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予“文化自信”更深刻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给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4点希望。其中第一点就是,“希望大家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创作出具有鲜明民族特点和个性的优秀作品,要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更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来,我们党再次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不仅将其与之前的“三个自信”并列,还站在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的高度,赋予文化自信更深刻的内涵和意义。坚定文化自信,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展示大国气度和风范、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精神力量。
一、文化自信是更基础的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之所以说文化自信是“更基础的自信”,是从中华文化的基础作用而言的。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基因血脉和灵魂,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基础,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同时,正是因为对民族文化怀有坚定的自信心和强烈的自豪感,中华民族才在漫长而曲折的发展中,一直保持、继承和发展自己的优秀文化传统,并在对外开放与交流中吸纳外来的文化精髓,使独具特色的中华文明得以延续数千年而依然保持蓬勃生机与活力,并在当代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前进动力。所以说,文化自信是更基础的自信。
二、文化自信是更广泛的自信
当今世界,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不仅对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起到精神基础作用,而且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站在国际的新平台上审视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大家庭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以更开放、更包容的心态理解世界和我们自身。之所以说文化自信是“更广泛的自信”,是从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而言的。
任何一个国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都离不开本国优秀文化的延续与积淀,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独特的名片,反映着该国国民的气质与性格。“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反之亦然,只有站在世界的平台上保持民族的特色,才能使这个民族的文化永葆魅力。在目前大变动的世界格局中,主张和谐发展的中华文化对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着难以估量的作用。在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中国文化年在法国、意大利、俄罗斯等国的成功举办,孔子学院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纷纷成立,极大提高了中华文化在世界各国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坚定的文化自信,正是“中国梦”在世界大舞台上的展示,是国家自信的更广泛表现。中华文化软实力有助于对外打造一个魅力的中国,对内创造一个和谐的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更了解中国。所以说,文化自信是更广泛的自信。
三、文化自信是更深厚的自信
“对于当今中国来说,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丰富的革命文化,就是我们文化安身立命的根基,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定海神针’”。之所以说文化自信是“更深厚的自信”,是从先进文化的独特价值而言的。
文化是国家发展的内在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运动、制度和观念的集中反映和深刻体现。坚定的文化自信,既是对中华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也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所取得成就的高度认同。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这种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文化财富,可以超越时空、超越国界而永恒流传。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5年的光辉历程中,我们党一直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波澜壮阔的中国社会变革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党的几代领导集体不断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通过对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认知和积极探索,为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发展确立了根本的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提出的文化建设思想,既有其时代特征又一脉相承,使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在不断的探索中得到继承、创新和发展。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欣欣向荣,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文化自信,既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也是一个执政党在领导文化建设上的坚定信念。从中国道路的文化引领来看,包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内的文化自信。所以说,文化自信是更深厚的自信。
(责任编辑:贾晓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