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深化市场监管体制改革
原标题;通化深化市场监管体制改革 监管重心下移,构建食药监管新格局
按照通化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通化市编办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全面改革市场监管体系,推进工商、质监、食药监部门管理体制改革,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改革工作已经基本结束,面对新体制、新任务、新职能,新成立的通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蓄势待发。
从去年4月份开始,机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便深入到工商、质监、食药监、商务、农业、卫生等相关部门,就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工作展开调研,全面梳理各部门职能、机构、人员编制,超前研究改革中的困难和问题。在改革期间,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调度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改革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推动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
进一步减少监管环节
通化市政府编办副主任路铭说,通化市参照省政府整合食品药品监管职能和机构的模式,将市食安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职责进行整合,划入新组建的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并进一步捋顺市场监管职能,将酒类流通监管职责划归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畜禽定点屠宰监督管理职责划归市农业委员会,有效整合了各项监管职能,进一步减少了监管环节。“我们将工商局、质监局纳入政府工作部门,并分别将所属县市工商局、质监局、食药监局三办整合组建市场监督管理局,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管责任,同时,为进一步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新设立的工商、网络市场监管分局和食药监东昌分局,高新区分局,食品集中交易市场监督管理分局,和食品稽查分局,并在两个区所属的7个乡镇分别设立了食药监监督管理所,加强在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由此形成了统一的市场监管体系。”路铭说,同时进一步强化人员编制保障,按照编制随职能走的原则,先后为食药监局调剂了编制和人员,为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适应通化医药城建设需要的市场监管队伍提供了保障,通过改革,进一步整合了市场监管执法资源,提高了市场监管水平,为构建贯穿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监管执法技术支撑相衔接的市场监管体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机构改革前,通化市食品药品行政审批机构多、人员多、审批工作量大,重复审批、多头审批、层层审批的现象随之产生,不但多环节、耗时长,而且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机构改革后,通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创新审批形式,建立“集中审批”机制,将分散于各个单位、科室的食品、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行政许可职能与原科室剥离,全部纳入行政审批办公室办理,实现审批事项“六统一”,即统一受理编号、统一审核、统一安排现场验收、统一网上公示、统一发证、统一移交审批档案,确保审批体制顺畅,群众办事方便。
明确责任 监管工作无缝隙
通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胥杰表示,机构改革后,该局编制人数230人,比原来增加一倍多,承接省局的职责9项,整合划入卫计委、商务局、质监局的职责6项,加强的职责3项,主要职责10项。同时,参照省食品药品监管局与有关部门的职责界定,进一步明确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农业委员会、工商行政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商务局、公安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的职责分工,建立起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联动的监管机制。“我们成立了酒类管理办公室和食品稽查分局进行行业管理,在此基础上,又在两区所属7个乡镇设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增加了监管半径,也真正把监管落实到基层。同时我们还对局机关科室和分局的事权进行了划分,明确责任,做到工作衔接无缝,监管工作无缝隙。”胥杰说,该局还进一步明确了监管重点,对农贸市场、大型批发市场老百姓日常消费集中的地方,加大监管力度。“过去对这些地方的监管力度不大,监管也比较难,这次通过机构改革,我们专门成立了集中交易市场分局,派驻专管员,改变过去的管理方式,由原来的专项和突击检查变为现在的日常监管。”胥杰说,为确保基层监管力度,该局对人员进行了充分调整,将104名机关公务员都充实到监管一线,进一步确保基层监管工作的需要。(新文化记者 卢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