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发展迈出铿锵步伐
加速转型升级,实现创新发展,这一新常态下的时代命题正在开发区破题。
一直勇立时代潮头的长春经开区再次彰显“排头兵”本色,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关键时刻,滚石上山,爬坡过坎,不仅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而且上半年被纳入首批国家级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成为全国的标杆和表率。
如今,经开区已成为集聚新兴产业、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示范区和增长极。
自今年年初以来,经开区自我加压,按照市十三次党代会上提出的“开发区要立足打造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排头兵”,“要敢于大胆创新、先行先试”的重要指示,以“振奋精神,提质提效”为统领,以工业服务业并举壮大经济总量,以兴隆综保区加快发展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以加大投入和创新管理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以优质服务提升区域“品牌品质品位”,努力走出了一条“强基础、补短板,对标高位、创新突破”的转型升级路径。
迎来发展新机遇
产业结构“新格局”正在形成
日前,根据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支持首批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的通知》,吉林中部(长春-吉林-松原)获批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之一,成功进入国家支持范围。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长春经开区专用车园区作为我市转型升级示范园区之一纳入吉林中部(长春-吉林-松原)试点范围。该示范区的获批为经开区产业转型升级、区域振兴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和条件。
自建区以来,历经几代人的艰苦创业,经开区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总量占到母城经济的1/10,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主战场。特别是今年以来,经开区在“强基础”、“补短板”、“创新突破”等方面均有点睛之笔,它们分别以各自的动能去支撑经开区的“变道超车”。
——从空间布局看,目前长春经开区分为南北两区。南部建成区,经开区主要的工业企业及产值贡献都集中在这里;同时经过20多年建设发展,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实现了高度的产城融合,现已发展成为长春东部重要的商业、文化、人居中心,已经融为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开北区,以我省首个综合保税区——长春兴隆综保区建设为主要任务,全力打造一个区域性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
——从产业发展看,建区以来,经开区始终把发展工业作为立区之本,成为省市工业经济的主力军。目前,区内企业已达5000多户,其中世界500强兴办的企业42家,占全市的近一半。传统支柱产业中汽车及零部件产业2015年实现产值479亿元,占全区工业产值的72%,占长春市零部件业产值的38%。
——经开区围绕自身产业优势和综保区功能优势,谋划实施了生物基材料、跨境电商、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现代物流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生物基材料产业力推全国首个省级《禁塑令》出台,中粮生物等12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短时间内落位投产,具备了从原料到改性料到下游制品的全产业链条,已经形成产业发展的先发优势。跨境电商产业开通了对俄跨境电商货运包机航线,海关实施了简化归类、大包过机查验、与机场系统联动等一系列便利措施,省里出台促进综保区跨境电商发展的相关政策,阿里巴巴一达通、Ebay、顺丰等20多家知名电商及物流企业在综保区注册并开展业务,目前综保区已具备80万件跨境电商小包的日处理能力。
经开区正紧抓这些发展新机遇、新优势,拥抱城市变革,成为城市转型、产业转型的逆袭者。
根据《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推进实施方案》,经开区到2020年,要实现区域GDP翻一番;到2025年,要全面完成转型升级、固本强基的总任务,实现东北三省国家级经开区中单位面积GDP贡献第一名。
要具体实现三个效果:一是特色产业集群竞争优势明显增强;二是形成创新驱动产业集群发展的内生动力机制;三是形成外有形象、内有机制,可推广、可复制的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
改造升级“老字号”
巩固壮大传统优势产业
近日,记者走进长春奥托立夫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这里一片繁忙景象。一万多平方米的生产车间里,50多条生产线正在紧张运转着。“在我看来,没有什么地方比经开区更适合奥托立夫发展的了!”该公司总经理王辉表示,奥托立夫打算把长春经开区作为其未来发展的“大本营”,并将投资7000万元扩建厂房,把在外地的项目拿到经开区。“新厂房面积为5461平方米,预计明年1月份可竣工交付使用。届时,我们还将增加20多条生产线,生产安全气囊和安全带。”
据了解,长春奥托立夫成立于2002年6月,是由瑞典奥托立夫投资组建的专营汽车被动安全系统产品的外商独资企业,主要产品为安全带、安全气囊等,目前在中国的主要客户包括一汽-大众、长城、一汽轿车、上海大众、华晨宝马、北京奔驰等。该公司于2011年4月份迁入经开区专用车园区,年产100万套安全气囊、500万件安全带和500万件安全插锁,2016年实现产值16亿元。随着产品线的扩充,以及市场占有率的提升,公司现有的设备和产能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也无法满足公司的战略规划。因此,长春奥托立夫着手准备进行产能的进一步扩充以及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目前正在办理前期立项手续。
如今,在经开区掀起的企业技改扩能热潮,正是经开区创新驱动实体经济发展的缩影,在刺激企业发展活力的同时,折射出经开区产业升级的战略选择。
一汽丰田(长春)发动机是全市技改提升重点项目之一,丰田6ZR发动机生产线项目,将为长春新增13万台高端发动机产能;马瑞利汽车照明系统项目是世界500强企业,具有250万盏汽车车灯产能,目标直指黄河以北高端汽车车灯市场;考泰斯(长春)塑料技术有限公司扩能项目将投资3亿元引进新设备进行扩能,计划到2020年,生产规模从目前年产汽车吹塑燃油箱43万台(套)扩大到75万台(套),年产值可达6亿元……一批批技改项目,必将成为一个个新增长点,助推经开区产业转型升级。
“改造升级‘老字号’,就是要巩固壮大传统优势产业。依托富维—江森、大陆汽车电子、采埃孚、富奥石川岛、一汽丰田、博泽等一批国际、国内汽车零部件著名厂商,挖掘现有企业潜力,推动技术改造。全面实施与一汽差异化发展战略,创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国际化专用车特色产业园区,形成各类专用车40万辆的生产能力。”据经开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三五”期间,江森、大陆、丰田、博泽、福耀、石川岛等骨干企业都计划进行技改扩能,改造提升现有生产线、延伸产品供应链。
2017年至2018年,经开区有12户企业计划更新或增加生产新设备,计划总投资15亿元,改造后将增加年产值20亿元。到2020年,园区内的汽车及零部件企业产值规模将达到千亿级。
在鼓励企业原地进行技改扩能的同时,经开区还加快建设大型汽车零部件企业研发中心。
“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其职能不仅仅是研究开发,而是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和支撑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往往直接参与企业发展战略、重大的新产品、新技术的决策,是一个高层次、高起点、高水平的研发机构,是整个企业技术管理、决策的龙头和核心。”经开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与南方同类企业相比,长春经开区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由于成立时间早,生产经验丰富,技术人员及工程师队伍相对稳定,因此具有技术人才齐全、熟悉生产的全过程和试验、试制条件优越等特点。因此,向上争取企业技术研发中心落位具有一定比较优势。可以预见,随着长春经开区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研发中心的建立与应用,长春经开区的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必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经开区与大项目、大企业、大产业的“牵手”,也正在产生着化学反应,汽车及零部件支柱地位进一步夯实。如今,经开区一方面以一汽通用轻型商用汽车有限公司和一汽客车有限公司两家整车生产企业为依托,以一汽大众、神龙汽车、北京现代、上海通用等乘用车企业为重点招商目标,通过再引进1至2家整车制造企业,打造汽车产业集群;另一方面,围绕现有汽车零部件企业,将着力打造“零公里配套产业园”,集聚更多优势特色突出的上下游零部件小企业进园生产,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此外,还将发展具有一定出口规模和市场前景的零部件项目。
除了加大对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力度外,经开区还将依托吴太集团、人民药业等大型医药企业,在兴隆综保区建设医药产业园,打造东北三省知名的医药产业基地。
培育壮大“新字号”
打造振兴新引擎
日前,中盈志合吉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举行商务合作签约仪式暨开业典礼,与吉林省中科应化财兴投资有限公司、长春一汽客车等9家合作伙伴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宽温镍氢电池生产线正式投产。据了解,宽温镍氢电池是中盈志合与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合作的最新成果,可在零下45℃至零上60℃温度区域内有效使用,是新电源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尤其是高寒地区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电源的发展具有极强的竞争优势。项目拟分两期实施,一期工程将建设两条生产线。目前已经完成第一条生产线并投产,预计今年可实现产值数千万元;第二条生产线也已经启动建设,将于明年6月建成投产。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实现产能1.2亿瓦时,实现产值约5亿元。
既要稳住存量,又要培育增量。在业已形成的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化工、现代服务业三大传统支柱产业的基础上,经开区深度调整产业结构,超前谋划产业转型,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无中生有”,抢占发展制高点,引领经济转型升级。据统计,1月至5月,经开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0.7%,占全市的31%。
根据《推进方案》,经开区将依托合心机械、中盈志合、长光辰芯、膳良壹品、锐意美、吉刚新材料等区内民营企业,外引内培,拉长其产业链条,进而实现其上下游产业集聚发展的效果;充分发挥区内长春光机所的技术优势与平台优势,加快推动产学研用结合和技术成果转化,创建一批“小而精”的科技型企业,逐步形成产业特色和产业集聚。
——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打造以动力电池为主涵盖新能源整车生产的产业园区,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形成在国内具有一定规模的新能源整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到2022年,建成以动力电池、新能源客车、新能源专用车为主的产值超过200亿元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依托长春合心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驻区企业,发展高端制造产业。长春合心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正在投资建设的中德合心智造众创生态园项目(总投资10亿元)。依托该项目为基地,该公司携手德国GRG集团,通过互联网实现业务全国性拓展。预计未来五年内,入驻企业可达50家左右(目前入驻13家),孵化年产值预计可达到50亿—100亿元人民币的规模。同时,该企业正在积极研发三个主打产品:定制化批量智能设备、百变家居、智能冷冻售货机。
——加快发展光电子产业,依托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的技术与平台优势,通过奥普光电、长光辰芯、通视光电、芳冠电子等一批光电子企业的技术及研发优势,整合资源,逐步拉长产品产业链,吸引上下游企业落户经开区,集聚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光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预计到2020年,光电子产业的产值可达100亿元以上。
——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依托吉大赢创高性能聚合物(长春)有限公司、吉林省锐意美科技有限公司、吉林省吉刚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在新材料领域的优势地位,加快在军工、航空航天、安防、医疗健康、农业等领域的应用,形成高性能、差别化、功能化的先进基础材料制造能力。预计到2020年,新材料产业的产值可达100亿元。
除此之外,经开区还将提质现代服务业,围绕跨境电子商务、大数据、现代物流业、总部经济等重点领域,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促进互联网+、物联网、总部经济、现代金融业、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新兴业态与汽车零部件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产业高级化,扩大现代服务业的经济比重,同时在新兴产业实现引领和率先发展,带动全市乃至全省的产业转型和升级。预计到2020年,示范园区的现代服务业的营业收入可达300亿元,可提供8万人的就业岗位。
其中,在大数据产业方面,以浪潮大数据项目为依托,将专用车园区建设成国家大数据综合实验区,打造“1十N”大数据产业体系,聚集大数据及关联企业,打造国际软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资本服务中心、人才中心、文化创新中心等新业态。
在现代物流业方面,以际华集团、招商局物流、中外运物流和普洛斯等重点物流项目和兴隆综保区大陆汽车电子公司的保税仓储及“分送集报”业务为依托,吸引博世(上海)、启明信息等更多行业重点企业进驻综保区开展保税物流业务。
在总部经济方面,以大众卓越控股集团的长春总部基地为依托,吸引各类企业集团总部入驻。
在现代金融业方面,积极推进各类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证券、保险、信托、资产管理等金融机构入驻发展。目前,以长吉贷为代表的金融服务业项目已经陆续进驻。
创新体制机制保障
经开区创新发展正当时
今后五年是经开区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干事创业的发展黄金期、不进则退的转型关键期。对经开来说,正处于“弯道超车、变道超车”的重要机遇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多重机遇叠加下的经开,创新发展正当时。
为此,经开区创新保障举措,为发展增添动力。
◆体制机制保障:
在强化服务意识方面,经开区改革现有管理体制,继续坚持“小政府、大服务”为导向的“扁平化”组织架构。目前,已将原有的园区办公室进行组织调整和人员分配,创新成立了服务企业和项目的三个项目服务局,有效解决了“招进来”和“服务不好”的矛盾。
在提升服务质量方面,经开区针对重点项目,开辟审批“绿色通道”,压缩审批时限;实行重大项目领导包保和秘书制的两级包保制度,重点项目由项目服务秘书协同办理,给予“一对一”服务。打造服务“新引擎”,即在做好日常服务企业工作的基础上,将每个月的第一周和第三周的星期二定为“企业服务日”,目前,已形成常态化、制度化。定期召开项目问题协调会议,集中解决困难问题,确保重点项目按计划推进。
在创新工作方式方面,经开区将借鉴深圳经验,全面推行“计划、动态、督查、绩效”四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实现计划动态定期发布,任务下达职责明确,执行过程公开透明,落实结果有迹可循。
◆政策与资金保障:
一是积极与国家、省市对接,实现区域联动,将上级政策、资金、项目与园区规划挂钩,积极、主动与上级部门对接,积极为企业向上争取国家和省市的资金支持。
二是制定并实施经开区优惠政策。2016年10月,经开区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产业及企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概括起来就是一主多辅政策体系。
◆公共服务平台保障:
搭建政府项目服务平台。2017年,长春经开区将推出项目服务跟踪系统,该软件将实现手机和电脑实时跟踪开工手续办理进度。
搭建汽车零部件检测平台。通过引入SGS公司检测平台,为汽车零部件企业提供便捷、权威的监测服务。
搭建大数据服务平台。依托浪潮大数据中心打造长春经开区大数据应用平台,有效满足未来经开区管委会、产业园区、孵化器和高校信息化服务需求。
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按照“五点一线”和“5+6”发展模式,高标准打造中意国际科技企业孵化器,积极扶持如影随形和米苏科技成为省级众创空间,力争光电子孵化器和教育软件孵化器尽快投入运营。
建设第三方金融服务平台。以资本作为纽带,促成“科技+金融+人才+资本+项目+政策”的高度融合,搭建园区金融服务第三方载体,以市场化方式为园区内创业创新型企业成长及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专业化、个性化、品牌化的优质服务。
2005年,当经开区遭遇发展瓶颈之时,战略性的提出了“二次创业”,并以一个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人眼前;十多年之后的经开区,再次走到了发展的重要转折点。经开区有决心、有信心、也有能力以示范园区建设为契机,迎接新的挑战,实现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