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农业结构调整突破口——双河镇尝试旱田种水稻

24.02.2017  01:10

  松花江网讯      近日,一份600亩旱田流转协议在永吉县双河镇正式签订。承包方签下这600亩旱田,不是要种玉米,而是要种水稻。

  旱田怎么能种水稻?

  这要从黑龙江省虎林市农民付吉新研发成功寒地水稻旱直播技术说起。付吉新是团中央、国家科委认定的“全国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他的寒地水稻旱直播技术,是一项民间创新技术,2015年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证书和鸡西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6年,付吉新的团队在黑龙江省推广应用这项技术种植水稻50多万亩。其成员20余人均是近几年应用这种技术种植水稻成功的农户。2017年,他们扩大推广范围,计划推广面积达到300万亩。为在我省做好推广工作,他们在长春成立了吉林省鑫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这份600亩旱田流转协议,就是他们与双河镇双河镇村一社农户签署的。今年,他们计划在我省打造5个岗坡地玉米田改成无格田水稻旱直播喷灌栽培科技示范园区。双河镇村一社这600亩旱田,就是这5个示范园区之一。

  水稻旱直播技术,就是把催好芽的稻种在不经过水整地,而是像种冬小麦那样直接播种在旱整地的干田里,也叫本田旱育大苗。它把传统插秧里的秧田简化掉,实现了两田变一田,省去了秧田育苗、水整地、拔秧、运秧、插秧、补苗工序,全程机械化,最终完成节水、省工、高产、优质的“四赢”目的。

  据付吉新介绍,这种栽培模式不仅适合排水条件好的老稻田,更适合岗坡地的玉米旱田改种稻。也就是说,不论是山上坡下,凡是能种玉米的地方,只要有水源和喷灌设备都能种水稻。喷灌种水稻,不仅大米格外好吃还节省土地,源于没有沟渠格田(田埂)。把水稻作为一种旱田作物来参与旱地农业的轮作既是创举,也符合自然农耕中的生态平衡。该技术最大的创新点是只满足水稻的生理用水,而不管它的生态用水,只灌水而不建立水层。也就是说,整个生育进程只在水稻需水敏感期人工补水,在不敏感期控水或人为地水分胁迫,调动植物的吸水积极性,促进其发根并使之达到嗷嗷待哺状态,待到需水敏感期供上水实现暴长,从而加速水稻的生育进程,促其安全成熟。该技术最大的闪光点是不建立水层,种出的大米米味浓、支链淀粉比例升高、胶稠度好、口感极佳。

  “水稻旱直播示范园区项目落户双河镇,是我镇‘招商引智’政策的结果。我们就是要积极引进会种地的人,发挥鲶鱼效应,带动农业发展。在玉米退出临储、大豆价格低迷、春小麦单产上不去、高粱谷子等杂粮市场需求有限的大背景下,农业怎么调结构、农民怎么不减收是摆在各级政府与广大农民群众面前的新课题。寒地水稻旱直播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为破解这一新课题找到了一条出路,还很可能成为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业。”双河镇党委负责人说。    (江城日报记者/王久权 编辑/李波)

版权声明: 松花江网是江城报业在互联网上授权发布松花江网、《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新闻的唯一合法媒体,欢迎有互联网新闻发布资质的网站转载,但务必标明出处“松花江网”和作者姓名;吉林市范围内网站若要转载,必须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如若违反,松花江网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能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