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的华丽转型

09.02.2015  11:58

      红色的砖房、墨绿色的大门、整齐划一的院墙、干净整洁的水泥路……

      走进奋斗村,感受到的是宁静与富足,却无法想像,这里,就是几年前那个有名的贫困村。

      而这一切改变,离不开他们的科普带头人——刘先群。几年来,他认真推广科学技术,带领村民发展农村经济,千方百计为农业增效,为农民增收提供服务,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硬是把全市有名的贫困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他也因此多次荣获龙井市优秀共产党员、延边州优秀科普带头人、吉林省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用标兵等荣誉,前不久,他又被评为2014年度国家“科普惠农兴村先进个人”。

      奋斗村共有人口为816人,耕地面积40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怎么脱贫?

      “那时,龙井市是全国贫困县级市,奋斗村又是全市有名的贫困村,这里到处都破破烂烂的。”提起创业路,刘先群颇显沧桑。“我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不能再穷下去了。

      刘先群首先把目光放在高效节能大棚蔬菜种植产业上。通过反复调研,他带领建设了4个总面积达2800平方米的高效节能大棚,用于种植无公害蔬菜和花卉。

      “8月建棚,10月播种,12月上市,当年就见利。”刘先群喜滋滋地告诉记者,那4个大棚平均收入2.6万元。

      小试牛刀后,刘先群开始着手进行大规模推广。为了提高蔬菜种植技术,他多次组织村民去沈阳、长春等地参观学习,并聘请专家教授到村里实地传授技术。很快,奋斗村的大棚就发展到了40个,面积1万平方米,全村蔬菜收入达到了80万元。

      高效节能大棚的成功让村民尝到了甜头,但刘先群并没有因此而止步。奋斗村虽然耕地面积很少,但有很多荒坡,他决定把这些闲置的荒坡充分利用起来。于是,小村的果树产业发展起来了。他带领引进了优质李子品种,味美甘甜、供不应求。如今,奋斗村果树面积达802公顷,收入上超过1600万元,果树产业也成了奋斗村的主要产业。

      “嘴里吃一个,手里拿一个,眼睛盯一个,脑子想一个”,这是村民对刘先群的评价。

      除了种果树、建蔬菜大棚以外,刘先群迸发出食用菌栽培、养羊等一个又一个的致富点子。

      缺乏专业知识,就大量查阅相关书籍和资料;缺乏实战经验,就亲力亲为、吃住在厂房,亲手操作掌握第一手资料并不断改进;遇到棘手问题,就虚心向农业专家请教;缺乏销路,就主动联系买家……

      定期举办技术培训、让党员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办起了“农家书屋”、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组建协会……村民们的创业激情被点燃,致富的积极性也大大的提高了。

      几年来,刘先群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与培养业务骨干相结合的办法,向村民推广科学种植和养殖知识。先后组织开展各项技术培训20场次,听讲人数占全村人口的95%;每年免费举办李子栽培技术现场会2至3次,参加人数200多人;请专家到村屯组织科技讲座10余次,推广了大量农业实用技术。

      喝上安全的饮用水,修上像样的水泥路,建起现代化的农田灌溉水利设施……不再贫困的奋斗村,向着新的征程步步踏实地迈进。

      如今,干净整洁、秩序井然的奋斗村,成了州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建设美丽奋斗村。”也成了刘先群新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