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

03.01.2019  11:00

共筑中国梦》(油画)  刘宇一

2018年12月25日,杭州至黄山高铁开通运营,一列“复兴号”驶过桐庐县富春江特大桥。杭黄高铁全长265公里,初期运营时速为250公里,沿途经过7个5A级、50多个4A级旅游景区,被誉为“最美高铁”。  浙江日报  吴元峰  叶辉/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这一重大政治判断,已经深入党心民心,得到全党和全国人民高度认同。沐浴着新时代的朝阳,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意气风发、豪情满怀,为完成新时代的新使命新任务,立足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奋勇进行新时代的伟大斗争,不断深化对新时代的认识,把握新时代的规律,增强新时代的自觉,引领新时代的潮流,创造属于新时代的人间奇迹。 

   一、新时代与历史大时代 

  新时代是中国历史发展和世界历史发展合规律性的演进阶段。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历史规律的认识,对历史大时代的把握,牢牢置立于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的科学分析判断上,并坚持从历史大时代的客观规律中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这是我们正确认识新时代必须掌握的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即社会的生产方式,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区分历史时代的根本依据,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历史上“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生产方式的不断发展及其在社会不同发展阶段呈现出的不同特点,使人类社会区分为不同的社会形态,同时也相应划分为不同的历史时期,这是马克思主义对于时代本质的根本立场。在时代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比其他任何思想体系都站得高、察得深、看得远,正是由这一根本立场决定的。 

  从这一根本立场出发,马克思主义科学阐明了时代的本质,揭示了时代发展的规律和趋势。生产力的变革要求生产关系的相应变革以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拓展空间,否则这些生产关系就可能变成生产力发展的桎梏。随着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的变更,建立其上的上层建筑也必定会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直至催生新的社会革命。人类社会经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等社会形态和历史大时代的合规律性更替演进,充分验证了生产方式矛盾运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社会时代不断更新的根本规律。尽管这一规律的呈现方式是具体的、多样的、曲折的、长时段的,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进程,总趋势不可逆转。 

  列宁深刻领会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他把这一思想与所身处的国际国内情势紧密结合起来,用于分析判断时代的本质和特征,写出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等不朽篇章。他指出,只有首先考虑到各个时代的不同的基本特征,我们才能够正确地制定自己的策略;只有了解了某一时代的基本特征,才能在这一基础上去考虑这个国家或那个国家的更具体的特点。 

  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尽管我们所处的历史大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的,“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  这个历史时代,就是从空想社会主义的道义批判到《共产党宣言》的科学飞跃,历经巴黎公社,特别是历经十月革命开辟的社会主义一步步走上世界历史舞台、资本主义一步步退出世界历史舞台的历史新纪元,就是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并最终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历史大时代。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在500年的漫长历史中,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经历了无数的失败与成功、黑暗与光明的搏击,如同不息的江河,在人类大历史千回百转、跌宕起伏的大潮中滚滚向前,愈挫愈奋,生生不息。 

  中国共产党一登上历史舞台,就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把实现人民幸福、民族复兴同实现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结合起来,矢志奋斗、艰辛探索、勇往直前。“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的根本成就,就是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铺就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间正道,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170多年、90多年、70年、40年、500年,历史回眸,就能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史、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的演进中,更加清晰地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历史与现实、世界与中国的历史大潮共同铸就的壮丽篇章。这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本质内涵的伟大社会革命取得伟大成功的标志,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标志。世界历史大时代和中国历史大时代交汇交融的辩证法,绘就了壮美的新时代画卷。 

  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政治判断,是我们党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深邃的历史眼光、宽广的国际视野,从人类社会发展演进的大历史观的高度,分析我国发展的历史阶段得出的正确结论,集中回答了处于新时代历史方位的中国,要举什么样的旗、走什么样的路,完成什么样的历史任务、进行什么样的战略安排,坚持什么样的发展理念、达到什么样的宏伟目标,处于什么样的国际地位、对人类作出什么样的贡献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准确把握我国的历史机遇期和战略机遇期,制定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战略策略,顺利推进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战略安排,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符合客观世界规律的科学依据,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时代理论的新发展和新贡献。 

   二、新时代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今天的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这是新时代的本质属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大课题,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的基础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雄厚的物质精神基础,具有坚实的实践检验支撑。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更有效率,更能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彰显科学社会主义的时代价值,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以不可辩驳的事实彰显科学社会主义的鲜活生命力,使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中国大地上高高飘扬,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篇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放也进入了新时代。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治国理政的卓越智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局面。新时代,必须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坚决破除一切妨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利益固化藩篱,加快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对世界社会主义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新时代不仅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也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和历史意义。我们党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为人类探索更加合理更加美好的社会制度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改变了世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力量对比,坚定了越来越多国家的人民对社会主义的信心,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出低潮、迎来复兴。 

   三、新时代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人类发展历史逻辑、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是理论和实践在历史大时代深刻结合的丰硕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其基本依据,不仅在于我国发展的实际状况和客观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更在于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境界发生了质的飞跃。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理论和实践创新。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伟大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伟大思想的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一伟大时代的理论和思想结晶,是新时代的理论旗帜和思想标识。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正是紧紧围绕这个时代课题,深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进行艰辛理论探索,从而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来之不易,  弥足珍贵。这是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引领时代潮流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提供遵循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根本指导思想,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承认客观物质力量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强调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同样也强调伟大的思想和伟大的人物在历史发展中能够发挥重大作用。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精神的力量更是无比巨大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最根本的就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就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而这一思想之所以能够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勇往直前,正在于它回应了时代的声音,把握了时代的规律,根本在于它聚集了人民的心愿,代表了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新时代,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人民,达到了精神上完全主动的新境界。我们必须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回答新时代和新实践提出的新的重大课题,让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四、新时代与世界大变局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过渡的历史大时代,也是从各民族的历史走向世界历史的历史大时代。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个民族、各个国家与世界的联系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更加深入发展,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标志着中国的发展状态、发展趋势、发展愿景,与世界潮流同向同势,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中国深刻改变着世界,世界也深刻影响着中国。 

  生产力的革命是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积聚力量,催生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给全球发展和人类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着空前的机遇和挑战。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人类历史大时代的主题,合作与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不同制度模式、发展道路进行着深层竞争和博弈。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逆全球化、反全球化、保护主义、孤立主义倾向抬头,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世界怎么了?人类社会向何处去?历史再一次站在前进的十字路口。 

  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进了新时代,毫无疑问,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正是其中的一个关键变量,中国的新时代与世界历史大时代的深刻变化交汇在一起,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需要向世界反复声言的是,中国的变量带给世界的是正能量,新时代的中国向前进,推动世界向前进;新时代的中国是世界进步的动因,带给世界的是机遇。中国的经济体量已占世界第二位,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前所未有地增长,在全球发展中的作用前所未有地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中国的国际地位都达到了历史的高峰,中华民族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这些深刻变化,给我国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历史机遇,使我国有了更强能力解决好自身问题,实现自身更好发展;也有了更强能力去合作协同解决世界性难题,促进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进步。同时也要看到,中国的发展成就和发展势头也使一些国家和势力感受到了威胁。他们为了维护自身的霸权地位和垄断利益,对我国的打压、阻遏不断加大。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完成好新时代的重大任务,更需要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化危为机,赢得主动。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政党,也是为人类和平发展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这是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领导人念兹在兹的期望。新时代的中国将以什么样的姿态、什么样的角色、什么样的作为展现在世界面前,以什么样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回应世界历史大时代提出的课题,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造福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不仅决定着中国的命运,也影响着人类的未来。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新时代鲜明地体现出大党大国的负责任榜样和雄心壮志,怀抱大胸襟,承担大责任,真心实意、奋力躬行地把实现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立志为人类的共同发展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五、新时代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变的追求。可以说,一部中国现代史,就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与党的不懈奋斗、科学社会主义道路指引的历史际会。社会主义既是人类社会历史形态有规律地演变在中国的具体表现,也是中国近代以来在血与火的现实面前进行社会革命,从而实现民族复兴唯一正确的道路。新时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胜时代。 

  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瑰丽的文明形态,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但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统治阶级的没落,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国家积贫积弱,人民生灵涂炭。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只有历经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如此深切的渴望。在近代以来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经历了世所罕见的磨难,付出了惨痛巨大的牺牲,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拼搏,取得了令世界震撼的成就。新时代,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已经充分爆发出来,汇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的磅礴力量。 

  新时代,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九大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更高的奋斗目标,形成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发出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冲锋号令。 

  必须牢牢把握实现民族复兴这一时代主题,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以昂扬的斗志和无畏的精神,不断为民族复兴大业添砖加瓦。从经济建设看,就是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从政治建设看,就是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从文化建设看,就是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从社会建设看,就是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从生态文明建设看,就是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从国防和军队建设看,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一支世界一流军队;从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看,就是坚持“一国两制”方针,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从外交工作看,就是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六、新时代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作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永恒存在的,这一基本矛盾在社会形态发展演进的不同阶段有不同表现形式和特点,并以社会主要矛盾的形式呈现出来。社会基本矛盾的不同表现形式和特点,是决定人类历史大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据,也是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主要矛盾的根据。社会主要矛盾反映的是社会形态发展演进在某个发展阶段存在的最突出问题。一个社会既因为这个最突出问题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也因为解决这个最突出问题而获得最大发展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为主要依据的,这个主要矛盾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矛盾仍然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但性质和特点与旧社会相比根本不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我国是在生产力十分落后的条件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人民不断增长的需要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就会制约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早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初,毛泽东同志就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虽然“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但是,它又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这就需要进行不断的改革,以促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特点,在党的八大提出的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概括的基础上,更加鲜明地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从而明确了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特征和最突出问题,并以社会主要矛盾的方式概括出来,以确定我国社会的历史方位、工作重点和奋斗目标,制定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社会主义制度焕发出巨大生机活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基本矛盾出现了新的变化,有了新的特征和新的问题,从而使得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必然发生重要变化。从生产方面看,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从需求方面看,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新的更多更高要求,同时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水涨船高。如此,矛盾的两端都变了,对矛盾的认识和概括也必然要随之变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突出起来,成为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背后,是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包括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和其他各方面体制机制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形成,并被实践证明是特色鲜明、富有效率、优势巨大的,我国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基本是相互适应的,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创造人间奇迹的根本原因。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制度自信。同时也要看到,我们的制度还不是尽善尽美、完全成熟定型的,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更好发展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在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这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之策,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选择。 

   七、新时代与以人民为中心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是以少数人为中心、为少数人谋利益,还是以人民为中心、为多数人谋利益,是不同社会生产的性质的根本区别。新时代是每个人的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发展理念的灵魂。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比较旧时代生产关系更能够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性质,就是指能够容许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因而生产不断扩大,因而使人民不断增长的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的这样一种情况”。社会生产与人民需要、生产力发展与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之间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新时代,从解决“有没有”到解决“好不好”,社会主义经济中生产和需要之间的这种良性互动进入了新的更高阶段。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为了更好满足人民的需要,实现人民利益的最大化。包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内的一切改革,目标指向最终无不是为了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需要,这正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就是新时代最根本的价值标准和价值立场,也是人民在新时代阔步前进的不竭动力。 

  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不断做大“蛋糕”的同时,更合理地分好“蛋糕”。党的十九大对共同富裕作出了更加明确的战略安排,即到2035年时“人民生活更为宽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本世纪中叶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美好理想,经过新时代的奋斗,一定能够成为现实。要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美好生活的高尚境界。人越全面发展,创造的社会物质文化财富就会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社会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也越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入新时代,随着生产力的全面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人民对全面发展的需要更加强烈,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定是与新时代同呼吸、共命运、一起前进的全面发展的人。 

   八、新时代与世界现代化新途径 

  现代化是生产力发展进步的客观结果,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国强民富的程度。近代以来中国一代代志士仁人梦寐以求的夙愿和不懈奋斗的追求,就是通过走现代化之路实现国强民富。中国自近代以来的现代化进程,屡屡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反动势力所阻断,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才真正开启了实现现代化的历程。在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艰苦卓绝的奋斗下,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在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迅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使诸多不可能成为了可能。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已处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全面协调推进的历史新起点,处于由量的积累到质的提升的历史新起点,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同步发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势推进,中国即将赢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完全胜利,并在此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新时代不仅标明了我国改革发展的历史方位,也标明了我国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历史方位。近代以来,无论是君主立宪、“师夷长技以制夷”也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以及“工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也罢,形形色色的救国论无非是想找出一条现代化的出路。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里,这些现代化道路的设想注定要以失败而告终。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清除了阻碍中国走现代化道路的根本障碍,为生产力发展、为经济基础变革、为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保障。从上世纪50年代起,我们党明确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并为此艰辛探索。改革开放伊始,我们党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三步走”的战略安排,并在上世纪80年代末和上世纪末提前实现前两个目标,即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党又进一步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新时代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乘势而上,使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最终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将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新时代,我们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起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我国现代化的程度从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跃升,现代化的范围从部分领域、部分地区向全方位覆盖,现代化的性质从物质层面向精神层面、人的素质层面深度延伸。 

  建成现代化强国的光明前景已经日益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在我国这样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实现现代化,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中国人民进入现代化行列,这是人类历史上了不起的辉煌成就。新时代,不仅将为百年来中国艰苦卓绝的现代化事业打开胜利之门,而且也将为世界实现现代化开辟崭新途径,提供新的选择。从历史上看,西方发达国家率先实现了现代化,走到了现代化的前列,以至于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人们把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资本主义化,甚至美国化。但是,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现代化之路,伴随的是血腥的对外扩张和残酷的殖民掠夺,奉行的是强权即公理和国强必霸的逻辑。历史证明,这条道路所依赖的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身无法克服的固有矛盾;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道路,广大发展中国家无法效行,成功的没有几个,几百年间现代化国家的世界版图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了一条迥异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打破了发展中国家对西方国家现代化的“路径依赖”。社会主义的性质和方向,是中国现代化道路区别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根本标志。这是一条主要依靠内生力量谋求现代化的道路,是一条必须依靠和平发展谋求现代化的道路,这也是一条绝不走殖民主义的老路、绝不走国强必霸的老路的现代化之路。这就从根本上克服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深刻弊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中国经验、中国方案,展现了无比光明的前景。 

   九、新时代与伟大斗争 

  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全党,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场伟大社会革命,要求我们必须时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时代是伟大斗争的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是勇敢者的时代。新时代,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我们绝不能有半点骄傲自满、固步自封,绝不能有丝毫犹豫不决、徘徊彷徨,必须勇立潮头、奋勇搏击,以壮阔情怀奉献新时代。 

  新时代,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要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图安,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始终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 

  新时代,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培养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牢牢掌握斗争主动权,对胜利充满信心。斗争是现实需要,是精神状态,是必胜勇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斗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斗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斗争;面对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的干扰破坏,面对自然灾害,更需要斗争。只有坚决斗争、顽强斗争,才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朝着伟大目标奋勇前进。 

  新时代,应对新风险新挑战、完成新使命新任务,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一片新天地。努力破除与新时代的新要求、新形势、新使命不相适应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方法;敢于下深水、涉险滩,勇于破藩篱、扫障碍,统筹推进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各方面创新,以改革开放的姿态豪迈走向未来。 

  新时代,面对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更高标准和更高要求,要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始终不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拿出恒心和韧劲,继续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管出习惯、抓出成效。我们党一定能够始终做到自身硬,一定能够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定能够始终拥有坚如磐石的意志和坚不可摧的力量。 

  新时代,面对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大局,要永远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不因胜利而骄傲,不因成就而懈怠,不因困难而退缩,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一步一个脚印向着美好未来和最高理想前进。 

  新时代的事业崇高而神圣,新时代的使命重大而光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是一个机遇大于挑战的时代,这是一个实现希望与梦想的时代,这是一个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的时代!我们切莫辜负了这个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