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再议限制两融业务规模 控杠杆意图明显

07.05.2015  19:13

5月6日,证监会主席助理张育军在上海参加由交易所和各大券商参与的一次座谈会。期间有官方机构的与会者建议在现有净资本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制两融业务的总规模,同时升级具体的风控指标,包括特定股票冲抵保证金的折算比例等。会议内容流传开之后立时引起广泛关注。

 

上述建议尽管不是正式的监管政策,但与4月以来证监会的相关吹风步调一致,只是更为具体,且各大券商近一段时间以来也在予以落实。与记者交流的券业人士认为,“监管建议”即便没有落实成正式的监管文件,证监会控制杠杆类业务节奏的意图已经十分明显。

 

政策建议”中引起最大反响的是“单一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余额不得超过本公司前一月净资本的4倍”。以行业整体净资本衡量,如果执行这一规定,两融业务的规模上限仍将能达到3万亿元,存在增长空间;但是个别净资本规模较小,或两融业务增长过快的的券商很有可能撞线。

 

自去年10月开始正式启动的本轮牛市,上涨速度之快、成交量之巨前所未有,其高杠杆的特点也显著区别于过往任何一次A股的大牛市。除了居民储蓄直接注入股市之外,银行资金也通过各种金融同业业务或理财产品的形式流入股市,其中银行与券商的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非银行金融分析师告诉记者,银行对证券公司授信后,在一定授信额度之内可以向券商提供融资,融资的具体名义多种多样,但无一例外的形成了对证券公司的短期债权。证券公司再利用这些负债,通过融资融券(两融)、股票质押式回购和收益互换等业务出借给需要使用杠杆投资A股的散户或机构投资者。伞形信托配资业务中,券商只是扮演资金出借方的通道角色,没有形成自己的负债;但是由于券商掌握着最终需要融资的个人或私募客户,这个角色对于银行资金间接入市仍然十分重要。

 

券商两融业务规模仍在保持增长态势。截止到5月5日,沪深两市两融业务中的融资余额已经达到1.86万亿。如果不是各大券商纷纷开始自主控制两融业务规模,增速可能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