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访美白豆芽黑作坊:污水遍地 漂白粉味刺鼻
《法制晚报》记者暗访该摊位位于南辛堡村的生产地点发现,这处作坊不仅卫生条件堪忧,工人还在生发过程中加入“白药”,使得豆芽又长又白。
老板称,“白药”实际是连二亚硫酸钠。记者发现,这种漂白剂并不在国家规定的可以用于新鲜蔬菜的添加范围之内。
接到记者举报后,延庆县食药监局昨晚连夜突击检查南辛堡村的两处豆芽作坊,发现了漂白粉添加剂。目前两家作坊已被查封。
发现 卖相格外白亮老板称日售两千斤
近日,市民李女士食用了在延庆规模最大的蔬菜食品批发地“日上市场”购买的豆芽后出现了腹泻的症状,她怀疑豆芽有问题。
11月5日清晨5点多,记者前往“日上市场”,这里也是延庆规模最大的蔬菜食品批发地。整个市场只有两家卖豆芽的摊位,李女士曾购买豆芽的摊位上,一名自称姓王的中年男子热情地招呼顾客。记者借着灯光发现,这家摊位上的豆芽,色泽显得格外白亮。
王姓摊主向记者保证“豆芽没问题”,称目前每天都能卖出2000多斤,春季甚至日售四五千斤,“都是一些小菜摊、米粉店之类在我这儿进货,也有一些超市。”
与之相邻的一家豆芽摊位摊主操外地口音。记者发现,除了色泽亮丽,两家摊位豆芽的长度也长于市面上常见的豆芽。特别是外地口音摊主的豆芽,甚至长达20厘米。
记者多次向两家摊主提出想去加工豆芽的地点进货,但遭拒绝。
暗访 污水遍地池水浑“漂白粉”气味刺鼻
经过走访,记者了解到,两家豆芽商贩的生产地点都位于延庆县延庆镇南辛堡村。
其中王姓摊主的作坊位于南辛堡村中部的一处院子的二进院。11月6日,凌晨4点15分,记者看到一辆小型货车载着七八个大筐驶出该院,约15分钟后驶入了“日上市场”,并停在了王姓男子的摊位前卸货。记者走近发现,大筐内全是已生发完毕的豆芽。
11月7日,记者以进货为名进入王姓摊主院内。“怎么没去市场上买啊?”看到记者,王姓摊主表现得很谨慎。记者借口“起晚了,市场里没货了”,他才将人领进了二进院东侧的房屋。
这处房屋总共四五间房子,窗户都用布蒙了起来。借着微弱的灯光,记者看到地上遍布污水。屋内有一个面积近10平米的水泥池,里面浑浊的水面上漂浮着一些豆芽。
记者随王姓摊主进入一百平米的里屋,屋内灯光昏暗、空气闷热,一股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王姓摊主解释:“没事儿,就是漂白粉的味儿。”
王姓摊主指着门口一口泡着绿豆的大缸表示,制作豆芽要先将绿豆浸泡几个小时,期间就要进行“漂洗”。浸泡后的绿豆被放入大金属容器里,每天浇水,“八九天就行了。”
稀释白药直接浇豆芽立马变白亮
记者购买了40斤豆芽,一名女工没有佩戴手套就拿起一柄铁叉从容器里铲取豆芽,在外屋浑浊的池水内涮了一下,洗去豆皮。记者发现,现在的豆芽看上去色泽没有摊位上卖得白亮。
“给你加点白药吧。”听到记者的质疑,女工来到过道,用脸盆盛出一些白色粉末,并用池水稀释成淡白色的液体,直接浇在豆芽上。豆芽的颜色立刻变得晶莹白亮。
但凑上去一闻,豆芽却发出一股刺鼻的味道。“没事,一会儿就没味了,这看起来显得白多了吧。”女工称。虽然嘴上这么说,但她加完白药后,也被呛得不住地咳嗽。
记者在过道里看到,白色粉末被装在一个铝盆中,抓上一把,手上立刻有发热的感觉。
王姓摊主称,上“白药”就是豆芽上摊前的最后一个程序——“漂白”,“白药”实际是一种名为连二亚硫酸钠的物质,他购买的都是塑料袋散装的连二亚硫酸钠。
王姓摊主同时承认,自己的加工点只有销售证件,并没有生产许可证,“太难办,办不下来。”
外地口音摊主的作坊位于南辛堡村西侧,生产环境和设施与王姓摊主的作坊相似,但摊主否认自己曾加入添加剂。
突击检查 发现漂白粉作坊被查封
记者随后将该情况向相关部门举报。昨晚,延庆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属地公安机关,对记者暗访的两家豆芽加工作坊连夜进行了突击检查。
今天上午,记者在日上市场看到,两家摊位并未出摊。其位于南辛堡村的生产作坊均已被食药监部门贴上封条,停止对外销售。
据延庆县食药监局负责人介绍,在两家作坊里共发现了近两千斤豆芽及相关生产工具,同时在一处场所发现了标称为“漂白粉”的粉末状物质,也进行了查扣送检。但未找到此前记者看到的连二亚硫酸钠等其他化学添加剂。
目前工作人员已对查获的豆芽按不同的时间段取样。“我们会将样本送交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对其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是否有违法添加现象进行判定。”延庆县食药监局稽查大队队长路智勇表示。记者也将从王姓摊主作坊内拿到的“白药”交予延庆县食药监局工作人员一并检测。
延庆县食药监局负责人称,两家作坊分别占地300平方米左右,分别日产黄豆芽、绿豆芽800-1000公斤左右,产量在整个延庆县市场占较大比重。因加工豆芽的场所不符合国家豆芽卫生标准中规定的有关清洁卫生要求,执法人员现场对两处生产场所予以查封,并将进一步调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