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人那水,翁丁佤寨初印象

04.01.2017  14:04

  我是上午到的翁丁佤族村寨的。

  这个村寨位于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翁丁”在佤族语言里是烟雾缭绕的意思,据说到了夏季的八月份这里多是阴雨和云雾缭绕,整个村寨都给覆盖了,那个季节是拍摄照片最好看的时节。

  翁丁佤寨,有着近400年的建寨历史,有非常纯正的佤族民居建筑风格、有最古朴的原始佤族风土人情,被外界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

  一个摄影的朋友先我到了那里,给我发短信“这里还很原始,游客不多,村民淳朴”,他要尽快去看看,他还有一个担心,“这里都是草屋,特别不安全,一旦发生火灾,太可怕......

  村里的年轻人大部分外出打工了,所以见到的多是老人和孩子。

  小黑在村口自己的房子里开了“家庭客栈”,我就住在了这里。小黑的奶奶八十多岁了,身体硬朗,能唱歌跳舞,性格开朗。

  奶奶喜欢抽烟,几乎烟不离口,四岁的重孙女缠着她,老人表现出温情的一面。小黑的爸爸喜欢葫芦丝,没事自己就吹上一段,看我拍照,特意包上头巾,他说很多人拍过他。

  小黑的舅舅约我去他家看看,离不远就隔着一条街道,舅舅的房子很老了,烟熏的像喷上一层层油漆,随时烟油子会滴下来......

  小黑的舅舅靠种地和挖些山货卖钱,日子很苦,我最后给他20元做酬劳。给的有点少,但以前来的摄影人都这么给,小黑也要我不要给的太多,“别坏了规矩”,但舅舅很知足。

  小黑的女儿和妹妹家的孩子,穿着民族服装,跑跑跳跳围在身边,佤族人性格开朗,喜欢唱歌跳舞,老人和孩子是我喜欢的拍摄题材。

  中午一些在这里画写生的孩子来家吃饭,是一所美术院校的学生,后来晚上小黑同媳妇算账,亏本了,原来是人家出的钱每天固定,但今天多给杀了一个鸡。

  下午小黑的爸爸带我去下田,他家有好几块地,最远在2公里多的山沟里。现在种田是不挣钱,甚至赔本的,但农民又能干啥呢?

  回来时在溪水里捡到一条死蛇,好像被人打中了头部,顺水漂流下来,刚死不久,小黑的爸爸说拿给村里人吃。他告诉我过去他也是打猎的,枪法很好,二十多年前他一枪打中了一个猴子,找过去猴子还没死,知道自己跑不了,坐在那里看着他,满脸泪水......

  他说这一幕震撼了他,从此以后不在打猎了。

  回到村子里四处转转,很多家里都有织布机,佤族女人很勤劳,田里屋里,没有空闲时候,织布机可以织出很长的布,再按土方法漂染,制作服装。她们喜欢穿自己服装,但成本并不低廉啊!

  佤族人崇尚牛,视牛为图腾,在一处挂着牛头大房子前我好奇的拍摄,原来这是“佤王府”,里面坐着的是“佤王”。

  “佤王”请我喝茶,问我来自那里?他给我讲佤族的历史,配合我的拍照。其实他是村里的农民,这个“佤王府”也是配合旅游后建设的,但佤王的文化是存在的,只是久远了......

  翁丁佤寨不大,但历史久远,有很多小的看点和文化沉淀。很多家的院子挂满了桑葚,已经红了,但不是很甜,还要过一段时间才是最好吃的时候。

  古朴村寨,狭窄的小路,确实有朋友的担心存在,这里完全是草房,而当地人有时那么喜欢抽烟......

  入夜同小黑一家围在火塘边吃晚饭,听他们一家子讲佤族的历史和家族史,听小黑讲曾经外出打工的辛苦回忆,听他现在的日子和未来的畅想。

  这就是我到翁丁佤族村寨第一天的所见所闻。

  我喜欢上了这里。

版权声明: 松花江网是江城报业在互联网上授权发布松花江网、《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新闻的唯一合法媒体,欢迎有互联网新闻发布资质的网站转载,但务必标明出处“松花江网”和作者姓名;吉林市范围内网站若要转载,必须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如若违反,松花江网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能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