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岁老人3年免费修4000辆公共自行车
杨立成一般每天要花两到三个小时检查维修公共自行车
温州一位74岁的老人志愿者,三年来每天步行或者骑自行车10多公里,对鹿城区公共自行车的布点进行检查维修,最多一天修40多辆,三年时间修了4000多辆公共自行车,老人的公益行动被网友点赞。记者 谢国林 文/摄
三年修理公共自行车4000多辆
7日上午11点,记者来到温州水心榆组团9栋杨立成家。记者进门时,杨立成师傅刚送走一位儿子想跟他学修自行车的女士。
杨立成师傅声音洪亮,身体健硕,面容也显得很年轻,看起来像是60来岁的人。在得知记者的来意后,杨立成师傅开始笑容满面地叙述起了他的修车史。
据 杨立成师傅介绍,2012年9月22日温州开始投入使用公共自行车,倡导大家采用绿色环保自行车出行。杨师傅每天早上都会途经公共自行车服务点去九山公园 锻炼,在一次回家途中他发现借车网点仅剩的一辆自行车出了点小故障,于是他便自己动手修好了。之后他又陆续修理过几次出故障的公共自行车。
慢慢地他便发现,很多时候公共自行车出了点小毛病就无法骑行,但只能等到下午统一进行拖车修理,这无疑降低了公共自行车的使用率。他便产生了义务修理公共自行车的念头,并将此想法告知了鹿城区公共泊位管理服务中心建设科科长叶俊士,并得到了叶俊士的大力支持。
2013 年9月鹿城区公共泊位管理服务中心等单位共同发起“鹿城区公共自行车志愿服务联盟”,杨立成立即加入了这个公共自行车志愿者服务队,认领了离家较近的一个 公共自行车服务点,并在接下来的两年多时间里逐步扩大到20多个服务点。杨立成三年修理公共自行车4000多辆。
自制修理工具每天工作2-3小时
杨师傅每天早上7点前往九山公园锻炼身体,锻炼至8点,然后提着工具袋前往各个公共自行车服务点对故障车进行检查维修。先去人民路,经过小南路,再走马鞍池 路,然后去往解放街大南路,再是广场路、信河街,最后返回人民路并回家。一般情况下,他每天就是沿着这条路线去检查并修理此路线上公共自行车服务点的自行 车,有时也会扩大路线范围去看看周边的服务点情况。
杨师傅拿出一张老旧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点覆盖地图,上面标示着180个公共自行车 服务点。杨师傅告诉记者,现在已经增加到270多个服务点了。在这张地图上,记者看到用橙色的笔画出来的一条路线,杨师傅指着这条路线告诉记者,他的修车 路线长达10多公里,每天最少耗时2到3个小时,最多的一天他花了5个多小时修了44辆公共自行车。
说到工具,杨师傅起身去室内拿出了他的工具袋。这是个枣红色纺布袋,底部由于破损已被针线缝起来。杨师傅告诉记者,袋子他已经用破好多个了,只要能装工具就行。袋子里面,放着杨师傅修车时要用到的工具和一些自行车零件。
杨 师傅拿出五个工具告诉记者,这是修车最主要的也是必须用到的工具,一把螺丝刀,一把尖嘴钳,两把扳手,还有一个用钢丝自制的工具。杨师傅告诉记者,自行车 出得最多的问题有三个,一是链条掉了,二是坐垫固定坏了,三是把手松了。他拿着那个钢丝做的工具告诉记者,这个工具是他自己制作的,市面上没有卖,主要是 用来修理链条时,勾住链条,使链条上去,从而更方便,也不会弄脏手。
退休前负责修推土机挖掘机
杨师傅说,别 人退休后都是打打牌打打麻将,而这些并不是他的爱好。义务修理自行车,在别人看来也许很脏很累,但他把修理自行车当作了自己的一种休闲方式。他说,年纪大 了,不能像年轻人那样做一些幅度大的运动,适当的动手去修理自行车也是一种运动。同时,这也是在向别人宣扬“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理念。
当 记者问道,是什么让他一直坚持义务修车时,杨立成师傅告诉记者,在他那个年代,特别倡导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精神,毛主席说的“为人民服务”理念深入他心,周 总理提倡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种理念在他心里根深蒂固,这些理念一直陪伴着杨师傅成长并经历风雨直到现在。 当记者问到修理自行车是否有难度时, 杨师傅笑着告诉记者,他曾是水利局下属单位的员工,也曾在一家摩托车配件厂担任生产车间主任,负责修过挖土机、推土机,处理一些机械零部件,比起这些大家 伙,自行车则是小菜一碟。而家人是很支持他这种行为的。
●公益在延续
母亲为初中生儿子来拜师
据 杨师傅介绍,早上有位姓蒋女士,是来请他做她儿子的师傅的。据杨师傅介绍,蒋女士在附二医工作,蒋女士的儿子小赵,目前就读于温州外国语学校,初一学生。 她与儿子平时也经常会参加一些志愿活动,她得知杨师傅的事迹后深受感动,在与自己儿子商量后,决定向杨师傅拜师,向他学习修车技术,并成为修车志愿者。
蒋 女士告诉杨师傅,一开始她并没有杨师傅的联系方式,只知道杨师傅住在水心榆组团,因此她便来到了榆组团的居委会,拿着杨师傅的照片向居委会打听杨师傅。居 委会工作人员说到杨师傅时,都纷纷赞扬这是一个很好很有善心的老人。但出于多方考虑,居委会并没有直接将杨师傅的联系方式给她,在征求了杨师傅的同意后, 居委会才将杨师傅的具体联系方式和住址告诉了蒋女士。
蒋女士告诉记者她希望能通过这一行为,培养孩子的公益理念,让孩子多接触公益事业,努力让孩子拥有有意义的青春生活。因此她与杨师傅约定,在儿子周末时便过来向杨师傅学习技术,做一名小帮手。
(责任编辑:贾晓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