一面随便吃几个快要凉透的饺子。
“咱们把明早用的菜都处理完再歇着,现在就把肘子炖上焖着,越烂越好。”餐具还没收拾完,她就开始安排初一的早餐了。
敬老院的老人说,从初一到初五,每顿都8个菜,顿顿不重样,年年如此。
“院里都是孤寡老人, 一辈子缺少亲情。我一年上365天班,天天陪着他们,老人们把我当成了孩子。过年时我要是回家,他们会更孤独。我也不放心,怕他们吃不好。尤其是还有生病的老人,吃喝拉撒都得多照顾才行。”
说着,她来到患脑血栓卧床的于长海老人床边,把红包放到他手上,问他过年高不高兴。于长海不说话,却连连点头,竖起大拇指。
“他以前脾气不好,经常骂人,有病住院时都是我们在身边照顾,他心里感激说不出来,在医院拉着我的手哭啊!”金桂英说。
在每一个老人的床边,都有一个礼包,里面包着糖果、内衣等。为了给老人们准备过年用的东西,从小年开始,金桂英就张罗着跑市场。腊月二十九晚上,她就住在了敬老院,为给老人们分礼物、包红包忙到了后半夜。金桂英说,包礼物也有讲究,如果包得大小不均、多少不均,“老小孩”们会不开心,所以她就用秤来一一称量。为过本命年的老人准备红袜子、把红包一一写上名字,这些细节全部落实妥当之后,她才放心地去休息。
“儿子从7岁开始,我就没和他一起守过岁,现在他都27岁了。”金桂英总觉得对不起亲人,“我父亲临走前让我给剪剪头,我却没能完成他这个小小的心愿,我欠父亲的。这里的老人和我的亲人没什么区别。我把对亲人的愧疚感转化成爱心放在了他们身上,心就安了。”(记者 孙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