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源首次发现连珠兽面纹金代瓦当

18.11.2014  13:17

兽面纹金代瓦当图片。

本报讯 近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东辽县境内为了配合铁路工程建设而进行的考古发掘过程中,从深沟西段文化层内意外发现一件略完整的金代晚期瓦当(见图片)。

瓦当是古代建筑设在房檐下的一种装饰构件。此瓦当为圆形,泥质灰陶模制,平宽边内凸起两条环形棱线,中间饰有浮雕式狮首形兽面纹。在边棱线与兽面纹之间,饰一周连珠点状纹。瓦当边宽1.2厘米,厚1.5厘米,直径为13厘米。

从瓦当表面纹形来看,整体构图紧凑浑厚,中部凸显兽纹较规整。虽然连珠点状纹间距不匀,尚有部分脱落痕迹,两条凸棱环线制作略粗,但兽面两眼直视状态尤为集中,显得明亮有神。特别是隆起的宽鼻孔下露出呲牙大口、额头及边缘毛发,条纹雕琢得清晰飘逸雄壮。这件瓦当不仅构思简练艺术,而且兽首整体造型特别,呈现出一种凶猛威武之气势。

目前,这种兽面纹瓦当在我省辽金古城中较常见,而辽金瓦当一般在兽面构图及大小形状变化上,具有明显早晚之区别。较早的瓦当形大厚重,陶色为浅灰,兽纹雕制凸显。较晚的瓦当形小稍薄,陶色略深,表面雕纹亦相对较浅。瓦当不仅对古代遗存和建筑起一定断代作用,而每个时代均能通过瓦表纹形而表现出各自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辽金当时瓦当,就比较普遍盛行连珠兽面纹饰特征。

这种较有时代特点的连珠兽面纹瓦当,目前在整个辽源地区内尚属首次发现。同时,这件瓦当对今后我省研究金代房屋建筑装饰风格以及瓦当纹形种类等均具有重要价值。     (唐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