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医药高新区提质增效奋进突破
创新发展,攻坚克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2015年,通化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紧紧抓住国家新一轮“振兴东北”重大机遇,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为引领,以调结构、转方式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速高新区发展建设进程。全年力争实现GDP36亿元,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51.8亿元,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1.6亿元,增长12%;实现利润1.08亿元,增长27%;全口径财政收入7.2亿元,增长1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2亿元,增长20%。
建立新型管理体制,创新用人机制,体制机制改革实现新突破
2015年,高新区采取管委会行政管理与公司化运作并存的模式,各类开发公司在人事、审批、年度考核等方面接受管委会的监督管理,并在管委会制定的发展框架内进行市场化运作,增设科技金融促进局等6个机构。大力推行“档案封存、全员聘用、以岗定薪”的用人机制和薪酬管理机制,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项目工资和绩效工资等多种收入分配方式,真正形成“干部可上可下、人员能进能出、薪酬可高可低”的干事创业氛围。用好用足用活各项政策,努力把政策优势转化为生产力,推动高新区实现跨越发展。
转变招商引资观念,提升优质服务理念,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高新区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力求变行政式招商为市场化招商,以产业规划为指导,实行“专业化、精细化、定向化”招商,有针对性进行定向合作,全年计划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5项,到位资金80亿元,增长20%。加强软环境建设,着力打造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制定“全天候”、“全方位”服务标准,提升服务能力。按照“一体两翼”的产业定位,全年包装和储备30个亿元以上项目,实施项目包保目标责任制。2015年,投资100亿元的旅游国际度假生态城、20亿元的人参产业园和4亿元的百花欢乐大世界等18个项目开工建设;投资5亿元
的吉林省人参电子交易平台二期、3亿元的金科服务体和2亿元的中草药基因图谱数据库建设等10个重点项目有序推进;投资5亿元的药品销售服务平台、1.3亿元的通化海关基地和1亿元的安柏生物科技二期等10个项目建成投产。
强化服务,强力推动,工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实现新突破
2015年,高新区加大力度推行服务中心企业诉求督办制度,建立有效的人才对接平台,为企业储备管理人才和技术工人,深入开展“百名干部进百企”活动,每周一作为下派干部进企业工作日。充分利用国家级高新区的政策集成优势,搭建功能完善的综合服务平台,创建全省医药健康产业示范区,积极扶持和推动医药企业的集团化进程,引导产业集聚。充分发挥现有高新技术企业优势,在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上实现突破,做大做强玄武岩新材料产业,做优做精食品添加剂产业,做精做尖机械加工产业,努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生产型服务业。推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促进工业产品、基础设施、关键装备、流程管理的智能化和制造资源与能力协同共享,推动产业链向高端跃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计划实现产值51.8亿元,增长20%。
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实施,园区建设实现新突破
本着适应未来发展需要、合理节约利用土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高新区高标准完成总体规划修编,高质量实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计划投资1亿元修建道路4条、3350延长米;铺设供水管线5500延长米,建设1000立方米高位水池1座,建设500立方米低位水池1座;铺设供热管道3000延长米,对桃园锅炉房扩建及管网进行改造;铺设电缆2600延长米,安装变压器2台,完成生态园续建工作。同时,完成张家、北出口、湾湾川棚户区1730户、8.14万平方米的房屋征收工作,确保总建筑面积13.84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项目顺利开工;制定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加快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湾湾川灌溉水渠、湾湾川防洪堤、农村巷路改造等一系列建设项目。
强化产学研联合,推进技术资源市场化,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
2015年,高新区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中介机构和相关科技管理机构等共同发起成立吉林省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进一步推动院士专家与企业合作签约,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全力推动大品种二次开发;与霍普金斯医药研究院合作,加快建设集展示、交易、共享、服务、交流“五位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和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联合通化师范学院,整合政府、学校、企业的各类资源,面向产业设立医药公共技术平台,继续推进第三方公共检验检测平台项目,建设中药材检验检测中心。同时,全力建设金融科技园,搭建科技金融对接平台,打造由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综合性、多层次金融科技园区,集金融服务、科技研发、企业孵化和生态休闲等功能为一体,将园区打造成通化市的“金融硅谷”、“科技孵化器”和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