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民族振兴途中的价值观崛起
3月29日,由中宣部宣教局、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工程第三十七场活动在海南省海口市举行。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韩震作题为《民族振兴途中的价值观崛起》的演讲。来自全国的348万网友收看了节目,28.9万网友通过微博、论坛等参与了交流互动。
核心价值观是现实发展的必然要求
民族振兴途中的价值观崛起,要放在全球化以及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当中,才能理解其深刻内涵。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命题和任务,到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和提出,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历史与现实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应对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时期所面临的复杂形势与时代要求的需要。
第一,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中国是一个传统社会,熟人社会可以保障社会的秩序。现在是一个社会流动的时代,集中表现为社会分化、利益多元化和思想的多样化,凝聚共识,就得靠核心价值观。
第二,冷战结束与全球化进程凸现了价值观竞争的作用。随着苏联解体和东欧的剧变,世界也进入经济全球化浪潮,世界的边界越来越不作为边界而限制人们的跨国流动,各种文化相互交融、相互激荡。正因为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价值观碰撞在一块,价值观问题才被提上议事日程。价值观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保持精神独立的关键,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精髓。我们再也不能关起门来自说自话了,价值观是否具有吸引力,需要在国际竞争中检验。
第三,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强化了独立思考和观念创新的重要性。信息技术使世界变得扁平了,全球信息可以说压缩式的并置在我们眼前,人们随时随地需要做出判断和选择,越来越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意愿。在差异性信息的环境下,人们乐于接受新生事物,有利于创新文化的形成,但也容易出现文化的断裂、碎片化。正因为思想多样了,价值多样了,我们才需要有核心价值观。
中国的发展需要正确的价值观支撑
中国的崛起不是一般国家的崛起,中国的影响力不仅关乎中华民族本身的福祉,同时也与整个人类社会相关。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自高自大。中国的崛起、发展需要正确的价值观支撑。
第一,国家和平发展需要价值观的方向引导。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不能盲目发展,要有方向。国家的崛起,需要价值观的引导。价值观是动员中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源泉。重建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归根结底是文化自信、价值观自信。美国的李淯(AnnLee)就曾在《美国能够向中国学习什么》一书中提到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发展意识:“中国历史的发展有赖于中国人的独特性及其他各种因素,但是中国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长期形成的价值观和方法论。这些价值观和方法论已经制度化,并指导了几代中国人的行为方式。”苟日新,日日新,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宝贵之处。
第二,维护国家统一需要共同价值观理念。美国人从族群上是世界各地的人,但是仍然作为一个美利坚民族国家而存在,正是由于找到了自己的共同性。维护国家的共同性,我们不要过分依附于族群,要把国家统一从族群的共性转向为公民共性,转向国民共性。而国民共性的基础就是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利益、共同的法理基础。现代治理必须建立在国民共性的基础上,而国民的共性根基就是共同的价值观。
第三,构建和谐社会也需要核心价值观。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希望获得承认,实现自身价值。但在实现自身价值时,如果发生冲突,就需要用道德和法律规范。而道德、法律规范背后的基础就是价值观意识。习近平总书记说,“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行。”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需要价值观的规范。
第四,提高国民素质需要道德价值观的升华。一个人有多大的价值观,就有多大舞台,因为梦想在那里。人是需要有梦想的,让人早起的不是闹钟而是梦想。中国人的梦想或理想是什么?1945年前为了民族独立,1949年前为了人民解放,1978年前为了吃饱,1978年后为了吃好,吃好了之后我们为了什么呢?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价值观决定了一个历史的阶段,也决定了每个人的境界,是引导人们走向未来的方向。
第五,增强文化软实力需要先进价值观的支撑。从历史角度讲,任何一个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民族的崛起,都伴随着新价值观的崛起。从现实讲,价值观是一个民族文化独立和文化软实力的根据。从传播的角度讲,价值观是一个国家或社会的根本标识,因此先进的核心价值观是提高社会主义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根本基石。
核心价值观传播要像盐一样渗透在各种“佳肴”里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着力于理论创新,不断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立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立足优秀传统文化不是指回到中国传统文化。我们的文化一直在创新,中国古代之所以发展得比较好,正是源于此。活力就是创造力,如果一个民族的文化没有活力、创造力,那再好的价值观也没有作用,好的价值观恰恰应该能激发人们的创造力。
立足于先进性。要始终面向人类历史未来发展的前进方向,引领时代发展,不自我封闭。中华民族也曾引领世界发展,只是有一段时间沉沦了。但现在,我们要重新站在引领世界时代发展的舞台上,担负起属于我们的责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立足于价值观竞争的话语权。面向国际交流,着力抢占价值观竞争的道德制高点。中华民族讲究“和”为贵的价值观,这是非常高的道德制高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应该融入国民教育、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软性渗透比生硬地直接灌输效果好,平等对话比居高临下效果好,体验内化比只是言说效果好,自我认同比强制接受好。宣传教育一定要改变话语体系,不能一味依赖原来的那种纯灌输的方法。应该运用讲故事方式,润物无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应该像盐一样,放一点渗透在我们要做的各种“佳肴”里,于无色处起作用。
党员干部要做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先锋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拥有什么样的人生,一个民族也是如此。民族振兴要靠每个人,尤其是关键少数。党员干部是关键少数,要起到时代先锋的作用。
要做有价值理想的人,价值理想不是空想,是随着前进步伐不断往前延伸的地平线;要做有价值责任感的人,一个人的价值,不是因为占有多少价值,而是创造多少价值;要做有价值情感的人,必须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有生活的激情和崇高的精神境界;要做有价值行动的人,价值观需要在体验中内化,在实践中升华。
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光明网记者 康慧珍整理)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