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投资者为营商环境代言
在经开这片沃土上,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正在孕育,它可以浇灌出灿烂的梦想之花,让在这片土地上耕耘的人们收获丰硕的果实和满满的喜悦。
为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能提升效益,邦迪汽车系统(长春)有限公司计划新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清洁度汽车高压油轨生产线项目,建立汽油直喷燃油导轨研发和制造基地。二期扩建项目计划投资1.2亿元,建设氢气提纯房及生产车间,并增加4条生产线。达产后,预计年产能600万只,增加产值5亿元,将占汽油直喷燃油导轨行业市场份额的60%以上。
“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硬的要素保障条件,和谐的社会环境,政府服务意识强、服务水平高,经开区的软环境是吸引我们投资和促成项目落地的重要因素。”公司总经理冯成玉说。
“当经开区了解到我们进行技改扩能,就一次性投入1000万元扶持资金,并在政策、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帮我们解决了难题。目前,丰田6ZR发动机生产线项目已经正式量产,将为长春新增13万台高端发动机产能。”一汽丰田(长春)发动机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王浩满怀欣喜地说。
软环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正是这种力量,让“邦迪”汽车和一汽丰田(长春)发动机把已经计划在外埠布局的项目,又放到经开区发展。
一个地区的软环境好不好,不是听政府说得怎么样,而是看企业的感受怎么样,看企业给政府的服务打多少分。
大项目、大企业是各地的经济支柱,也是各地软环境建设好坏的一面镜子。
在经济新常态下,在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既是全面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的现实要求,也是加快实现全面振兴发展的战略需要,经开区决策者深谙此理。
在“加快创新发展,争当六个‘排头兵’”的号角下,经开区出台一条条政策,推出一项项举措,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坚决打赢软环境建设这场硬仗。
加强组织领导建设
制度机制逐步完善
就像土地不肥结不出硕果,任何工作的开展都需要有坚强的组织领导做保障。软环境建设也是一样,必须要以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推动各项任务措施的落实。
“环境就是生产力,抓环境就是抓发展,优化环境是最大的硬资源、最大的软实力、最大的降成本。”经开区高度重视软环境建设工作,成立了软环境建设领导小组,由管委会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各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对全区软环境建设工作进行高位统筹;增设了软环境建设办公室,负责全区软环境建设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监督;成立了3个项目服务局,有效解决“招进来”和“服务不好”的矛盾,打造了一支素质好、业务强、经验丰富的专业服务团队,确保了软环境建设“有机构负责、有专人主抓、有工作督查、有考核奖惩”,进一步增强了服务企业的力量,形成了各司其职、衔接有序、多方联动的组织保障体系。
在制度建设上,经开区不断推进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实施意见》《争当“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排头兵”工作方案》《软环境建设考评办法》《关于对损害经济发展软环境行为问责的实施办法》《关于对干扰破坏经济发展软环境行为实行有奖举报的制度》《软环境监测点管理暂行办法》《软环境监督员管理暂行办法》等指导性意见,明确了软环境建设的工作目标和统一纲领,为指导全区抓好、抓实软环境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建立健全了软环境建设考评、问责制度,对优化服务态度、提高工作效率、讲求办事质量、坚持廉洁自律等提出明确要求;完善了软环境监督体系,形成合力,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对软环境建设的积极作用。
规范执法行为,积极开展涉企“四乱”问题集中整治行动。今年,经开区制定并下发了《规范涉及企业行政执法行为的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全区各执法单位对区内企业的执法行为,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截至目前,全区未发现一起 涉企“四乱”问题。
在政策扶持上,经开区出台了“一主八辅”系列政策,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对企业投资落位,扩能改造,科技创新,发展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汽车产业、园中园项目等给予重点扶持。在一系列政策的激励带动下,经开区增量引进和存量扩能多点开花。据了解,全区72户亿元以上工业企业中,已有18户进行技改扩能,“十三五”期间可新增产值百亿元以上。
深入企业调研
倾情打造软环境建设升级版
“如今,经开区服务企业不是简单地去帮助解决水、电、气、热等生产要素保障问题,我们希望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平台搭建等方式,让企业强大起来。”经开区项目服务一局负责人说,如果说经开区一直实行的“三全一优”(对进区企业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优质服务)模式是软环境建设1.0版本,那么经开区今年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更新服务理念,全力打造软环境升级版,为企业提供更优的服务。
“原来只想在今年把新厂房建起来,研发中心等其他工程明后年再建,但经开区的服务特别主动,想得比我们还超前。经开区管委会领导多次率队到企业调研,帮助我们解决规划、厂房选址、电增容等问题,还提出了很多建议意见。”“邦迪”汽车工厂经理董立峰说,与“邦迪”汽车在其他地区的工厂相比,长春的项目进展是最迅速的。
勤跑腿儿、深入企业调研,把握企业最真实脉动,解决企业最迫切需求,这是经开区服务企业的生动写照。
如今,经开区管委会领导下企业走访调研,已成为一种常态。
走进生产车间、到项目建设现场、考察科研中心……在密集的走访调研中,经开区管委会领导与企业负责人、一线员工面对面交流,直观地了解到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倾听到企业对发展需求的心声。针对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能够立即解决的当场“拍板”,绝不拖延;情况复杂、不能当即解决的,做好记录,召集有关部门召开专题会议抓紧解决;部分难题涉及上级部门的,积极帮助协调,力争给企业圆满的答复。同时,对于企业普遍反映的问题,管委会领导立即责成相关部门研究解决方案。总之,对于企业的诉求,经开区做到了“能快办的事情马上办、大事小事认真办、难办的事情想方设法办”。
一面解难题,一面谋远策。为助力企业长远发展,在服务企业的方式上,经开区提出要解放思想,为企业在拓展市场、做大做强等方面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长春总部基地作为经开区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管委会主要领导多次实地调研,研究扶持举措,目前已有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吉林省分行、吉网传媒、省信用担保投资集团、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新大石油、吉林国际工程设计等50余户大企业进驻。
今年,经开区大力开展了“商标助企”服务,制定商标品牌建设培育计划,不断增强企业创建知名品牌的意识。积极引导,帮助企业实现品牌升级,助力企业做大做强,打造了一批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目前,经开区中国驰名商标已达5件、省著名商标38件、市著名商标42件。
目前,经开区正在积极研究成立汽车、生物制造等产业联合会,为企业搭建一个互相交流、合作共赢的平台,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生产规模和生产质量,形成集聚效应,打造产品优势,大力向外宣传推广。根据企业需求,经开区还制定出台了高端人才健康保障计划,以及校企挂钩的企业用工保障制度等,并积极协调市妇联等部门,筹建企业培训基地,为企业人才培养和用工提供有力保障。
创新活动载体
形成服务企业“一盘棋”的浓厚氛围
今年,经开区把“聚商重商、亲商扶商”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积极谋划,创新思路,在全市率先开展了“企业服务日”活动,不断强化服务,积极构建 “亲”“清”政商关系,实现了政企协同发展、共建双赢的生动局面。
“企业服务日”是经开区今年建立的一项服务大项目、服务企业的创新举措,以常态化和制度化方式开展,即在做好日常服务企业工作的基础上,将每月第一个和第三个星期二定为“企业服务日”,区软环境办公室组织并全程跟踪督办,各职能部门协同发力,以集中走访、企业座谈、深度对接等形式,集中解决企业在项目建设及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月20日,经开区开展了首个“企业服务日”活动,市政协副主席、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何泉秀,兴隆综保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副主任赵心锐,来到长春光机所研发大厦,就破解长春光机所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现场办公。座谈会上,长春光机所负责人介绍了他们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经开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对问题逐一破解,耐心解答。经开区提出,在基建方面全力助力企业发展,在手续办理等方面建立容缺机制,确保项目顺利开工。
长春光机所负责人感慨地说,经开区领导如此重视企业发展,真心实意为企业排忧解难、保驾护航,更加坚定了他们在经开区发展的信心。
为了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经开区实行“一二三四”工作法推进“企业服务日”走向深入:“一”,即每个服务日由一名管委会领导带队,分十组进行走访;“二”,即每组每月服务企业两次以上;“三”,即每组每次走访不少于三户企业;“四”,即解决问题四步走:针对企业反映的问题,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和办结时限;重要事项由区软环境办进行全程督办,限期办结;重大事项或重点疑难问题,通过联席会议或主任办公会议研究解决。
在“企业服务日”活动中,经开区做到全区“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形成合力,持续发力。管委会主要领导和各分管领导带队参加,区软环境办公室积极协调调度,区党办、管办、财政局、建设局、社发局、安监局、项目服务一局、项目服务二局、兴隆综保区综合处、兴隆综保区规划建设处等10个牵头部门认真组织各组开展活动,任务涉及的30个单位积极作为,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深入了解企业的真实需求和意见建议,不断扩展工作思路,创新服务发展的新办法、新举措,在政策、环境、要素保障、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全力支持企业做出产业、做出规模,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快速发展。
“通过‘企业服务日’活动的开展,经开区有效解决了一批重点、难点问题,比如长春光机所新项目开工手续和扶持政策问题、三鼎变压器配套减免问题、法雷奥二期施工遇阻问题等,受到企业的一致好评,有力地促进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开创了企业热爱经开、扎根经开、宣传经开、发展在经开的良好局面。 ”经开区软环境办公室负责人说。
据统计,截至目前,经开区已开展“企业服务日”活动18次,走访企业138户次,了解企业反映的困难和问题212件,全部纳入督办任务。为使各类问题有效解决,区软环境办公室还积极采取多元化手段推进督办工作,共电话问询300余次、督查督办159件次、走访回访企业36次。截至目前,已到时限的141个问题全部完成,完成率达100%;未到时限的22个问题,提前完成7个;暂未确定完成时限的49个问题,提前完成14个。
除“企业服务日”之外,兴隆综保区今年创新推出的“企业对接日”也赢得企业的认可。“企业对接日”,即在每月第二个和第四个星期二,与企业座谈,集中为企业答疑,解决存在的问题,并在会后派专人跟踪落实。“开展这项活动,目的是要建立起政府与企业有效沟通、协调、服务机制,进一步多形式、多渠道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当前,对接日活动以海关国检内容为主题,解答通关、通检等相应问题,今后将根据企业需求进行适时调整,拓展内容和服务范围。”经开区项目服务一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该活动得到企业的好评,更多企业报名,希望借机咨询业务。
丰富活动内容
在经开人人都是软环境
在经开区,每名机关、直属事业单位和驻区机构的工作人员都知道:“开发区的软环境是啥?就是我。我对投资商的行为态度怎么样,就是开发区的形象怎么样。所以,软环境建设要从我做起。”
4月7日,经开区召开软环境建设大会,号召全区上下把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坚定决心传递出去,形成高度共识,在全区营造“人人为环境、人人思环境、人人是环境”的浓厚氛围,真正让软环境硬起来,成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软环境建设的一张靓丽名片。
为了进一步加强软环境建设宣传工作,在全区营造“人人为环境、人人思环境、人人是环境”的浓厚氛围,经开区还将5月确定为“软环境建设宣传月”。活动中,全区各单位、各部门积极参与、协同发力,全面掀起了软环境建设宣传工作的新高潮。活动中,区检察院开展了将法律送到基层活动,以“上门服务”为原则,在街道开展法律教育、廉政教育,帮助基层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免费帮助社区居民解决涉法涉诉问题,将知法、学法、尊法、守法的观念传递到千家万户。区国地税部门联合组织召开了亿元企业座谈会,现场解决纳税人各类问题20项。通过税企互动,了解企业诉求,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畅通民主监督渠道,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积极营造“人人为环境、人人思环境、人人是环境”的良好氛围。
经开区全力开展“人人都是软环境”主题实践活动,研究制定了《关于在全区开展“人人都是软环境”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开展集中学习、宣传动员、主题演讲、金点子征集、自查自纠等主题实践活动,在确保高质高量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不断探索软环境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
9月份,经开区全面启动了“基层总动员、服务全覆盖、环境大提升”活动,将“企业服务日”的成功模式进一步升级,通过管理重心下沉,服务关口前移,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切实把软环境建设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的触角延伸到基层,实现全区软环境建设全覆盖。
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经开区各职能部门、四街一镇、驻区单位都积极参与到软环境建设中来。按照活动实施方案,全区各街、镇将参照“企业服务日”的服务模式,定期由领导带队以走访、接待、座谈等形式,有效发现、收集本辖区企业和居民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提供精准服务。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全区各职能部门、执法部门和驻区单位将积极配合各街、镇,定期深入一线开展“街镇服务日”,能现场解决的必须现场解决;现场无法解决的,采取逐级处理的方式,社区能解决的尽快解决;社区无法解决的,由街、镇和各职能部门、驻区单位研究解决;街、镇和各职能部门、驻区单位无法解决的,由区软环境办统一提交管委会会议集中研究解决。同时,通过建台账、列清单、建督办机制、以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等办法对各项任务强化督查。
小细节 大服务
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建区20多年来,经开区的服务精神从未黯淡,它已经成为经开区的一种精神底色。
今日的经开,服务,初心不变,细节愈加动人。
譬如,一张只有普通名片大小的服务企业联系卡。为确保企业在遇到困难时能直接与对口部门和负责人取得联系,第一时间反映并解决问题,经开区精心打造了集“咨询、求助、服务、投诉”多功能于一体的服务企业联系卡,卡片以表格方式,详细列明了与企业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整套流程服务信息,包括行政审批、项目服务、要素保障以及公、检、法、工商、税务等驻区的服务项目,并逐一对应提供各单位分管领导、具体办事人员姓名、联系方式以及涉软监督投诉方式等各类信息,帮助企业明晰各部门及驻区机构的职责职能,掌握各项业务办理流程和问题困难诉求路径。
譬如,一本厚厚的台账。为了让环境成为最具竞争力的一张王牌,综保区创新开展了“台账式管理”工作法,即通过“服务+管理”,对“大综保区”区域内的120多家重点企业进行台账式管理、跟踪式服务、包保式落实。在《大综保区项目服务管理台账》中,列有“待解决问题清单”中,道路破损、园区绿化、建筑垃圾等各类问题条分缕析,相对应的具体位置、涉及部门、问题落实跟踪情况也一目了然,问题清楚、责任落实到位。此外,整个台账不仅包括企业情况介绍,更涵盖区域自然、地块、生产要素等综合因素的介绍,相当于一本项目服务的“百科全书”。
还有更多小细节凸显出经开区的“大服务”意识,如经开区创新服务载体和方式,实行项目服务“小秘书”制、代办服务、跟踪服务,积极推行项目调度制度、审批容缺制度;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建立微信服务群,方便与企业随时对接沟通……
进一步规范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检查,加快研究制定到企业检查实施办法,严控涉企检查频次,全面落实涉企检查报请制、计划制和备案制,坚决杜绝重复检查、多头检查,给企业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区软环境办公室全力拓宽和畅通软环境服务渠道,开设了网上信息交流平台、电子信箱,在经开内外网建立了软环境建设栏目,设立了微信公众号,建立若干个企业服务群、工作沟通联络群,开通了软环境服务电话84812345。截至目前,通过电话、邮箱、网络平台受理企业求助类问题26件,并已全部解决。
开展“致企业一封信”活动。在公开服务承诺的同时,成立了政务、警务、税务、工商、安监等11个服务平台向企业进行公布,为企业更加方便地掌握各类政策、事项、办理流程等提供优质的服务保障。
开展“政策业务讲堂”活动。在“企业服务日”的基础上,开设“政策业务讲堂”,组织企业对“一主八辅”系列政策进行专门宣讲,对企业涉及的工商、税务、社保等方面的政策业务知识进行深入普及,积极帮助企业熟练掌握各项业务。截至目前,与区经发局、人社局、项目服务局、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等部门合作,采取“请上来和走下去”的方式,开展“政策业务大讲堂”活动11次,得到区内企业的一致好评。
……
这一个个细节的背后,正是经开区“大服务”理念的生动写照。
树立“大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投资环境,着力建设更加高效的服务机制,深化行政审批效率,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一门式、一张网”,强化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简化流程、缩短时限,推进提质提效,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实现网上并联审批,打通服务企业和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强化督查力度
软环境建设是永不竣工的工程
经开区工作人员说:“要多设路标,少设路障;不说‘不能办’,只说‘怎样办’‘如何办’。变越位为归位,变错位为正位,变缺位为到位。”
经开区的软环境建设,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当人们以赞许的目光注视这片土地时,经开人却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软环境建设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
经开人不但没有躺在成绩簿上睡大觉,反而更多了一份紧迫感。他们认为,现在全国各地都在抓软环境建设,都在比软环境建设。谁的软环境好,谁的服务优,谁就有招商的资本,谁就能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全面提升监督环境,经开区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到软环境建设中。在全区范围内设立25个区级软环境监测点,聘请260个软环境监督员,监督检查全区机关各部门(单位)及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服务态度、依法行政、办事效率、廉洁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经开区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言献策。组织监测点企业和监督员召开培训、座谈会议,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软环境建设中的社会监督作用。
开展明察暗访,狠抓作风建设。按照经开区“振奋精神、提质提效”的总体要求,为积极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竞进有为的发展环境,进一步规范工作人员办公行为,严肃工作纪律,增强全区上下的规矩意识和自律意识,多次组织软环境监督员开展明察暗访,切实增强全区干部职工的工作纪律和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全员制作胸卡、统一服务标识,促进作风转变。为落实好首问负责制、首办责任制和限时办结制等软环境建设相关规定,为投资者及群众营造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环境,经开区统一制作了胸卡,全员佩戴,有效加大了监督力度、强化了自律意识、提高了办事效率、转变了工作作风。
实行软环境第三方评议制度,不断延伸监督的渠道和触角。研究制定了《2017年民主评议软环境社会问卷活动实施方案》,以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加强机关效能和作风建设为主题,以基层、企业和群众满意为标准,积极开展第三方评议问卷活动,客观公正地了解和掌握各单位、各部门软环境的真实状况,及时发现问题、整改到位,并将评议结果纳入年终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为全区软环境建设科学统筹发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