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工兵撑起“排爆队” 是吉林市唯一排爆专家

29.07.2015  10:46

经常与爆炸物为伍的朱建民 新文化记者 王强 摄

7月28日上午,新文化记者进入朱建民的工作室时,他正在摆弄桌子上的几个“手榴弹”。别人避之唯恐不及的东西,在他手中就跟玩具似的。

“别怕,掉地上也不会爆炸。这个犯罪嫌疑人造的东西好看,但是黑火药放少了,没威胁。”曾是一名工兵的朱建民笑呵呵地评论着。

爆破手的工具是一把钳子

今年45岁的朱建民,是 吉林 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技术大队大队长,也是吉林市唯一的排爆专家。1999年进入吉林市公安局后,他就成为专业的爆破手。此前,他已经当了10年兵,专业就是排雷、爆破。

退伍后的朱建民兴冲冲地到吉林市公安局去上班,然后发现所谓的“排爆队”只有他一名队员,发到他手里的工具,只有一把钳子。

“其实,排雷和拆弹是两回事,爆破和排爆更是反方向的工作。”朱建民说,自己当时也是边学习边实践,第一次拆弹的时候,紧张得大汗淋漓。

穿30公斤重的排爆服工作

市内发现爆炸物并不是常见现象,朱建民从业16年来,加上疑似爆炸物,一共遇到六七十起。

“不过,所有的疑似爆炸物也都需要像真的那样去对待,只有最后才能得出结论。否则,一个不小心,后果就不堪设想。”朱建民说,现在他已经建立起一支10多人的排爆队伍,拥有的装备包括干扰仪、X光机、排爆车、排爆机器人等,在国内已经处于较好水平,省内最好。

这些年,朱建民参与了许多涉爆案件。2012年6月5日12时,吉林市税务小区一车库内发现一枚重15公斤、用液化气罐改制的松发式爆炸装置,这是震惊吉林省的“4·14”系列爆炸案中的一枚爆炸装置。27℃下,朱建民穿上30公斤重的排爆服,成功完成了排爆工作。

2007年10月,吉林市火车站附近的一个拆迁工地挖出36枚日军遗留的迫击炮弹。因年久氧化腐蚀,只要轻微摩擦、撞击或断裂,就可能引发爆炸。加之炮弹数量之多,虽有防爆服保护也可能被炸飞。朱建民连续工作3个多小时,消除了隐患。

这些年,朱建民先后两次荣立个人二等功,3次荣立个人三等功,10次被评为优秀党员、优秀公务员。

每拆完一个炸弹都想不干了

“国内有多个拆弹受伤或者死亡的案例,很多我还认识。”朱建民苦笑一下说,每拆完一个炸弹都想不干了,但最后还是舍不得。

“这个队伍是我一手带起来的。看看这些装备,他们还不能完全熟练掌控,我离开了就相当于废铁了。”

从事如此危险的职业,家人是什么态度呢?朱建民哈哈一笑说,包括妻子在内的家人以前只知道他在公安局上班,但不知道他从事排爆工作。直到两年前,朋友和他们夫妻俩吃饭时不慎说漏了嘴,妻子才知道真相。

“家里人也担心,不过我告诉他们,我喜爱这个职业,我会小心应对。他们也只好顺着我,平时对我格外多一些叮嘱和关心。”朱建民说。

新文化记者 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