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林海中的森林卫士
他个子矮小,体貌偏瘦,他勇于吃苦,甘于奉献,他爱岗敬业,对待工作毫无怨言,他多年来凭借着崇高的理想信念在护林瞭望的工作道路上奔波行走,一干就是十八年。他在护林瞭望的道路上发生的感人故事深深打动着我,他的家境让我心寒,他总是笑着面对生活,在他嘴边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为了绿水青山,为了秀美山川我的付出算不了什么”,他就是抚安森林资源管护大队青顶山森林防火瞭望员——周敬华。
1963年出生,1983年参加工作,1998年从事森林防火瞭望工作,如今,他已经54岁了,依然坚守在这片我们赖以生存的森林中,为了生态文明林区而不懈奋斗。
青顶山位于长白山山脉的余脉,坐落于抚安施业区内,平均海拔1680余米,山高坡陡,山顶空气稀薄,尤其是上山的路途蜿蜒曲折,时常还会遇见野生动物的出没,恶劣的自然环境没有让周敬华退缩,请跟随我的镜头,一起来了解他既平凡又伟大的事迹吧。
2016年初春,茫茫林海中的冰雪尚未融化,泉阳林区已早早进入了春季森林防火期,我有幸跟随周敬华一同上山,体会一次护林瞭望员的寂寞和艰辛。
林区的早春,是冻人不冻水的季节,清晨更是寒风刺骨。按照当初约定好的时间,开始了我们的护林瞭望之旅。6:30分,天还刚刚亮,周敬华便早早的着上厚重的行装,带上望眼镜、对讲机、罗盘等仪器,不忘检查一下干粮和饮用水,还有一把镰刀,就这样从老场区的家中徒步行军了。在行进的路途中是借用不了任何交通工具的,唯一的办法就是靠双脚行走,在这条道路上,每天往返20公里,一走就是18年。
想登上青顶山还要穿越一条河,在周敬华没有从事森林防火瞭望员工作的时候,河面是没有桥的,想要登山,唯一的办法就是趟河通过,自从他98年接任青顶山森林防火瞭望员时,他就用树木撑起了一座桥,这座桥被单位的同事们称为“平安桥”,寓意着他的工作每天都能平平安安。上山的道路极为险恶,一不小心就会被林木草根绊倒,面对宽度仅为60厘米的曲折小路,他是凭借着什么样的力量365天如一日的坚持呢?他的一番话深深触动了我的心,他说:“无论狂风暴雨、还是烈日炎炎的酷暑,为了林区不发生任何森林火灾,为了友邻单位不发生任何森林火灾,为了单位领导对我的信任,为了妻子孩子对我的支持,想想他们,我的付出算不了什么,再难走的路我也要前行”。经过长达90分钟的攀爬行走,终于到达顶峰,首先映入眼帘就是一座高不可攀的瞭望塔,塔高24米,塔与地面形成90度垂直角,看上去非常可怕,可对于周敬华来说,如今的登塔瞭望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回想当年,初次登塔也是害怕的,尤其是登到一半时刮起大风的时候,心里更是害怕,可经过这么多年的锻炼,也就不怕了。在塔尖有着一个不足2平米的小屋,一天的工作就是在这个小屋中进行,随着时间的跳动,已到了8:30分,只听到一声防火指挥总部发出点名信号,当点到126瞭望员时,语气沉稳的周敬华按住对讲机答道:“我是126,瞭望员周敬华,一切正常”,这就是一天三次点名中的第一次,在塔上,他总是不间断的瞭望和巡护,时刻关注林区森林动态及森林防火预警机,遇到问题及时上报局防火指挥部。
他回忆道到,在2007年的秋防期间,友邻单位松江河前川林场突发火警,他利用第一时间将火警火情汇报给我局防火指挥部,我局防火指挥部将情况通知给松江河林业局防火指挥部,火情在第一时间得到了有效控制,挽救了一场森林大火带来的巨大损失,我的付出是值得的!
在和他谈话中,我了解到,这个季节正是草爬子出没繁衍生息的季节,大家都知道如果被草爬子叮到,救治不及时就会有生命危险,可天天在林子中穿行,身上哪能没有草爬子,他都是到了塔上,将身体的衣服仔细检查,有的时候衣服上都会有20至30只草爬子,听着都可怕,可他说:“我都习惯了”。
春防的登塔,大雪淹没大腿,秋防的登塔,裹着厚重的棉大衣,迎着太阳的炙烤,迎难而上,是一种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他说:“这就是我的工作,我要认真对待,不能放松思想,要跟上国家的形势,守护好林区,为子孙后代留下点什么”。
话题不由得谈到了家庭,经过了解,周敬华同志的妻子没有工作,患有严重的心脏病、高血压,常年的医药费压的他喘不过气来,年幼的女儿在吉林上大学,家庭的全部收入来源就是靠每月的工资和种植林下经济作物。他说要感谢单位领导,教会我野生天麻人工培育技术,让我挣到了钱,我的心里特满足,一提到领导的精心扶持,他脸上总是带着无比喜悦的笑容和满足感。我问他这样一个问题,我说:“您都这把年纪了,登塔还这么危险,您没考虑过再换个工作”,他说:“领导多次找我谈心,考虑到我身体的情况,要给我调到其他岗位工作,可我,坚持的要留在青顶山,因为这么多年了,我了解上山的每一条道路,我了解哪里有危险,哪里最安全,我更了解一名护林瞭望员的职责,我爱这片土地,更爱抚安的大自然”。
太阳火辣辣的照在塔顶,这就是该到吃中午饭的时间了,周敬华从背包内拿出一个馒头和一包咸菜,就是这样一口干粮一口咸菜,渴了喝口水的方式吃着中午饭,这一吃就是18年,看到这些,我的心是酸酸的,眼泪情不自禁的流下,心中对周敬华所做工作的大爱精神为之感动和极度敬佩。在午饭后,迎来第二次点名,原本晴朗的天气忽然变得狂风大作,黑压压的乌云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大雨马上降临,这时的周敬华马上拿起对讲机向指挥部报告,抚安青顶山马上降临大雨,请指示,指挥部要求瞭望员立刻避雨,听到上级指示后,只见周敬华同志干净利索的收拾好器材及背包,迅速从高达24米的瞭望台上快速的到达地面,用简单的柳条编制框架,用塑料布包裹框架,避雨的小棚就这样搭好了,这就是他的避雨环境,大雨汹涌降临,在一个极为简陋的避雨设施下,怎能顶住大雨的剧烈抨击,整个人浑身都被大雨淋透了,他依然那么从容淡定,在这个瞬间,我通过他的眼神充分可以看出他的坚韧和他刚强的意志,这种吃苦精神值得我深刻反省和学习。
大雨还在下着,可距离最后一次点名时间不到5分钟了,看来我们今天要顶着大雨下山了,点过名后,我们顶着瓢泼大雨走在极为泥泞的下山道路上,面对当时的恶劣环境,我的心都要碎了,怎么能够安全下山是最为关键的问题,因为随时都会出现跌倒滑坡的可能,深一脚浅一脚的,他教导我,心中要怀揣着一个信念,那就是平安到家,经历90分钟与大雨的挣扎,希望终于浮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到家了。
回到家后的周敬华,将瞭望设施整理好,将对讲机进行充电,完成一系列工作后,才把一身湿漉漉的衣服换下,我真是为他的工作认真尽头为之敬佩。
在火热的炕头上,我问他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拿着一把镰刀上山”,他语重心长的说:“夏季为小树修理遮阳的丛林灌木,为大树树根修剪杂草,秋季防火为登台之路割除杂草等等,镰刀的用处非常多”,在看看他那双布满老茧的双手,尤其是手指极度弯曲,麻木疼痛的情况时常伴随着他,他没有一句怨言,从来不发牢骚,这一切中的一切都是为了践行集团绿色宣言而努力的成果,他只求奉献不图回报,我又问他:“您这么多年来,身体没落上什么毛病”,他说:“就是关节不太好,有严重的骨关节炎,我的身体没事,这都不重要,挺挺就过去了,没有苦哪来的甜”。
回顾十八年的风雨护林路,他多次参加编写抚安森林资源管护大队春、秋两季森林防火预案、演习科目及计划,深受领导好评。多次在岗位练兵中取得优异成绩,无数次的对进山人员宣传森林防火知识,对有效降低森林火灾风险做出了无悔的奉献。
记者后记:18个春秋,周敬华品尝着苦辣辛酸,却从未说过放弃,毅然守护着20多万亩林区。他忍受着孤寂和艰辛,像一棵青松深深扎根在林区,心无旁骛,坚定无悔,把精力和心血全部奉献给了森林防火事业。在工作中始终踏实践行:“我为林区做奉献,我为单位争荣誉”的理想信念,本着在位一分钟,干好60秒的工作原则,在平凡的岗位上抒写着不平凡的人生。(田野)
工作中的周敬华
简单的午餐
平安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