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市加速布局服务业绿色转型
随着通化人参电子交易平台的上线运行,这种除“消费互联网”之外,以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个性化设计制造及传统产业电商化为内容的“产业互联网”,正悄然成为通化市加快绿色转型发展布局服务业的新路径,用以主动适应新常态,进一步拓宽扩大内需、拉动就业、实现富民的有效途径。
突出发展现代物流业。完善物流基础设施,依托通化机场、通丹、通沈、通长高速公路和通丹铁路等交通枢纽,打造吉林省东南部和联接吉林省中部地区、沈阳经济圈与东北东部地区的物流中心。连接资源富集地、产业聚集地及口岸运输通道建设,加强与省外联系的物流通道建设,加快建设通梅高速公路,开工建设通集、通靖、辉白高速公路,启动四平至通化至松江河快速铁路工程,谋划推进通化机场扩建项目;依托支柱、优势产业,构建辐射域内外大型物流产业群,打造钢铁、医药、食品等重点产业物流基地。进一步加快长白山医药物流中心二期、通化通丹陆港物流、辉南航峰冷链物流建设进度,积极推进华润医药物流、烟草物流、辉南现代物流产业园区开工建设;推动物流运作模式创新,大力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将属于生产性服务业的物流业务进行剥离,发展专业物流企业,降低企业物流运营成本,提高物流运营效率;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整合物流信息资源,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大力推广和普及物联网技术应用,促进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
积极发展信息与科技服务业。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信息网络,推动4G商用,加强通信网络设施基础建设,推进信息资源共享,提升信息安全防范能力,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加快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发展,积极促进软件、系统集成企业为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加快信息服务公共平台和信息产业园区建设,重点推进人参电子交易平台建设项目、东昌医药产业园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项目、辉南县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项目,提高社会信息化整体水平;推进“智慧通化”建设,以“智慧城市”建设为载体,以提升市政规划、智能交通、便民服务等城市管理能力和水平为目标,抓好住建部“智慧城市”试点申报争取工作。扩大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普及应用,强化信息安全保障,围绕教育、医疗、社保、养老、就业等领域,实施信息惠民工程。同时,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实施企业技术中心梯级滚动培育计划、技术中心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引导和支持技术中心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创新商业运营模式,开展B2B、B2C、C2C等电子商务应用,扩大电商规模。鼓励传统批发、零售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电子商务企业建立发展联盟。鼓励个人及小微企业进驻阿里巴巴、当当网、天猫等知名电商,拓宽销售渠道;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加快院士工作站和科技孵化器建设,与中关村、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搞好合作对接,促进技术集成、成果转化。争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政策,加大人才开发引进力度,支持科技人员开展科研工作,领办科技企业。加快医药、机械制造等领域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重点推进通化生物产业国家高技产业基地中试服务平台、石油机械产品研发检验检测服务平台项目建设,提高企业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推动通化医药高新区、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发展,启动建设中关村吉林科技产业园。
注重发展金融服务业。健全地方金融服务体系,拓宽服务领域,壮大金融力量,创造条件引进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统筹推进金融改革,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支持城市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鼓励金融机构联合民营企业加快设立村镇银行。推动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公司发展。加快金融创新。积极推动发展手机金融和网络金融业务。支持设立新型金融机构,推动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中小型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探索开展农村土地银行业务,积极支持设立特色银行。加强资本市场融资。拓宽融资渠道,抓好企业上市,争取更多企业在上海股交中心和“新三板”挂牌融资。积极帮助企业做好规范重组工作,做好已上市企业的并购重组和再融资工作。筹划发行城镇化集合债券,探索发行各类基金、企业债券、融资服务等金融业态。
加快发展旅游产业。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抓好产品升级、业态升级、管理服务升级。依托丰富的生态、文化和工农业旅游资源,积极打造文物古迹、森林湿地、健康养生、异域风光、边境风情、民俗体验、红色经典、滑雪休闲、乡村特色、参酒文化等10大旅游产品体系,改变以观光旅游为主的发展模式,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推进长鹿国际休闲游博园、岗山国际滑雪小镇等百亿级大项目,加快通化云霞洞景区、龙湾群国际旅游集聚区建设进度,积极开发柳河罗通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访古探幽胜地游、三仙夹森林公园生态休闲度假游等旅游项目;推动旅游与重点产业融合发展,科学规划文化旅游布局,推动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积极推出跨国合作大型旅游演艺等产品,提升通化旅游的文化底蕴和魅力。组织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重点开发具有通化市山野特色的“森林之家”旅游服务产品,加快建设鸭绿江河谷葡萄产业带和葡萄酒庄、葡萄酒主体文化公园,积极发展旅游小镇,打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共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依托通钢、振国、康美、通天、大泉源等重点企业和单位,开发工业旅游特色项目,预计到2017年,评定市级和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各10个、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4个。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项目和园区建设,规划建设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文化产业园区,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扶持壮大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示范园区和文化领军企业。大力推动关东文化产品市场发展,力争打造成我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加快推进碧水缘健康文化产业园、万合喜文化产业园公共服务平台、通化县朝鲜族文化产业园项目建设;实施文化产业提速计划,完善文化市场准入退出机制。关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加快创意文化产业集聚和融合发展,培育文化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小微文化企业的孵化和培育。积极创建中国书法城。完成“中国·松花砚之乡”门户网站建设,做好第三届“中国·松花砚文化节”筹备工作。着力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促进数字媒体与文化艺术融合应用。建成市科技文化活动中心,实现市、县、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着力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加快推进集安滨江文化长廊、吉林玖鑫玄武岩文化产业园、通化县毓赢松花石展览馆等一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
强化推进健康服务业。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稳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重点推进县域医疗卫生体系发展,推进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推进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规范社区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推广全科医生团队服务模式。继续开展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大力推动保健品发展。依托资源优势,按照《通化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保健品产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构建以通化特色保健食品为基础,以生物技术保健食品为主导,以保健用品、特殊化妆品为补充的独具特色的保健品产业体系,推进国家级有机食品基地规划建设;培育健康产业,结合优良的自然环境以及医药产业发展优势,打造健康养生产业集聚区,推动重点企业培育。加快医疗、健康、养生、养老、旅游、休闲度假等产业集聚,打造健康服务产业集群。以通化英额布健康产业园为龙头,谋划建设湾湾川生态园、金厂镇生态养老产业园、高级安养院和长白山特色产业开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