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长春新区总体方案出炉

11.03.2016  21:18
 

11日,中国吉林网记者从国家发改委网站获悉,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印发长春新区总体方案》的通知,方案明确提出,到 2030 年,新区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改革创新和开放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日臻完善,腹地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对外开发开放新格局基本形成,国际化绿色智慧新城区全面建成。

新区在哪?

新区紧邻长春市主城区,其主体位于长春东北侧,是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长春市朝阳区、宽城区、二道区和九台区部分区域,覆盖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面积约499 平方公里,到 2020 年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 87.5 平方公里以内。2014 年常住人口约 47 万人,地区生产总值 930 亿元,地方财政收入 90.5 亿元。

新区位于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核心腹地和我国东北地区地理中心,是哈(尔滨)大(连)经济带和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 新区交通运输网络比较完备,京哈铁路、哈大高速铁路、 长(春)珲(春)城际铁路以及京哈、珲乌(兰浩特)等国家高速公路和多条国道贯穿新区,已开通长春至欧洲的中欧班列(长春—满洲里—德国),拥有国家干线机场长春龙嘉国际机场,与东北其他地区、京津冀以及东北亚周边国家人员货物往来便利。

新区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中俄(罗斯)、中白(俄罗斯)等国际合作园区,2014 年工业总产值 3100 亿元。

四大战略定位

1.创新经济发展示范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充分发挥国家技术转移东北中心功能,建设东北地区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培育形成集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生产于一体的科技创新集群,着力提高区域创新水平能力,以创新发展带动经济转型升级。

2.新一轮东北振兴重要引擎。充分发挥新区比较优势,依托现有产业基础,重点实施“互联网+”协同制造,带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参与国际产能合作,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融合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的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打造辐射哈长城市群的经济增长极,促进吉林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带动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3.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重要平台。充分发挥新区在产业、科技、教育等方面资源优势,打造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的重要平台,提升内陆腹地支撑能力,促进长吉图一体化发展,形成内陆腹地与窗口(珲春) 、前沿(延吉、龙井、图们)有机联结、功能协调、有效互动的空间布局,加强与东北亚各国的经贸合作,深化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全方位合作。

4.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区。勇于先行先试,深化改革创新,推进行政管理、行政审批体制改革,激发区域发展活力,形成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快户籍制度、土地流转、医疗卫生、养老等公共服务改革,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探索开发建设管理模式和涉外经济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为全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供经验和示范。

发展目标

到 2020 年,新区立体化交通网络基本建成,陆海联运的对外物流通道基本畅通,公共服务设施日益完善,改革创新和开放合作取得重大突破,创新驱动能力明显提高,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成为推动吉林省新一轮振兴的重要引擎。

到 2030 年,新区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改革创新和开放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日臻完善,腹地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对外开发开放新格局基本形成,国际化绿色智慧新城区全面建成。

总体布局

根据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实基础和发展潜力,围绕战略定位和产业布局,构建“两轴、三中心、四基地”的发展格局。

两轴

两轴”。即哈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轴、长吉高端服务业发展轴。

哈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轴。依托哈大经济走廊,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建设一批新兴产业园区,构筑带动哈长、辐射东北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轴。

长吉高端服务业发展轴。依托长吉图国际合作走廊,大力发展高技术服务、现代物流、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养老健康等现代服务业,打造立足长吉、面向东北亚的高端服务业发展轴。

三中心

三中心”。即科技创新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

科技创新中心。依托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建设的长东北科技创新综合体,进一步完善光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生态农业等五大专业技术平台和政务、金融、信息、人才、科技企业孵化、知识产权及国际合作等七大公共服务平台,组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集中力量实施重大创新工程,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取得新的突破, 加快形成科研项目孵化基地、 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中小企业培育基地和企业上市融资基地,打造长吉图科技创新中枢。

国际物流中心。依托与中国铁路总公司合作建设的大型铁路综合货场,与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功能互补、联动发展,畅通陆海联运通道,发展跨国物流、内贸外运新模式,形成吉林省对外开放的内陆港口和长吉图区域重要的物流枢纽。

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依托长春空港周边区域良好的区位优势,抓住中韩自贸区建设有利机遇,搭建文化交流、科技合作、金融创新、国际会展等开放平台,促进东北亚各国人文交流与经贸合作。

四基地

四基地”。即高技术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产业基地、临空经济产业基地、健康养老产业基地。

高技术产业基地。依托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资源富集及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优势,重点发展光电子、生物医药、电子商务、文化创意、软件及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打造区域发展创新引擎。

先进制造产业基地。依托长东北创新产业园区先进制造业发展基础,实施“互联网+”协同制造,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重点发展汽车、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智能机器人等先进制造业,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发展。

临空经济产业基地。以龙嘉国际机场为中心,重点发展运输业、航空综合服务业及物流配送、商务餐饮等配套产业,不断扩大聚集与辐射带动作用,打造服务东北、辐射东北亚的临空产业经济区。

健康养老产业基地。依托长春空港周边区域优良的生态资源,建设运动员训练基地、休闲旅游度假基地、健康养老基地,大力发展旅游休闲、 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 打造健康养老产业集群。

建设绿色智慧新城区

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加快新区主干道路、交通枢纽及立交工程建设,形成以长吉南线、长吉北线,机场大道、西部货运干道等为主的路网体系。建立以快速轨道交通为骨架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规划建设新区通讯、供排水、供电、燃气、垃圾处理、公共消防、停车场等基础配套设施,提升市政基础设施承载功能。合理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统筹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打造吉林省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工程,提升城市“地下现代化”水平。

推进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加强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功能整合,积极运用互联网和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优质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便捷高效的信息感知和智能应用体系。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与智慧城市相关联的产业项目,实施智慧社区、智慧市政、智慧城管、智慧消防、智慧政务等系统工程建设,提升城市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水平。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按照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文化体育、医疗卫生、教育、养老、就业等公共服务,统筹城乡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外来人口本地化进程,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拓宽被征地农民就业渠道,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规划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化特色和传统文化特色的镇街、美丽乡村,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联通化、居民收入均衡化、要素配置合理化、产业发展融合化,加速构建城乡衔接相融的一体化发展格局。

四大政策支持

深化落实《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国发〔2014〕28 号)和《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明确的支持政策,并结合新形势、新要求,创新完善支持政策体系。

财政政策。国家对吉林省的相关转移支付资金和吉林省本级安排的各类资金,要按照相关资金管理办法,优先用于支持新区建设。在符合土地整治规划和项目资金使用范围的基础上,吉林省可按有关资金使用管理规定统筹安排省级分成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和土地出让收入,对长春市政府组织实施的新区土地整治项目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予以支持。

金融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各类金融机构在新区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在新区内依法设立民营银行、村镇银行、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支持开发性金融机构加大对新区的综合金融支持力度。支持新区符合条件的项目申请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优惠贷款。支持新区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 、融资租赁等多种方式推进新区建设。支持新区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上市以及发行企业(公司)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信托计划等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土地政策。坚持“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率”的总要求,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开发建设,严格控制新区新增建设占用耕地,引导和促进各类建设节约集约用地,切实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吉林省土地利用指标优先保障新区合理用地需求,对新区建设用地实行单列,新区范围内的耕地占补平衡在全省范围内统筹解决。在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和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实行耕地数量质量全面管护,鼓励新区开展土地综合开发利用,允许在土地整理和利用等方面先行先试。支持新区探索开展工业用地“先租后让”试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

产业政策。创新外向型产业发展机制,在跨境运输和通关便利化等方面予以支持。吉林省引导重点产业项目在新区落地布局,并给予政策倾斜支持。

中国吉林网记者 王小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