蜕变——辉南县朝阳镇扶贫攻坚巡礼
“以前俺们村的小土路坑坑洼洼,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进城买个生活用品、卖个农副产品啥的,都很不方便,经济也始终发展不起来,修路成了村民们最大的期盼。”对于过去出行的难处,辉南县朝阳镇马家岭村的赵文清,道出了全体村民无奈的心声。
“现在好了,路通了,我们村脱贫致富就有希望了。”站在自家门口新修的水泥路上,看着村里的新面貌,今年57岁的赵文清,满心期待着未来的美好生活。
以往暴土扬尘的村屯巷路,如今变成平整宽阔的水泥路;年久失修的土坯危房,如今变成温暖明亮的砖瓦新居;破烂不堪的围墙断壁,如今变成整齐划一的铁艺栅栏;一贫如洗的贫困村民,如今有了扶贫收益……
在辉南县朝阳镇,一项项接近民生、贴近民意的改变,描绘出部分贫困村庄在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日新月异的发展变迁。
朝阳镇属丘陵半山区,土地面积192平方公里,下辖24个行政村,67个自然屯,耕地面积1.03万公顷,其中水田5519公顷。全镇总人口13.5万人,其中农业户数1.08万户,农业人口4.03万人。目前,全镇有555户贫困户,1000名贫困人口。
地处偏远,交通闭塞;村集体经济匮乏,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薄弱;农民文化程度偏低,缺少技术手艺;思想观念陈旧,不能主动创新发展新产业……这曾经是马家岭村和长青村两个省级贫困村的真实写照。
帮助两个“老大难”村走出困境,实施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一直是朝阳镇党委和政府,乃至辉南县委和县政府费思量的事。
为了给贫困村民找到一把脱贫致富的“金钥匙”,他们以“解剖麻雀”的方式,深入贫困群众中间了解贫困成因,因地制宜探索脱贫之计,精心谋划帮扶规划措施,市、县、镇三级扶贫包保干部全力以赴共同推进扶贫工作进度,终于带领贫困群众驶上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快车道”。
漫步在马家岭村平坦的水泥路上,放眼望去,一栋栋新建的砖瓦房依山傍水而立,统一的银色铁艺栅栏刷着红红的尖顶,白色的太阳能路灯沿着村道两旁整齐排列,宽阔的石砌边沟顺山势而下,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不由让人眼前一亮。
一批批民生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贫困村民筑牢了幸福的“根基”,一项项富民产业的落地生根,更为他们注入了新的“生命源泉”。
来到马家岭村占地面积280亩的林下鸡养殖场,映入眼帘的是成群的芦花鸡在雪地里追逐、嬉戏,当饲养员投食时,2000只红艳的芦花鸡、500只白鹅从林子的四面八方,争先恐后地涌过来争食,场景很是热闹。
“再过几天,我们村第一批扶贫项目养殖的林下鸡就要出栏了。”看着满地“咕咕”啄食的鸡群,马家岭村村书记于洪山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我们村有林下鸡养殖、高速路两侧广告牌、观光果蔬大棚、早马铃薯晚小根蒜套种4个扶贫产业项目,全部获益后,年总收入可达73万左右,全村142户贫困户230名贫困人口,人均可分得扶贫收益3100余元。”对于村里的扶贫产业发展,于洪山胸有成竹。
在朝阳镇的长青村,一进村口,一个占地5000平方米的休闲垂钓园,“静卧”于皑皑白雪之中,园内小径通幽,设有30处“钓位”。
“2016年10月份开始‘放杆’时,来垂钓的人络绎不绝,每天都有近千元的收入。”虽然垂钓园已经在11月初“封杆”,但提起当时的红火劲儿,长青村村主任许中华仍然满心欢喜。“我们村的垂钓园、三通河两侧大型广告牌、早马铃薯晚小根蒜套种扶贫项目,每年能为全村191户贫困户324名贫困人口,人均增加700余元的扶贫收益。2017年我们还计划研究黑木耳、大棚甜瓜种植和与垂钓园配套的农家乐餐饮等扶贫项目,贫困户的‘腰包’会一天比一天鼓。”
“年初以来,朝阳镇总投资1.8929亿元,完成和在建扶贫项目22项,在民生基础设施、美丽乡村建设、产业扶贫项目等方面进行了不断完善和提升,为赢得扶贫攻坚的胜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怀揣着希望,展望着未来,朝阳镇党委书记冯彦胜信念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