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共识:向种植结构调整要效益——吉林省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系列报道之一

20.02.2017  09:13

      长期以来,吉林省革命老区受自然、历史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百姓生活依然相对困难。随着脱贫攻坚工作全面深入开展,革命老区的面貌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老区的百姓也逐步走到致富路上——

      吉林省的革命老区多数地处偏远地区,山多地少,土壤贫瘠,农业以种粮为主,经济作物发展缓慢。近年来,尤其是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在包保单位和各地基层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很多经济落后村因地制宜,大力开展种植业结构调整,向结构调整要效益,农民的收入增加了,越来越多的困难户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大北山村的“脱贫菜单

      2月5日,农历正月初九。靖宇县龙泉镇大北山村。

      在村口,村党支部书记刘连智对记者说:“2016年我们村将种植甜玉米、水果玉米8000亩,贫困户将全部脱贫,每户能增收4000至5000元!”他指着村外的田野说,村里制定了多元化扶贫发展规划,建大型冷库、煮制间、包装室,让老百姓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大北山村地处山区,无霜期短、山坡地多,作物普遍产量不高。全村500多户人家,贫困户占31%。

      包保单位省电视台和村两委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研究制定了“脱贫菜单”,鼓励村民种植甜玉米、人参,采摘山野菜。乡亲们可根据自身条件,任选其一。村里的许多贫困户都种上了甜玉米。

      村里还建起了山野菜加工厂,这又是一个增加收入的好项目。“俺们这帮老太太可高兴了,不用出村、不用起早,一个采摘季就能挣1000元。”花甲之年的王丽蓉高兴地说。

      据刘连智介绍,眼下,大北山村的甜玉米、人参、山野菜、天麻、木耳、灵芝等一系列农副产品已经有了自己的商标——“老农夫”。按照规划,下一步还将囊括大酱、煎饼、人参酒、人参鸡等产品。

      崇礼村的增收一笔账

      2月6日,农历正月初十。靖宇县景山镇崇礼村。

      村党支部书记高喜才向记者亮出崇礼村的发展蓝图——借助已经风生水起的靖宇老农夫网,线上线下双翼齐飞,不出两年,崇礼村就能打个翻身仗。

      崇礼村同样地处山区,全村耕地的三分之二是山坡地,全村200户人家,贫困户占了50%。

      “杨靖宇将军在这里开过会,抗联在这里打过鬼子。”年过70的田少海老人向记者讲述着这里的光荣历史。

      记得记者第一次来到崇礼村时,正赶上包保单位省农委的几位同志在村里调研,他们建议村民调整种植结构——种植适宜山地生长的有机谷子和土豆。然而种惯了玉米的乡亲们并不买账。村第一书记谭铁军给大家算了一笔账:这里种玉米亩产1000多斤,种土豆同样能收1000多斤,但每亩收入比玉米多。“从育种到技术培训样样都有保障,秋收时还订单回收。”村干部带头试种,农业专家到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包保干部负责联系龙头企业订单回收。乡亲们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把种子下到地里。春去秋来,看着圆滚滚的土豆、齐刷刷的谷子样样长势喜人,乡亲们发自内心地点赞了。

      2016年,崇礼村通过土豆、有机谷子、吊袋木耳3个脱贫项目,贫困户人均增收1000元。

      东北岔村的种药致富经

      1月19日,农历腊月廿二。磐石市松山镇东北岔村。

      年过半百的村党支部书记李德宝不顾风湿腿痛,步行至村口前来迎接记者。“如今村里种了50多公顷的中药材,苍术、穿地龙、轮叶党参这些当年见钱的品种,可以保证全村贫困户脱贫。今年想再发展60公顷大地药材,让农民少投入、多产出。

      东北岔村红色历史悠久,当年东北抗联曾在这里打过漂亮的伏击战。目前全村200多户人家,贫困户超过25%。吴国志老大爷唉声叹气地说:“山坡地上打粮,维持生计勉勉强强,但凡有个大病小灾,家底薄的人家,就成了贫困户。

      如何让乡亲们走出困境?吉林市食药监局的包保干部们实地到村里调研。有一天,他们从贫困户李小军家的餐桌上发现这里产的山胡萝卜。

      “山胡萝卜学名叫轮叶党参,是一味中药材。”村第一书记张振华说。包保干部们从药厂请来专家,对土壤进行测试,发现土壤呈中性偏酸,非常适合一些中药材的种植。

      有了脱贫方向,包保干部和村干部们一起跑市场、进企业,选定种植品种,了解市场需求,村里也制定了中药种植长短期发展目标。投入这么大,万一没销路咋整?老乡们的想法很实际,包保干部的帮扶措施也很具体。他们还请来了中药材龙头企业进村签订单,不但管种,还包收,彻底打消了村民的顾虑。就这样,东北岔村的中草药种植便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并有了现在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