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奥林匹克回归本源
“以运动员为中心”
让奥林匹克回归本源(体坛聚焦)
——践行三大理念 托举全新冬奥(上)
本报记者 季芳
编者的话
7月31日,北京联合张家口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北京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也将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城市。
2008年,以“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为核心,北京为世界奉献了一场无与伦比的夏季奥运会。2022年,在“以运动员为中心、可持续发展、节俭办赛”三大理念的指导下,北京联合张家口又将呈现一场怎样的冬奥盛会?本报即日起推出“践行三大理念 托举全新冬奥”系列报道,深度解读三大理念,以飨读者,敬请关注。
7月31日,从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念出“北京”开始,北京和张家口就正式迈入了“冬奥时间”。未来7年,中国人的冬奥梦想将逐步成为现实。“以运动员为中心、可持续发展、节俭办赛”三大理念也将在筹备工作的点滴细节中得到体现。
“以运动员为中心”,在北京申冬奥三大理念中居于首位。在奥运会的舞台上,运动员是参与主体,运动员的核心地位理应获得强化与尊重,关注他们的诉求,正是奥林匹克回归本源的一次实践,其中所彰显的人文关怀将成为奥运精神传承的宝贵财富。
为运动员提供最佳竞赛体验
“作为一名奥运选手,我深知运动员体验的重要性。这意味着完美的竞赛环境,无数充满激情的体育爱好者,舒适便利的奥运村和训练设施。”国际奥委会委员、冬奥会短道速滑冠军杨扬7月31日的申办陈述开宗明义:办赛要把方便运动员作为首要标准。
在场馆规划方面,北京力求在各个赛区打造“生活圈”,最大程度地缩短运动员比赛时奔波的时间和距离。根据规划,北京市区、延庆和张家口3个赛区的场馆布局都非常紧凑,还将分别建有奥运村,赛区内从奥运村到各竞赛场馆的车程都将被控制在15分钟以内,而赛区之间则有高铁、高速公路连接,高效便捷地实现场馆间的通达。
“我们举办过2008年夏季奥运会,清楚地知道运动员希望尽量减少比赛之外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北京冬奥申委工程规划技术部规划设施处处长桂琳认为,规划是否合理主要体现在细节上,“比如奥运村距离场馆和高铁站要近;但不能太近,否则太嘈杂。还有交通问题,我们提供班车服务;但如果运动员想和其他人一起乘坐索道,我们也将安排专门车厢。”
丰富的办赛经验和一流的办赛场馆,传承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也将为2022年冬奥会的筹备起到积极作用。根据规划,2022年冬奥会冰上项目将全部在北京赛区举行。除了新建一座速滑馆外,所需的其他11个竞赛和非竞赛场馆全部可改造利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场馆。花样滑冰冬奥会冠军申雪认为,这些场馆都是世界一流的,能很好地为运动员服务。
“我们在做整个冬奥会规划时,紧紧围绕‘以运动员为中心’的理念,可以说在每个细节上都考虑到运动员的感受和体验。”杨扬说,“首先就是竞赛体验,我们将为运动员提供最好的场馆、设施,帮助运动员发挥最佳状态。”
为运动员营造文化交流氛围
每一次与奥林匹克同行,中国都会留下属于自己的特殊烙印:2008年北京奥运会,奥运村内的“文化小屋”让运动员在比赛之余欣赏并体验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2014年南京青奥会,苏州园林风格的“青奥之家”在古韵馨香中为选手们搭建起增加交流与增进友谊的平台……
杨扬表示,奥运会不仅仅是竞技,每一次奥运会带给运动员的都是非常精彩的人生经历。
在崇礼,不同的雪上项目将设置同一终点,观众仿佛在剧场中观赛。这便是赛事设计的独到之处,很多长距离项目不再是“孤单的比赛”,运动员同样可以在终点处享受观众的欢呼喝彩。
赛场外,每个赛区的奥运村都将成为运动员“在中国的家”,完善设施和周到服务将保证他们的舒适和便利。
申雪认为,中国举办世界大赛的能力毋庸置疑,一定可以给参赛运动员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她说,每次冬奥会带给运动员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希望2022年北京冬奥会能带给所有选手更多不一样的快乐回忆。”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举办之际,恰逢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浓厚的节日气氛和充满乐趣的文化活动将成为北京送给运动员的一份特别礼物。正如北京冬奥申委主席、北京市市长王安顺所言,北京将全面兑现向国际奥委会所做出的承诺,并邀请全世界的朋友们2022年欢聚北京,过大年,看冬奥。
为运动员实现梦想搭建舞台
滑雪世界冠军李妮娜说,自己不会忘记训练时扛着雪板,爬上满是积雪的斜坡,“那时还没有滑雪缆车,那时中国仅有两处空中技巧场地。”
比起以前,中国冬季运动有了进步,但不可否认,一些竞技成绩差又少人关注的项目生存和发展状况依然堪忧。
北京冬奥申委副秘书长赵英刚认为,北京联合张家口成功申冬奥让中国的冬季运动迎来了绝佳的发展时机,也让中国运动员有了更多实现梦想的机会。“我们要‘搭好台’,使运动员能够在奥运舞台闪亮登场,同时还要‘唱好戏’,改善运动员的生存和训练状态,提高他们的水平。”
在申冬奥的蓝图中,“3亿人上冰雪”是重要目标。将冰雪运动扩展到全国范围,增加冬季运动人口,扩大参与人口基数,从长远的视角来看,必将对冬季项目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你们将看到观众席上坐满懂体育、有激情的体育迷。我们将把冬奥项目的教育扩展到教室、企业以及媒体,帮助我们的体育迷成为最佳观众。”杨扬在7月31日的申办陈述中这样表述。
申办过程中,运动员出身的申冬奥形象大使让人印象深刻。“除了参加申办过程,运动员还将深度参与筹备工作并发出积极声音。”杨扬说,“我们将成立运动员委员会,它将是组委会执委会的成员,以确保尊重并满足运动员需要。”
李妮娜表示,要在筹备过程中切实发挥作用,运动员也要去“充电”,提升自身的水平和能力。“中国需要更多冬季运动项目的管理人才。”她说,“我们的工作不仅仅停留在为运动队服务,更多的是要学习新的知识。”
《 人民日报 》( 2015年08月02日 08 版)
(编辑/王晓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