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成小学生曾被爹妈催促 有人梦见爸爸脸上全是嘴

06.09.2018  13:32

  本报讯(华商晨报记者 杨晓明)“快点起床啦”“赶紧写作业”“别磨蹭了,行不,该出门啦”……

  开学之后,这些“磨蹭-催促”模式成了不少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生活主旋律。“实在看不惯他磨蹭,又实在控制不住情绪。”市民文女士坦言,“在我们家这已经成为一个恶性循环。

  昨日,记者在沈城的几所小学进行调查“你有被父母催促的经历吗”,在受访学生中,80%以上的小学生表示有,而且集中体现在起床出门、写作业、睡觉的时候。

   记者

   调查

   八成受访小学生有被催促经历

  “磨蹭”几乎是大多数孩子的天性,“催促”也几乎是父母惯用的办法。

  “你被父母催促过吗?”昨日记者调查发现,班级里80%的孩子举手表示有。而在一个小学6年级的班级里,无一例外地全部举手。

  面对催促,孩子们有生气,有反抗,有愤怒,也有无奈。通过统计,这些情况主要集中在写作业以及生活中的吃饭、睡觉、出门等时候。

  男孩A:我早上刚睁眼睛,我妈就说快点起床,要不然迟到啦。我真是感到无语。

  女孩A:我妈总催我快点快点,啥事都快点,我爸就说我妈你踩风火轮上啦?

  男孩B:我特别害怕我爸催我,有一次他催我快点写作业,然后我梦里梦见他脸上长得全是嘴,太吓人了。

  男孩C:我妈一催我的时候,她就发脾气,大吼大叫的,我爸就说,媳妇我求你了,能不能对孩子好点,那是你亲儿子。

  女孩B:我妈吼完总后悔,还会跟我道歉,但她是个‘老改犯’啊!

  女孩C:每天我妈下班一进屋就质问我,作业写没,赶快写作业去。本来我是想马上写的,但她一催,我就是不想写了。

   孩子

   心声

   我们有自己的节奏,不用大人总催

  几乎每个孩子都会吐槽自己的“被催经历”。对孩子影响最糟糕,就是着急的父母。催的恶果我们知道吗?

  采访中,孩子说,当他们被父母催促时,觉得自己心情不好,觉得不被爸妈信任,认为自己能力不行。但是孩子们告诉记者:其实爸爸妈妈不用催,我们自己是有节奏的。

  一名三年级的女孩说:“我习惯了被妈妈催促,她不催我,我都不知道要做什么。”甚至有的学生说:“我妈好声好气地告诉我时,我不以为然,只有等她真正发脾气了,我才会去做。

  确实,习惯被催的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总处于被动地位。就像一名男孩说的:“我觉得妈妈催我也对,要不然,我肯定会迟到。”如果没人催,就会无所适从,甚至没有主动去完成任务的意识。

   家长

   坦言

   知道催孩子不好,但控制不住情绪

  “磨蹭-催促”的模式在很多有孩子的家庭天天上演:早上起床催,放学写作业催,晚上睡觉催,一天三大战场,天天循环播放。

  谈起每天的“催促生活”,家长文女士一言难尽。她说,开学两天,家里已经忙得鸡飞狗跳了,每天5点起床给孩子准备早餐,快到起床点进屋一看,衣服才穿了一只袖,还在床上神游。

  “第一遍催,我的态度还能和风细雨;接着催洗脸刷牙,看他的磨蹭劲儿,催促声音分贝已经提高;吃饭时如果再左顾右看的,我基本就不能淡定了。这个时候,再问书包收拾没?穿哪件衣服找好没?如果回答都是‘没呢’,那我的火气层层升级,最后基本就是靠吼了。一大早上,大人弄得恼火烦躁,孩子心情也低落。然而第二天,这些场景继续重演……

  最艰巨的任务恐怕还是晚上陪孩子写作业、看书学习,家长被气得大吼大叫、拍桌子是常事。

  家长李女士讲述了自己的经历,有时候看孩子写作业的磨蹭劲儿,真是没办法淡定,“我也知道催促孩子不好,但总是控制不住情绪,确实也想对孩子和风细雨,但真是‘臣妾做不到呀’!

   ■他山之石

   可以学学这位爸爸

   用闹钟提醒孩子

  于先生是大学教授,他对孩子的教育有一套自己的见解。

  如今儿子读小学5年级,在小学低年级的时候,“催促模式”在家庭中也经常出现。但于先生通过学习,了解到“闹钟管理”方法可以治孩子的拖延症。

  比如,他只给孩子3分钟,在闹钟响起后,孩子被提醒,就会在相应的时间里做好该做的事。现在,每天早晨一家人不慌乱,会顺利出门。

  于先生说,大人催孩子,无非是怪罪孩子不会管理时间,比如让孩子早点出门这件事,“”不是目的,“出门”才是目的,才是需要思考的核心。

  心理专家孙睿熙说,其实“快点”“赶紧”这些脱口而出的“”词,在小孩子看来是不会有明确概念的。但通过闹铃明确时间,会带给孩子一种直观感,这种铃声的提醒比催促更有效。所以别催孩子,想出达成好结果的方法,才最重要。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