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县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架桥铺路
本报讯(姜丽娜报道)针对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发展思路不宽、增收渠道窄、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通化县多措并举,加大工作力度,破解发展难题,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拓模式,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筑“高速路”。摒弃传统做法,打破思想束缚,结合实际探索了对外出租、入股分红、税收返还、管理服务“四种模式”,指导发展壮大新型村集体经济。目前,全县159个村中,25个村发展对外出租模式,30个村发展入股分红模式,20个村发展税收返还模式,30个村发展管理服务模式。全县有145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
选能人,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派“强后盾”。从实力较强的部门选派40名局级领导干部任薄弱村“第一书记”,把人才、项目、资金和部门资源集中投放到村里,帮助发展集体经济,取得了较好效果。目前,全县40名“第一书记”共投入帮扶资金419.945万元,协调物资价值281.3万元,帮扶发展集体经济项目52个,解决难题、帮办实事130余件,起到了下派一名干部、带去一个好项目、壮大一个村的实际效果。
传技术,为村集体经济发展送“金钥匙”。从涉农部门抽调42名专业技术人员,组建6个服务团队,每个团队联系2——3个乡镇的村,围绕谋划一个发展思路、确定一批产业项目、创建一批示范基地、培养一批乡土人才、打造一批经济强村“五个一”开展工作,强化技术服务。目前,服务团队已深入乡村80余次,提供技术服务300余次。
给政策,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建“大舞台”。整合政策资源,加大扶持力度,出台了领办创办合作社、建设牧业养殖小区、发展山野菜种植、引进企业等10条优惠政策。完善奖励措施,将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与村班子奖励挂钩,强化了奖惩措施,对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达到10万元的,奖励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班子5000元,并以10万元为基数,超出部分按10%进行额外奖励。把年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作为县里评选标杆村的基本条件,达不到标准的,取消参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