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市二道江区发挥部门职能作用 加快区域经济发展
通化市二道江区是一个以重工业和农业为主的典型地区,近几年随着通钢去产能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劳务经济逐渐发展起来,面对这一形势,区政府,区就业局因势利导,积极鼓励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把劳务经济作为一项增加百姓收入的重要产业实施专项推进,劳务经济发展迅速。逐渐涌现出了像日盛就业服务有限公司这样的典型企业。在二道江区政府和就业局各项优惠扶持政策下,于2009年8月成立日盛就业服务有限公司开展家庭服务业。多年来,通化市就业局以转型发展、创新服务为主线,使日盛这样的家庭服务业公司开展的有声有色,红红火火。开创了就业安置新局面,取得了可喜成绩。2011年获得了《全国家庭服务业百强企业》称号。2012年获得了《全国家庭服务业千户企业》称号。2013年获得了《吉林省家庭服务业十强企业》称号。2016年获得了《吉林省服务名牌》、《吉林省优秀劳务品牌》。主要工作做法: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区政府、就业局领导高度重视劳务经济工作。一是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和专项推进小组,由一名主要负责人任组长,每年都召开工作会议,具体研究部署劳务经济工作。二是加强考核。就业局多次派员对全区各乡镇进行了劳动力资源情况调查,对人员从业地点、从事工种、性别、年龄结构进行了分类登记,建立起了全区就业信息库。对其他剩余劳动力也从年龄结构、技能状况、性别、文化程度、求职意向等方面进行登记建档,做到了劳务人员情况清、底数明。就业局分别与各乡镇就业、培训等相关部门结合,把劳务培训输出工作纳入实绩目标考核。三是完善劳务工作体系。在区就业局成立了专项办公室,(以农民工返乡创业办公室为主)统筹协调、指导全区劳务工作。工会、团委、乡企局成立了职业介绍所。各乡镇都成了劳务办公室,各行政村建立了工作站,目标细化分解,层层明确责任,形成了由政府调控,劳动就业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乡镇、村具体实施的“打工经济”产业链条,建立了“上下互动、责任共负、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
二、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劳务经济是一个投资少、见效快的产业,对于农业基础薄弱的区来说,更是一条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我区剩余劳动力多,劳务输出潜力巨大。尽管受旱灾、农产品价格等因素影响,农民增收缓慢,但部分农牧民却不愿“背井离乡”,对土地过分依恋。为此,区就业局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大张县鼓的宣传,在区电视台、区就业局宣传板报开辟了劳务输出宣传专栏,并创办了就业信息,印发了上万本外出务工手册,宣传劳务经济的重大意义,宣传打工致富和返乡创业的先进典型。今年,就业局还与广播电视部门共同制作推出了“组织领导、脱贫致富、在外创业、回乡发展、打工情景、问题探索”的劳务输出系列报道,逐步转变了农牧民“小富即安”、“宁愿在家受贫,不愿外出打工致富”的观念,全区上下营造了一种“外出打工光荣,劳务输出快富”的浓厚舆论氛围。
三、加强中介服务组织建设,完善输出网络。 一是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主渠道作用。组建二个中心,“信息服务中心”、“维权援助中心”分别负责劳务合作,信息传递及依法维护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专职专责。各行政村都明确了一名村干部具体负责代办点的工作,专门负责信息传递和调查统计工作。二是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作用,鼓励和支持如民委、扶贫、工商、税务、统战、民政、科技、教育等政府各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各乡镇站口和个人依法成立职业中介组织或创办劳务经济实体,扩大各劳务组织范围,联系和合作。
四、实施外出务工人员培训工程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提高劳人员的素质,拓宽择业空间,增强其市场竞争就业能力,谋求长远发展。几年来,就业局把培训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积极整合区内外培训市场,建立“如日盛服务有限公司”培训基地,开设纺织、印刷、家政服务、保安、食品加工等20多个培训项目。基本形成了以区就业局为龙头,各职业学校为主体,乡镇及基地企业网点为依托的培训网络,并设立培训专项资金,用于解决培训机构的培训补贴和农村特困人口、城镇下岗失业困难家庭人员的培训费问题。
五、建立基地,搞好协作。 劳务培训基地具有人员集中、就业周期长、便于管理服务、合法权益有保障等显著特点,开展劳务考察、开辟劳务基地、为全区提供输出岗位作为大事来抓,先后对全区、市、进行了劳务考察,与多个个企业建立了劳务协作关系,达到了巩固老基地,开拓新基地的目的。
六、搞好服务,保障劳务输出健康发展。 一是构筑信息网络,拓宽劳务渠道。我区就业局与市、省建立了多个信息联网点,聘请100余名信息联络员,区直相关部门、各乡镇、各中介组织也积极开展劳务信息交流活动,广泛收集劳务信息,近两年共收集各类用工信息近2000条,向社会提供就业岗位8万多个。二是制定政策,调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对务工人员在子女入学入托、“两工”使用、土地承包等方面给予扶持政策。三是依法维权,确保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严格按“信息收集、用工考察、用工洽谈、组织招工、教育培训、签订合同、专人护送、跟踪服务”工作流程操作,以“三份合同一张卡”调解劳动关系,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为劳务人员办理就业创业证,并及时处理劳资纠纷和工伤事故。
七、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 始终坚持把鼓励、支持、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做为发展劳务经济的重要工作,大力实施“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工程”,形成劳务经济共振效应,直接反哺区域经济发展。在政策上实行“四优”,优先办理证照手续、优先在创业园区划拨土地、优段免费、优先发放银行贷款。近年,已有多名外出务工人员陆续返乡创业,引回创业资金近,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近6000多人这些返乡创业者还积极牵线搭桥,为全区深化招商引资作出了自己的贡献。(通化市人社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