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界热议论文写作语病问题:写好论文从文从字顺始

21.06.2016  18:15

  文以载道,文字是学术论文的载体和媒介,学术论文凭借语言文字表达思想观点,因此文本的表述水平直接影响到论文的质量。文从字顺是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如果论文连文从字顺这个最低要求都做不到,就很难谈得上学术质量了。今天,各类学术成果浩如烟海,其中一些成果语病百出、讹误不断,存在着各种文字问题,这甚至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是当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出现的突出弊病之一。最近,一位教授在网上曝光了一篇博士论文存在的文字表述问题,引发学术界对论文写作语病问题的热议,并将研究生培养质量及研究者的文字修养问题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
  
   学术论文写作存在的文字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文字错误。许多论文,尤其是一些本科生的学术论文,错别字满篇,有一些错误属于作者粗心大意、学术态度不认真造成的,也有一些是由于研究者文字功底不扎实导致的。
  
  二是词汇错误。有些研究者连词性都没搞清楚就乱用词汇,随意搭配,用词不当,词不达意。
  
  三是句法错误。部分学者缺乏基本的语法知识,常常出现语句成分缺失、句式杂糅、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语病,让读者不明就里。
  
  四是标点错误。标点符号看似无关紧要,却是论文写作不可忽视的部分,一些学者写了很多论文,却还没有掌握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一逗到底”的毛病普遍存在。
  
  五是常识错误。部分研究者做学术研究却连基本的学术常识都不懂,他们论文中的一些表述甚至不合逻辑和基本常识,自然会闹出笑话,贻笑方家。
  
  六是生造词汇。有些学者一味追求“陈言务去,词必己出”,从而走向生造词汇的另一个极端。他们用语生新,喜欢使用一些新名词、新术语、新概念,过分追新求异,炫人耳目,甚至自创新词,追求语言的陌生化、怪异化,论述无厘头化,故作高深,“以艰深文其浅陋”。尤其是一些译作,翻译者漠视中外语言文化背景及表述方式的差异性,直译文本,扭曲原作本意,一些译作抽象得如同哲学辞典。
  
  七是表述详略不当。有的人写文章重复啰嗦,一个简单观点,大费笔墨,反复阐述,或大肆征引,堆砌材料;还有人写文章过分追求简练,只述不论,意思不清不楚,这两种极端倾向都是不可取的。
  
  八是文辞藻饰问题。一些人喜欢把学术论文写的如散文诗一般精美,但表述却不严谨、准确,还有人喜欢将诗词作为章节标题,以辞害意,让人读后不知所云;也有一些学者重质轻文,文章写得质木无文、艰深枯涩,缺乏可读性,这两种写作倾向都是应当避免的。
  
   论文写作出现如此多的问题让人痛心,笔者以为,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写作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不足。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基础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埋首题海,语文基础训练未受到充分重视,基础写作训练弱化;高等教育阶段重外语而轻中文,本末倒置;研究生阶段注重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而不重视论文学术规范和写作技巧的培养,这就导致许多研究者文字功底和写作水平先天不足。
  
  其次是论文审查机制和监督体系不健全。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培养质量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一些高校或科研院所为完成招生指标,一再降低招生门槛,一名导师带数十个研究生、不懂学术的社会名流兼职研究生导师的现象已司空见惯,这就很难保证学生的培养质量,难以达到高校研究生毕业所应有的论文质量要求,这就势必会产生很多学术垃圾。研究生论文写成后,一些导师忙于自身业务而无暇顾及学生的论文,缺乏必要的指导和修改。
  
  再次是部分研究者学术态度不严谨、根基不扎实、学术素养不过关。一些研究者做学问缺乏科学精神和基本的学术素养,论文写作不合规范,行文表述没有章法,各类语病层出不穷,甚至东拼西凑,随意捏造数据、篡改材料,妄下结论。
  
  最后是受学术界重质轻文风气的影响。当今学术界存在着重视论文观点而轻视文字表述的倾向,久而久之便形成重内容轻形式的不良氛围,这种学术风气反过来又会影响学术论文的写作水平。
  
  古语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没有良好的论文写作功底,其学术道路必然会越走越窄。唐代散文家韩愈主张写文章应文从字顺、章妥句适,今天看来依然重要。学术语言要精练准确,表述应不枝不蔓,文辞须言简意赅,不因文造词、以辞害意,力求文质彬彬。“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论文写作要做到文从字顺,需要日积月累的训练。要改变目前学术论文语病百出的局面,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从义务教育阶段就抓好语文基础教育,重视写作训练。在高等教育阶段,各个高校要普及大学语文课程,在研究生阶段开设论文写作指导课,培养学生基本的学术规范和论文写作技巧。同时注重提高研究生招生质量,加强学生学术自律意识的培养,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
  
  第二,健全学术论文的审查监督机制,加强对学术论文的监管,尤其是研究生的论文,导师应加强指导,管理部门应强化监管,有问题的学位论文,应追究作者、导师、培养单位的责任,加大惩处力度。
  
  第三,研究者应勤练内功,多读、勤写,通过写读书笔记、学术札记,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素养和写作功底。
  
  第四,学者应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笃实的治学态度,注重论文的语言表述,行文要合乎逻辑规范,养成良好的行文习惯,成文后要仔细校对,尽量减少错别字等低级错误。
  
  第五,进一步规范学术论文的文字表述,加强引导,倡导形成文质并重的论文写作风气,营造注重论文表述的良好学术氛围。(邱林山)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