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中药材产业扶贫带动效应不断增强
贵州是中药材资源大省,也是全国中药材重要产区。近年来,全省各地因地制宜采取林药结合、草药结合、粮药结合、果药结合等多种种植模式,走出了一条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丰收的发展路径。贵州省副省长刘远坤在前不久召开的贵州中药材产业发展推进会上说,中药材产业是一项见效快的富民产业。
据了解,贵州是我国四大道地中药材产区之一,全省中药材4290种,蕴藏总量达6500万吨。在全国统一普查的363个重点品种中,贵州就有326种,占88.10%。同时贵州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湿润温暖的气候,非常适宜草药生长与中药材种植,广大农村地区农民群众也有种植中药材的传统和经验。
据统计,目前,贵州全省中药材种植及保护抚育面积达到511万亩,居全国第3位,产量155万吨,太子参、石斛、天麻、杜仲、薏苡、刺梨等面积、产量居全国首位。辐射带动300多万农民进行中药材种植,其中贫困人口110多万人。
贵州在做大做强做好医药健康产业“第一车间”的同时,充分利用中药材种植基地和药用植物园等建设,重点发展旅游观光,开发药膳食疗产品,让游客畅游贵州,吃药膳,买中药材和保健品,推动中药材产业“接二连三”,为大健康产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如今,贵州已经形成了林药套种、果药套种、药药套种、林下仿野生种植等模式,同时将种植基地与生态、旅游发展有机结合,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的发展新路。
中药材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促进了医药产业成长迅速,贵州上市制药企业就有11家,药品生产批准文号2317个,药品品种1327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药独家品种154个,贵州益佰、神奇、百灵、信邦、同济堂、威门等制药企业迅速崛起,苗药成为全国销售额最大的民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