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种出了“金豆子”——记双辽市红旗街科富花生合作社理事长王长林
精明能干、致富带头人、花生大王……这些都是贴在王长林身上无形的标签,而他确切的身份是双辽市红旗街科富花生合作社理事长。提起王长林,双辽市红旗街义顺村的村民个个赞不绝口,他敢于打破传统,依靠科技致富,让土地长出了“金豆豆”。
因地制宜 实现“致富梦”
多年来,双辽市一直是“玉米当家”的传统农业种植结构,但十年九旱的气候条件,导致农民收入多年徘徊不前,为寻求发展,增加收入,王长林敢为人先,走上了花生种植的道路。
2002年,王长林开始学种花生,他多次到辽宁付家等地学习,第一年试种就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收入增加了两倍。选择耐旱作物花生是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大突破,王长林开创了双辽人种植花生的先河。在当地政府、街道党委扶持下,通过发挥资源、区位、交通优势,以“一人带四邻,四邻带全屯”的方法,创建了花生种植合作社。
王长林带动了红旗街道花生种植的大发展,带领村民实现了致富梦。花生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仅红旗街就达到4000公顷,占全街耕地面积的70%,带动全市花生种植形成规模化产业,花生收入占农民人均的70%,花生产量由原来的每公顷2500公斤斤,增加到每公顷4000公斤,小花生创造了大效益。
提高质量 念好“致富经”
“作为农民必须关心政策、多学技术。”这不仅是王长林的口头禅,更是他的致富经。打铁必须自身硬,自己要有真才实学才能带领村民发家致富,为创新花生种植技术,提高花生产量,王长林在种植过程中不断学习,摸索出了花生大垄三行高产栽培新模式,使土地利用率提高到30%,公顷产量达到4000—5000公斤,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花生大垄三行高产栽培新模式在当地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并获得了国家专利。
不仅如此,王长林还根据双辽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开始研发适合当地的花生品种。为从根本上解决花生多年连种产量下降、花生种老化、退化、混乱、产量不高等问题,王长林进行了20个花生品种的试验示范。2006年,开始花生种繁育;2008年,培育出花生新品种——科富1号、科富2号,并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王长林和他的社员们尝到了科技种田的甜头儿:繁育面积1000公顷,繁育总量900万斤,繁育户数1500户,每户增收3000元。2011年,他又从山东花生研究所引进花生有性杂交技术,预计研发的两个新品种将于2017年投向市场。
王长林的良种、良法不仅在当地开花结果,还辐射带动了周边地区农民,每每谈起这些,王长林就喜上眉梢。现在新品种、新技术辐射到松原、白城、内蒙古、辽宁等地,带动户数20万户,带来经济效益4亿元。随着科技种田的推广、农民收入的节节攀升,王长林被前郭县科协聘为科普惠农专家组成员。
热心科普 铺出“致富路”
“多帮帮乡里乡亲,他们挣个钱不容易”,这是王长林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王长林主动将自己掌握的种植技术传授给农民群众,每年投入两万元经费开展科普活动。近年来,举办大型培训班30次,参培人数1.5万人;发放科普光盘100张;制作科普画廊120期;举办科普大集活动10次;组织参加农博会13次;印发《花生大垄三行栽培技术手册》5000份,下发宣传资料10000份;通过网站传递致富信息上百条。
“农民要想富,光靠种粮可不行,必须抱团发展,走特色高效农业之路。”说起成立合作社的初衷,王长林总是快人快语。说干就干,2002年,王长林创建了红旗街科富花生合作社。几年来,他免费为社员提供优质花生种300万公斤,帮助节省资金300万元;提供优质化肥800万吨,帮助节省资金200万元;为社员购买花生机械500台,花费300万元购买农药;为社员收购加工花生1200吨,带动花生加工户80户。
王长林富了,但他前进的步伐没有停止。2008年,又成立欣科富花生贸易有限公司。发展至今,合作社下设5个分社,社员由原来的23人发展到160人,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元。
王长林做出的显著成绩,得到各级部门充分肯定。光荣出席全国农技协第三次代表大会;被吉林省委组织部评为双百千万人才;2016年被四平市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领导小组评为四平市拔尖农村实用人才;被双辽市委、市政府评为双辽市优秀人才、双辽市花生加工品种能手、科普工作先进个人……取得一项项殊荣的同时,致富不忘乡亲,作为红旗街义顺村的村民,他始终不忘自己的责任,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的作用,带领乡村百姓走上了“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