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有东北虎豹长啸山林,西部有白鹤翩然起舞,中部有梅花鹿奔腾原野。
近年来,在吉林省各地,野生动物频频出没。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的恢复和增长,反映了吉林省坚持绿色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
近五年,吉林省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开展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修复、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等,深入落实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同时严格对生态资源的保护管理,实施林地清收还林、森林防火、野生动物保护等,保护好生态建设成果。林业产业加快绿色转型,智慧林业开局良好,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进入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新阶段。
由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林科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合作完成的《吉林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报告》显示,吉林省森林每年产生的涵养水源、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保护、净化大气环境等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为7935.44亿元,与2011年相比,增长达2000.95亿元。这标志着,吉林省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明显增强,林业生态保障功能显著提高。
吉林省的绿水青山正在成为给群众带来幸福的“金山银山”。
生态修复 扩大绿色空间
近年来,吉林省推进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西部生态经济区、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三大板块”建设,东部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中部农防林建设、西部生态屏障建设全面展开,稳步推进系统性生态修复。
2013年以来,吉林省实施西部地区生态屏障建设工程,完成沙化土地治理240万亩,为向海、莫莫格、波罗湖等重要湿地补水6亿立方米,西部地区湿地水覆盖面积增加了15.8万公顷,形成集中连片、动态平衡的生态体系。在东部长白山开展森林小镇创建、裸露山体治理、绿美示范村屯创建等生态修复和绿化美化工程,东部长白山区生态得到有效改善。在中部地区全面开展农防林更新改造,共完成农防林更新改造11万亩,建设起了第二代高标准的防护林,构筑起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绿色屏障,为保障吉林省农业稳产增收和粮食生产安全做出了新贡献。
发挥重点生态工程的骨干作用,加快造林绿化的步伐。启动实施第二个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规划、三北五期工程、天保二期工程、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中央财政造林补贴工程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全省累计完成人工造林33万公顷,封山育林8.2万公顷。到2016年末,全省森林面积达到819.0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43.9%。
生态保护 夯实绿色基础
十二五期间,吉林林业通过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林地清收还林、坚持抓森林防火﹑野生动物保护等,保护森林资源、林地资源、物种资源和生态建设成果。
从2015年4月1日开始,吉林省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这是吉林省生态文明建设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宣告了多年来向森林过度索取的历史已经结束,重点国有林区从开发利用转入全面保护的发展新阶段。吉林省林科院研究员任军说:“长白山林区是东北重要的生态屏障,此次停伐,森林得到休养生息。吉林省此次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的347.9万公顷林地,产生的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总价值将有可能达到2000亿元以上。”
多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吉林省林地被改变用途的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全省被违法改变用途的林地面积高达80多万公顷。2013年10月,吉林省政府计划利用3年时间将多年来被违法改变用途的林地依法收回,用5年时间将清理收回的林地全部还林还草还湿。目前,全省已清理收回林地79万公顷。截至2016年末,全省累计还林32.3万公顷。
坚持警钟长鸣抓森林防火,吉林省是全国唯一实现了连续36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的省份,成为全国森防战线的一面旗帜。全省实行“全社会抓保护、全民搞防火,各级政府负全责”的原则,每年各级政府层层签订森林防火责任状,年终按规定兑现奖惩,使森林防火的责任切实落到各级领导的肩上。吉林省坚持预防为主,练好火源监管这项硬功夫,把森林火灾的发生率控制在最低程度。全省575座了望台防火期内对火情全方位、全天候监测。全省4万多名护林员、公益林管护员和检查员普遍采用分片包保巡护、定点把守和巡回检查方式,山山有人管、路路有人巡、口口有人守。对比1980年前后的两个30年,吉林省森林火灾发生次数下降72.2%,受害森林面积下降96.2%,累计减少直接经济损失45亿元,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为维护长白山林区生态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长期坚持实施全面禁猎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措施,吉林省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有了较大的恢复和增长。近五年,吉林省新建保护区13个。全省林业系统保护区数量达44个,总面积 257万公顷 。从2005年开始,吉林省林业厅和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多样性国家级创新团队,在吉林境内联合建立了一个全覆盖、全要素、全方位的生物多样性长期定位监测平台,覆盖面积1万多平方公里。长达十多年的监测和研究表明:在吉林省东部地区及周边,生存着中国野生东北虎豹可繁殖种群,成为中国东北虎豹恢复的唯一种源。在2012至2014年期间,在吉林省共监测到27只东北虎和42只东北豹,包括多个东北虎家庭和东北豹家庭。在莫莫格湿地监测到的白鹤数量最高年份曾经达到3840只,约占该物种世界种群的90%以上。全省梅花鹿、马鹿、狍子、野猪等种群数量得到了明显恢复和增长,原麝、紫貂、中华秋沙鸭、黑熊、棕熊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都经常出现在人们视野之中。
林业产业 绿色转型发展
吉林林业产业转型步伐加快。积极应对“停伐”对林业传统产业的冲击,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稳定在1500亿元,林业经济进入了历史上最快的发展时期。在“十二五”期间,林业产值保持了年均10%以上的增长,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森林旅游、林下经济、森林康养、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正在形成,林业经济结构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全面启动实施百万公顷红松果林、百万亩绿化苗木、百万亩林下参、百万亩榛子果林等9个林业产业重点工程建设,绿色产业增长较快。
吉林省大力实施林业绿色转型发展战略,突出发展森林旅游产业,努力实现由森林资源大省向林业经济强省跨越。着力打造一批森林景观黄金旅游节点,加强森林旅游景区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森林旅游网络平台建设。2016年,全省森林旅游收入132.47亿元,比五年前增长75.67亿元。森林旅游业的快速增长,带动了周边林区林下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延长了产业链条,增加了林区百姓收入。
林业产业发展的集群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省级林业产业园区、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产业基地总数达到229个。各级林业产业协会及专业委员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社会组织已达到上千个,入社农民职工7.8万户,带动就业24万人。
智慧林业建设开局良好,林业现代化管理水平明显提升。率先启动林业卫星发射和应用等工作。与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合作,第一颗“吉林林业一号”冠名视频卫星已于2017年1月9日发射成功。吉林省成为拥有林业专属卫星第一省。全面启动林业立体化感知网络和生态保护物联网建设。与吉视传媒签署《智慧林业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就构建多级互联互通林业信息化专用网络及林业信息化数据中心、“森林智慧监测站”、生态保护与野生动植物监测物联网应用系统开展了全面合作。启动实施国有林管理现代化局省共建示范项目建设。2016年9月23日,国家林业局与吉林省政府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魏静/文 照片由吉林省林业厅宣传中心提供)
森林和湿地
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天保工程区针阔混交林
在莫莫格湿地停歇的白鹤
远红外相机拍摄到的野生东北虎的正面影像
东北豹
远眺山林
哈泥湿地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