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7月26日,中共吉林省委十届七次全体会议通过《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若干意见》,在吉林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全面振兴的关键阶段,吹响了阔步前行的号角。
近日,本报邀请来自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工业大学等单位的教育领域专家对《若干意见》进行深入解读。
创新驱动产业发展
【核心提示】吉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动力源泉是创新。《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全省不断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向纵深发展,围绕“发挥五个优势、推进五项举措、加快五大发展”,推动各领域科技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与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
“我在文件的字里行间读出了5个层面涵义的‘创新’”。李玉新解释道,一是“产业创新”,吉林省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将要在更大程度上依靠新兴产业的支撑,要将更多的新兴产业培育成吉林省发展的支柱产业;二是“产品创新”,要依靠“产品创新”来带动;三是“技术创新”,是“产品创新”的创新源头;四是“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创新”,技术或产品创新的科技成果要实现转化,均需要有科学和先进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支持和助力;五是“人才政策创新”,科技人才是技术、产品和产业创新的主体。
李玉新进一步说明,以医药生物产业为例,一种能够有效治疗癌症的创新性医药产品的成功研制和产业化,不仅能快速拉动一个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而且可能重构这一地区产业的宏观和微观发展格局。而成果转化方面,以有利于激发科技工作者创新激情的机制,替代过度纠结于“职务发明”还是“非职务发明”的机制,将为更多的成果诞生和成功转化铺平道路。《若干意见》对这5个创新点,都给出了明确而具体的实施方案,为引领全省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振兴发展指明了方向。
激发创新资源优势
【核心提示】习总书记视察吉林省,针对“东北现象”为我们开出了良方——做好“加、减、乘、除”。其中,很关键的是要发挥科技创新吉林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
《若干意见》明确表述,要发展汽车制造、石油化工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高端技术,提升三大传统产业新优势;发展医药健康、装备制造、建筑和旅游产业新兴技术,加快打造新的支柱产业。同时,研究引领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超前部署新兴产业前沿技术研发。
“吉林省从区位条件来看,并不优越。所以,如何能够把我们的内部资源有效地利用起来,而不是一味地强调引用外部资源,在当前,我觉得是至关重要的。”吉林大学管理学院技术应用专业教授李北伟解读道,吉林省在创新资源上有自身的特点,在科技、教育,包括核心央企这些领域,都有一定优势。如果能够把这些特色创新资源调动起来,加快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并应用于产业领域,对于进一步引领吉林省相关领域发展,带动相关行业和产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若干意见》着眼于创新驱动,明确提出支持吉林大学、中科院长春光机所、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等建设国家重大创新基地,聚焦重点领域的核心技术联合攻关;重点在高端装备制造、生物生命工程、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医药健康和现代农业等领域,组建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和技术创新综合服务平台。
李北伟说,这些细则,对于发挥吉林省在教育、科研等领域的优势,把创新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挖掘出来,增强科技创新的源头供给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助力科研与企业对接
【核心提示】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与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是新一轮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不二选择。
《若干意见》提出,将围绕全省科技战略制高点,进一步加强科技有效供给,加大力度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和创新载体,明确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社会组织等各类创新主体功能定位,构建开放高效的协同创新平台和创新网络。
“让科研人员的研究方向,更多地来源于企业自身的需求。如果能把这二者结合好,不但会减少科研过程中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而且更符合社会需求。”长春工业大学校长张会轩表示,《若干意见》多次强调“企业是创新的主体”、鼓励“协同创新”,具体来说,就是科技人员的自主创新,得跟企业和社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把各种创新要素都统合起来,协同发挥作用。
张会轩说,省里的科技投入,主要应该起“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即引导性作用。《若干意见》明确表述,进一步引导龙头骨干企业采取自建、合建、并购等形式建设研发平台,支持龙头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引导企业将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紧密结合,开展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组织创新。从这个层面来说,想要把事儿干成,离不开企业自身的投入,不光是投入钱,还要投入设备、投入人才。(记者 董杰)
文章来源:吉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