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拍手”当职业 小心或是电信诈骗女子网上找兼职 3天被骗720

29.11.2015  08:46

聊天记录

10月份,家住长春市双阳区的张女士为给孩子挣托儿费,做了半个月“钟点工”,可是因为孩子放学时间改变,“钟点工”工作被迫放弃。为了生活,独自照顾孩子的张女士就想到了网上找兼职。这次找兼职工作,她选择“网购拍手”这个职业。没想到,才工作3天时间,孩子下个月的托儿费就被套光了!

开心

网上找兼职日入150元

不耽误照顾孩子“超划算

张女士在双阳城区有一份“钟点工”的工作,可由于孩子幼儿园放学时间的改变,她只能放弃这份工作,寻觅其它工作。25日那天,她点开了几个网页,一下子就被“网购拍手”这个职业吸引住了。“感觉超划算,时间可以自由选择,无论什么时候接孩子、照顾孩子都不影响!”一看上面的工资介绍:日收入可达100-150元。

于是,张女士按着网页上提供的内容,加了一个叫“巧玲客服”的QQ号。很快通过验证,张女士便与“巧玲”聊了起来。最后,张女士按照“巧玲”提供的“2015年入职申请表”进行了填写,一切完成后,张女士成了北京某咨询公司的“网购拍手”。

放心

首次“虚购”拍单

购货115元10分钟回账

按“巧玲”的说法,张女士所做的“网购拍手”其实很简单,就是按“巧玲”每次通过QQ发给她的网址链接点击进入,然后选购其中指定的商品,就完成了任务。

25日“入职”当天,张女士就接到“巧玲”的指令,在自己的银行卡中存入了300元钱。紧接着,又按指令在一家“网购商城”拍下一件115元的商品。商品确定,通过支付宝,张女士向“商城”账号内转入了115元。因为是第一次转账,张女士在电脑前目不转睛的等了10分钟时间,她的手机就收到了“115元入账”的短信。

这下,张女士放心了,115元没有被骗。张女士心想,“巧玲”还比较讲“信誉”,如果这样做下去,她每个月的收入最少也能达到3000多元,感觉自己找到了一份非常合适的工作。

闹心

第二次完成商品“网购

指令却要求再追加5件

26日,张女士没有接到任务指令。27日白天,张女士接到了指令,让她点开“巧玲”发过来的网址链接,同时,让她选择里面的一件120元的商品。张女士照做之后,没过几分钟,又来了新的指令:你这次的任务不是1件商品,是6件商品,所以,你还要再“虚购”5件商品。“可我的银行卡中只有200元钱了,没有办法再去拍东西了!”面对张女士在QQ上的解释,“巧玲”并不认可,建议张女士立即凑钱存入卡中,以便“完成任务”。无奈之下,张女士从朋友那里借了600元存入银行卡中,并继续“虚购”商品。

惊心

6件任务变成16件

像一个没底的陷阱

本来,在完成指令“再购5件商品”的任务时,张女士就有些着急,当她完成6件任务后,等了一个多小时也没有收到返款。她就通过QQ与“巧玲”联系,并追问没有返款的原因。“巧玲”回复称:你的任务不是6件,你可以看看,任务量是16件。

怎么看都像一个没底的陷阱,不能再往里投钱了!”张女士感觉自己正在往一个圈套里钻,很可能是越钻越深。直到11月28日上午,张女士都没有按“巧玲”的指令去“完成任务”,但是应该返回的钱也没有返回。

糟心

孩子一个月托费“被套

妈妈心情变得非常糟糕

开始的时候,我感觉这是一个很好的工作,坐在家中就能月入三四千元,后来,一步一步的,我就感觉被骗了!”张女士说,第一次“虚购”商品时,她很快收到返款,就放松的警惕;第二次“虚购”她投入了120元,当对方让她再购5件商品时,她犹豫了,可又怕那120元白瞎了,所以,就又投入了600元钱;最终,她损失的不是120元钱,而是720元。

张女士说,27日晚间,孩子希望妈妈陪他玩,可因为当时自己的心情非常不好,就骂了孩子,结果孩子一直哭个不停。“孩子哭,我也哭,本来就没钱,现在又赔了720元,那是我家宝宝一个月的托儿费!”张女士说,她感觉自己的720元钱是要不回来了,就当是教训了!

■记者调查

添加“巧玲”QQ号

对方一直没有回复

了解到张女士的一些经历后,记者通过张女士提供的QQ号对“巧玲”进行添加,可对方一直没有回复,更没有对记者的QQ号进行添加。

■警方说法

2000元才可立案

还需调查定性

对于此事,记者咨询了警方。相关民警表示,按照相关法律规定,报案人所称的案值达到2000元才能进行立案。就此事分析,因为当事人没有到当地公安机关报案,所以,建议她到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并通过警方进一步调查来认定事件性质。

民警介绍,近年,全国电信诈骗案件呈急剧上升趋势,犯罪分子借用手机、网络电话、短信群发等通讯方式和网络漏洞等进行诈骗犯罪,给人民群众造成巨大损失。防范方法是:遇到此类事情,不轻信、不转账、不汇款。

40种电信诈骗方式

看好了!要注意!

目前,根据警方统计,电信诈骗大致有40种方式。具体如下:

1.冒充公检法诈骗

2.包裹藏毒诈骗

3.医保、社保诈骗

4.补助、救助、助学金诈骗

5.冒充领导诈骗

6.虚构车祸、手术诈骗

7.虚构绑架诈骗

8.猜猜我是谁

9.票务诈骗

10.电话欠费诈骗

11.电视欠费诈骗

12.金融交易诈骗

13.购物退税诈骗

14.退款诈骗

15.破财消灾诈骗

16.快递签收诈骗

17.提供考题诈骗

18.中奖诈骗

19.引诱汇款诈骗

20.刷卡消费诈骗

21.高薪招聘诈骗

22.贷款诈骗

23.复制手机卡诈骗

24.冒充房东诈骗

25.钓鱼网站诈骗

26.低价购物诈骗

27.木马信息诈骗1:犯罪分子利用短信群发器、改号软件或互联网,发布商城送礼、手机积分兑换、信用卡升级等木马短信、病毒链接。

28.木马信息诈骗2:犯罪分子发布木马短信、病毒链接,引诱机主点击,盗取机主QQ、微信号及密码。

29.网购诈骗

30.订票诈骗

31.办理信用卡诈骗

32.虚构色情服务诈骗

33.收藏诈骗

34.兑换积分诈骗

35.二维码诈骗

36.微信诈骗-伪装身份诈骗

37.微信诈骗-代购诈骗

38.微信诈骗-爱心传递诈骗

39.微信诈骗-点赞诈骗

40.微信诈骗-利用公众账号诈骗

记者 周东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