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发展看“天林”
巍巍长白山,茫茫大林海,源源不断的木材资源曾为共和国大厦筑起不朽的丰碑。曾经浩瀚广袤的原始森林,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采伐之后日渐减少,林业工人终于到了停下斧头和油锯的时刻。2015年4月1日,国家下达禁伐令,这对以采伐木材为业的长白山森工集团大国企,不啻被釜底抽薪,更是被掐断血脉。
然而,停伐并没有阻碍长白山森工集团发展的脚步,反而使他们催生了新的路径,增强了企业新的活力。让他们重生的秘诀只有四个字:转型发展。
近日,记者来到长白山森工集团天桥岭林业有限公司,从产业发展、场站环境、职工面貌等各个方面,真切感受到转型发展给这里带来的一系列可喜变化。
项目带动:“三个一万”迎来柳暗花明
2012年10月,刚刚到任的局长兼董事长曹永福面对窘境没有退缩。他潜下心来了解情况,理清问题,深入职工家里促膝交谈,以心换心。经过两个多月的调研和摸索,他与班子成员一起,大家群策群力,为企业谋划出新的发展思路。
论资源,天桥岭林业有限公司辖区面积19.3万公顷,其中林业用地18.4万公顷。而人口总数为17000余人,职工多达3876名,其中在职职工2424名。在这个山高路远、交通不便的穷山沟里,发展经济困难重重。然而,这里的土地面积大,生态环境好,沟系众多,特别是参后地、退耕还林地和荒山地比较多,为绿化苗木生产创造了先天优势,发展中药材也是带领职工致富的好门路,发展木耳产业群众基础较好。为此,公司领导班子计划利用5年完成“三个一万”,即:实现绿化苗木面积一万亩,开辟中药材健康产业基地一万亩,每年全民培育木耳一万万袋。同时整合资源,多业并举,并制定了“一场一策”战略目标。
目标确立后,局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包保项目,落实推进计划,实行领导人人有指标,党员个个有任务,职工家家有项目,领导干部和党员对困难户实行包保责任制,掀起二次创业新高潮。
——绿化苗木产值超亿元
从2012年冬至今,公司确立“以大养小、以短养长、大中小幼梯次培育、林苗一体、循环经营”战略,把绿色化苗木当做强企项目来抓,大张旗鼓开展“买全国卖全国”(向全国各地购买种苗,向全国各地销售绿化苗木)经营活动,确保苗木产业健康发展、达产达效。目前,域内绿色化苗木产业建设通过独资、合资、股份等多种合作经营方式,共建设基地130个,基地建设面积13365亩,绿化苗木49个品种,存圃量3177735株,分布在13个林场,102个种植户。
为实现绿化苗木产业转型升级,公司依托森林资源优势,由经营“传统苗木”向经营“景观苗木”转变,将发展园林景观苗木作为产业定位,以培育景观苗木、特型苗木、造型苗木、容器苗木、盆景苗木为培育方向,走出了一条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人工造型、技术嫁接、反季销售等高端精品营销之路,形成商品苗木展示区、造型苗木区、彩叶苗木区、金叶榆嫁接苗木区、长白忍冬园区、容器苗区以及林苗一体等7大园区。公司绿色化苗木产业基地规模目前为全省之首!
在大安林场的苗木基地,记者采访了天桥岭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经理马振宝。据马振宝介绍,该公司成立于2012年,3年来,他和其他班子成员一直带领着17名林业职工坚守在这大山深处,自带粮食,自种蔬菜,在没水没电的山窝窝里摸爬滚打,绿化苗木基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点点扩展开来。如今,他们还是17个人,绿化苗木基地面积达1030亩,栽植苗木有金叶榆、王族海棠、紫叶稠李、卫矛、花楸、俄罗斯红火等,共计34个品种。
走在大苗示范区,马振宝看着一行行五角枫、山槐、暴马丁香、蒙古栎,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喜爱。他指着一棵山槐对记者说:“去年有一个老板要买这棵树,出价3000元,可真是摇钱树。”据悉,这片大苗每棵都在700元以上,大一点的价值过千元甚至高达2000元以上。
基地采取挖一补一、卖一补一的原则,不断发展壮大,明年起开始循环销售,3-4年内,如果市场不出现大的波动,将实现收入亿元以上,扣出合作方的2个亿,公司将实现收入2个亿。安置富余职工200余人参与田间管理,实现集团公司提出的达到或超过木材生产效益。据马振宝测算,3年来,公司仅绿色化苗木一项的现有产值就已经超过亿元以上,而随着苗木的持续生长和市场行情的不断攀升,产值还在继续上扬。绿色化苗木产业,已经替代了传统的木材生产,成了天桥岭下的“绿色银行”!
——中药材产业曙光初现
长白山苦寒之地,无霜期只有105天,种庄稼产量极低,而遍地的中药材则是草中的黄金。公司利用参后地、退耕还林地和荒地资源,以当地最优惠的政策引导职工发展中药材生产,把中药材产业当做富民项目来抓。
2013年末至2014年初,上河林场、新华林场、大安林场、葡萄沟林场等率先行动,依托中国药材长白山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信息与市场资源,采取公司+林场+职工等多种形式建成产业基地。目前中草药种植面积已发展到7000余亩,种植包括黄芪、黄芩、园地参、白藓皮、玉竹等共48个品种的道地中药材。
在中药材试验示范扩繁基地,记者见到了基地负责人,上河林场场长、48岁的刘希峰。这位当地土生土长的北方汉子在企业转型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是林区木耳栽培最早的专业户之一,家庭生产年效益可达30余万元。但他为了带领林场职工共同致富,甘愿把经营利润的一半无私奉献给大家来共同致富,并把多年积累的资金全部投入到新华林场的中药材试验示范扩繁基地上。该基地创建于2014年初,占地22公顷,另有冠下地425公顷和园参种植地9.48公顷。两年来,他带领林场三个合作社共34人,和公司先后投资781万元。他们还承包了附近的草皮沟,利用一整条生态沟系养殖黄牛、林蛙、生态猪、生态鸡等,职工们正在以勤劳之手开启生态宝库大门。
在中药材试验扩繁示范基地,记者看到一畦畦中药材正在茁壮生长。地头有两块标示牌格外引人注目:龙丹草示范基地的投资合作人是集团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黄芪示范基地的投资合作人是天桥岭林业有限公司班子主要领导。据了解,这是由领导自掏腰包,困难职工来参与管理的帮抚合作模式,职工按利润分成,包赚不赔。像这样的引领带动项目在天桥岭林业域内还有许多,都是由干部和党员来牵头实施的。
据天桥岭林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卫岩估算,公司的中药材产业到2018年为第一个生产周期,届时利润可达3000万元。
——富硒木耳异军突起
木耳生产在天桥岭镇由来已久,几乎家家搞培育,户户有产出,房前屋后的空闲地都可以生产。但传统的生产方式规模小,见效慢,难以形成市场规模。如何将传统木耳产业转型升级,成了天桥岭林业有限公司领导班子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他们通过内引外联,事情很快有了眉目。
2013年8月,天桥岭林业有限公司与中国科技大学苏州学院进行技术对接,与天发木业公司共建股份制企业——延边天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建设产业园区,开发生产富硒木耳。富硒木耳是一种集营养、保健、美味、医用于一身的高级有机食用木耳,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空间。这个项目的实施,标志着天桥岭林业有限公司的木耳产业转型升级生产走向现代科技的高端产业。
这是省内唯一一家使用液态技术生产有机富硒黑木耳的公司。实现了规模化、产业化,同时也带动了周边的木耳专业户增收致富。
该产业园区是目前吉林省唯一的富硒木耳产业基地,也是全国富硒木耳产业标准化示范基地,还是国家级黑木耳出口示范区单位和全国有机绿色产业标准化示范单位。
生产富硒木耳离不开菌料,而停伐后用于发菌的木屑成了紧俏货。公司领导经过外地考察及实地调研,最后把原料来源确定在本地的森林抚育剩余物上。据实地测算,每公顷林区平均生产可利用森林抚育剩余物约3吨。加工后,每袋锯末成本33.77元。按每年6650公顷的森抚任务计算,可以保证2600万袋的产量规模。按每袋产生利润3元计算,每个职工年培育2万袋,每人年收入6万元,全公司可安置职工1300人,远远超出他们的工资收入。目前天桥岭林业有限公司已经形成了木耳产业的“企业扶持、公司经营、职工培育、共同致富”经营模式,实现了家庭创业项目全覆盖。
根据产业计划,公司到2018年将再投入3-5条生产线,到2019年可年生产富硒木耳5000万袋,加上传统木耳生产,可实现年产木耳1亿袋以上,同时可使2000人得到安置,带动1000户林区家庭增收致富。
在“三个一万”实现突破的同时,其他产业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截至目前,有机蜂蜜项目已建立了3处养蜂基地,新增蜜蜂养殖数量950箱,连同原有养殖数量1250箱,现以达到3000箱以上,到2019年有望达到20000箱;沙参、甜葫芦、蓝靛果、龙丰果也相继迎来了盛果期;林蛙、森林猪、生态鸡等养殖业也迅速发展起来。通过积极拓宽引资合作渠道,充分盘活企业实物资产和资源资产,这里从山上到山下,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资金变产业,劣势变优势、真正实现了企业转型、经营转轨、职工转岗、强企富民,一条生态发展的新路正在人们脚下不断向前延伸……
在转型发展中天桥岭林业有限公司领导班子做到三包、三入、一挂钩,即一个领导包保一个项目、包保一个单位、包保一名困难户,并分别入场入户入基地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并与绩效奖金挂钩。公司党委当好“全党创业、全民致富”的桥梁纽带为创业致富,搭建全新的实践平台。面对停伐“大考”,公司以开展“全党创业、全民致富”活动为载体,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创业致富搭建新的实践平台。
党委及时制订了“四个跟进”服务助推项目建设方案,开展“转型发展八个一”主题实践活动,进行融入式服务。制定出台了《林区创业资源与职工全员创业无缝对接实施方案》,建立了劳动用工信息发布平台,为职工转岗、经营转轨、企业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组建了各类产业合作社26个,党员创业比例达到了65%,党员干部结成创业、解困、帮扶对子300多个,建立创业示范基地14个,党员创业示范户100余个。
破解林企难题的最好办法是改革与创新。在目前国家相关政策尚未出台之前,天桥岭林业有限公司敢为人先,他们前瞻性谋划、高起点运作,务实笃行,求新求变,按照长白山森工集团“全党创业、全民致富”总要求,制定出台了《林区创业资源与职工全员创业无缝对接实施方案》,制定并实施包括专项资金扶持政策、创业资源利用优惠政策、企业服务政策和奖励政策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同时开展融入式服务、跟进式服务,为职工转岗、经营转轨、企业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创业资金上给予优惠。今年,公司筹集资金300万元,设立无息贷款扶持职工创业专项资金,着力解决职工创业资金不足的问题,扶持职工创业资金单笔额度起点为10000元,最高可达100000元;扶持职工创业资金的期限根据借款的具体用途、经营周期、收入情况确定,一般在1-3年。
——在创业资源上给予扶持。职工申请以家庭或自主成立的合作组织实现就业,公司提供创业资源,包括冠下林地、沟系、非退耕还林耕地、撂荒地、可利用厂房、场地等。
对红松果林、林蛙沟系、松茸资源、林业用地、其它养殖沟系等各类资源,重点以场站经济、职工、职工专业合作社及职工其它形式的专业合作组织为发包对象,由面向社会竞价发包转为优先职工竞价,并根据经营项目周期合理确定承包期限。
由单一的林蛙养殖沟系、红松果林发包转变为复合型生态经营沟系发包。积极鼓励因停伐转岗并具有开发复合型生态沟系能力的单位或个人在流拍沟系中选择一条沟系进行复合型生态沟系开发。
根据参与职工人数免费提供适量面积的林蛙沟系,期限为12年。林蛙养殖以外的项目采取与公司合作的模式进行,周期按照项目类型确定。
将森林抚育生产出的割除物全部集中统一管理,为做菌职工有偿提供菌需原料扶持,促进菌类产业发展。积极鼓励以场站、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或干部、职工家庭利用林业耕地或荒山荒地进行经济果林的种植,优先为其解决用地并采取合作性扶持模式合作种植。
公司所属闲置的厂房、库房、办公室及可利用建设用地等,优先于职工租赁、承包,用于开展创业项目。职工利用闲置厂房(除有消防、安全隐患的危房外)新上项目,并安置公司在册职工5人以上的,公司给予免收租金3年,3年后按市值租金的70%收取费用。
——在创业服务上给予支持。建立电子商务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为职工提供国内外客商信息和产品购销平台,为种植户、养殖户提供良种选择平台,拓宽服务路径和电子商务类技术扶持。建立劳务用工信息发布对接服务平台,把公司的劳务用工优先提供给在册职工,实现职工跨行业、跨单位劳务对接,增加职工就业岗位和劳动收入。
积极争取国家、省、州各种扶持政策和资金服务于职工,对所有创业项目聘请专家提供技术扶持,费用由公司承担。公司还设立奖励基金,对在林区创业资源与职工全员创业无缝对接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并取得显著成效者予以重奖,同时选树典型,为其提供学习、培训、参观、考察的机会。
——在创业技术上给予帮助。在产业协会指导下,公司组建民间合作社25个,为产业化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和技术支撑。
为了使转岗创业、就业职工掌握一技之能,根据职工群众转岗和创业意愿,进行培训,在内容选择、课程安排及教师确定上动足脑筋。先后聘请十多位国内知名专家来公司讲学、培训,内容包括中草药栽培、月嫂护理、黄牛养殖、林蛙养殖、果树栽培、绿化苗木种植等技术。通过资深专家和教授亲自授课,提升了培训层次。公司还先后组织林场场长及养殖、种植专业户到外地学习薇菜种植、绿化苗木种植、中草药栽培、养牛、养蜂、龙丰果栽植等技术。
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初到5月中旬,全公司就先后培训了1000余人次。通过强化培训措施,使职工创业能力有了明显提升,创业效果得到了充分显现。
如今,天桥岭林业有限公司的转型效应已经得到全面释放,得到了省、州领导及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厅、长白山森工集团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赢得了各级政府和领导的信赖和支持。天桥岭林业有限公司决心利用转型发展创造的有利时机乘势而上,在保护生态资源的同时利用资源,将企业做大做强,为我国林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延长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