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426讲话一周年 他们用双手将中国梦稳稳托举

26.04.2017  17:31

   中国青年网合肥4月26日电  (记者 杨月) 整整一年过去了,全国劳模、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宿州供电公司带电班副班长许启金回想起去年今日与总书记面对面交流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依靠知识,必须依靠劳动,必须依靠广大青年。这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力量所在,也是我们事业成功的力量所在。”2016年4月26日的合肥,习近平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说。

  “既甘于‘十年磨一剑’,又及时开展应急性创新攻关”“弘扬‘工匠精神’,精心打磨每一个零部件”“青年时光非常可贵,要用来干事创业”……殷殷嘱托,切切期待,一年来,来自不同岗位上的他们践行着总书记的嘱托。

  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合肥主持召开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李学仁 摄

  青年要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

  “那天亲耳听了总书记对中国梦的描述感到心潮澎湃,与听媒体报道的确实有很不同的感受,印象最深的就是,他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我当时在想,总书记自己就是把国家和民族放在心上,责任扛在肩上,这何尝不是一种担当?”全国先进工作者、安徽日报报业集团首席记者李跃波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作为党报青年工作者,他眼中的担当,就是要不断放大社会正能量。

  “要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对总书记的这些叮嘱,李跃波是真的走心了。2016年夏天,安徽爆发洪水,李跃波一头扎进六安一个三河交界的重灾村庄。“这也是记者的担当吧,因为2007年淮河流域发大水,我有过在一线救灾报道的经历,所以就像战时接到命令一样直接冲上去,这时候就是最能体现记者价值的时候。

  李跃波在工作中。资料图

  暴雨、洪流、随时可能发生的险情……一线苦吗?李跃波憨厚一笑,说不算苦,因为能写出抗洪一线的感人故事,值得!在他眼里,“真到了一线,你就能看到很多士兵、医生、基层干部,他们比你辛苦多了。”更逼近现场,也让李跃波对灾情处置有了更真实的观察:“我亲眼见证了孕妇和老人转危为安的全过程。灾害来临时,真正冲在前面的还是基层党员干部,很多老百姓哭了,老百姓看到了党员身上的闪光点。”《一位乡镇干部的抗洪日记》《黑夜中,他们点亮生命之光》《军民齐心保大桥》……一篇篇带着温度的新闻,记录了冰冷洪水中的暖意。

  “座谈会结束后,总书记和每位与会代表握手,我说我是来自新闻战线的,总书记就特别提到219讲话中有很多新闻思想。”在李跃波看来,推动媒体融合、在关键舆论引导上设置议题和精准发声,在纷繁复杂的局面中发挥党报定海神针的作用,至关重要。“我们报社制作的‘记者求真’栏目,就是通过记者的一线调查,澄清谣言、发出权威声音。”他说。

  今天的李跃波又多了一重身份,2016年10月,他当选了安徽省党代会代表。“以前是以记者身份报道党代会,现在转换了视角来参与,对安徽发展脉络、贯彻落实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安徽的实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作为一名年轻的资深记者,他始终记得刚到报社时,一位党报记者在讲座上说的一句话,记者要“站在天安门上想问题,蹲在田间地头找感觉”,只有找到这两个平衡点和结合点,写出的稿子才有价值。

   这是一个劳动者有机会干事业、能干成事业的时代

  整整一年过去了,全国劳模、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宿州供电公司带电班班长许启金回想起2016年4月26日座谈会的画面,还是激动不已,眉梢上透着一股喜气。

  许启金向徒弟们介绍工具的使用方法。本人供图

  “当时安排六个人发言,我是第四个发言的。我说话时带有我们宿州地方口音,担心总书记听不懂,就报告说:总书记,我这个人不太会说普通话,今天,见到您既激动又紧张。总书记微笑着对我说:我能听得懂。”许启金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这句“我能听得懂”,让自己紧张的心情一下子缓和了下来,也就越讲越好。

  “当时,我是唯一脱稿发言的,总书记始终是微笑看着我发言,不时点头赞许。汇报结束后,他的第一句话是:许启金同志讲得很好。并告诉大家:许启金同志还是2014年五一期间全国劳模宣传典型。”许启金回忆,总书记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不断深入,做成这一行的专家,成为这一行的状元。

  什么是状元?在许启金看来,就要克服“过得去就好”“差不多就行”的应付思想,即使在最平凡的岗位上。拿他日常的活儿——在高空擦拭绝缘子来说,2006年11月下旬,他在1条220千伏线路上连续四天清扫绝缘子。“那几天特别冷,一个人站在野外会冻得发抖,我要爬上40多米的杆塔,系上安全带悬在空中,每天都要坚持七、八个小时,用毛巾把一片片脏污的绝缘子擦干净,特别是那狭小的凹槽内,积存的污垢只能用手指一点一点地抠掉。”许启金手指都抠破了,钻心地疼,但在他的字典里没有“侥幸”二字,他咬牙坚持,最后把那些绝缘子擦得“像家里碟子、碗那样干干净净”,线路安全就在这样的坚持中得到了稳定的保障。

  当天一同参与座谈的合肥市公安局庐阳分局巡警大队一中队中队长王军与许启金的看法不谋而合:“总书记的话,让我倍感责任重大。我就是一个基层民警,但在服务群众、打击犯罪的道路上,我始终相信,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的困难当成自家的困难,不遗余力去帮助;在打击犯罪上,日常巡逻多走一步,棘手案件就能多破一个。

  “现在,党和国家事业空间很大,只要有志气有闯劲,普通劳动者也可以在宽广舞台上展示自己的人生价值。”谈到座谈会上印象最深的话,总书记这句话被提及最多。这是一个劳动者有机会干事业、能干成事业的时代,这是一个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时代。在每一个平凡的岗位上,梦想属于每一个敢想敢干、敢于追梦的劳动者。

  勇立潮头、引领创新,是广大知识分子应有的品格

  “广大知识分子要增强创新意识,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敢于抢占国内国际创新制高点。要把握创新特点,遵循创新规律,既奇思妙想、‘无中生有’,努力追求原始创新,又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善于进行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对总书记这些叮咛,芜湖铁画艺术研究会名誉会长、高级工艺美术师叶合有自己的理解。

  叶合在工作中。中国青年网记者 杨月 摄

  “工艺美术最重要的创新是社会化发展,现在太多的工艺美术技艺用于‘高大上’的艺术上了,老百姓买不起,传承就很难。”面对铁画越走越窄的困境,因颜色太素而不适合现代装饰的问题,叶合大胆把锻造铁画的技艺延伸到金、银、铜等金属材料方面,手工锻造金属雕塑、铜浮雕、铜宝塔以及铜佛像系列,作品获得“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金奖,更让“芜湖铁画”这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新的形象走向了全世界。“经过创新和改良,大家就更喜欢了,愿意收藏和购买,一有市场,学艺的人自然也就多了。”他说。

  如何处理好创新与传承之间的辩证法?“三分手艺七分工具,创新的前提是很好地传承。如今,锤子、剪子,炉子上能打出工具的人不多。”叶合记得有一次在日本参加传统技艺交流活动,当日方专家问到:谁会自己制造工具?叶合一个人高高举起了手。“那你搞传承没问题了。”日方专家的话让叶合思考良久:“因为传承并不是重复制造,而是创新制造。只有自己的技艺炉火纯青,才能创造新的工具,这样你的传承和创新确实就没问题了。”在叶合看来,工艺美术家要提高文化、艺术修养,同时还要懂得技艺的精髓,才能真正在传承基础上做出有质量的创新。

  “学有专长,术有专攻”并不是空话,在叶合的铁画工作室,小鸟的每片羽毛都要经过反复镌刻、敲打几百次,才能出现形态逼真的效果。“我给自己的要求是,每套作品必须设计三套方法,第一套不行,就用第二、三套,虽然一般来说第一套就够用了。”年过五旬,叶合对精品的理解和坚持依然如故。

  如今,当阳光再一次照射在忙碌的他们身上,担当、坚守、创新,来自不同战线上的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诠释着对中国梦最真挚的理解和追寻,在这条通向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上,他们的坚守,与家国梦想一同闪烁着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