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寻得“藕花深处” —记《天河》摄制组的艰辛拍摄历程
雅鲁藏布江支流洄游到上游产卵的裂腹鱼、杰玛央宗冰川之巅斜照的夕阳、海拔最高小学里传来的朗朗读书声……在纪录片《天河》中,雄浑、惊奇的画面不胜枚举。每一个高难度镜头的背后,是摄制组不惧艰难的付出,只为寻得“藕花深处”。
2014年8月底,为了拍摄保护藏羚羊的野生动物保护员,摄制组来到了那曲地区。在安多县强玛镇,摄制组找到了60多岁的拍摄对象格才。格才的家位于草原 深处,离公路还有50多公里路程。这50多公里路程相当难走——广阔的草原没有树木,很容易让人迷失方向。如果不是有经验的司机,根本无法在这种路况下行 驶。
“我们一共去了两次格才家。第一次是踩点,身为村干部的格才去看望牧户,我们没有见到他,无奈只能开一天的车返回安多县城;第二次做足了功夫,准备在村里住两晚,既采访格才,又拍摄藏羚羊。”纪录片《天河》导演郝跃骏说。
摄制组在村委会落脚,8月的藏北牧场下着大雪,再加上约5000米的海拔,有队员出现了高原反应,在极度虚弱的状态下继续工作。饮用水取自草场上的小河沟,方便面、面饼就是美味。入夜后气温骤降,队员从村委会库房里找来牛粪作燃料,自己生火取暖。
拍摄藏羚羊时,有当地村民建议雇用几辆摩托车,把藏羚羊驱赶到一起便于拍摄。导演担心藏羚羊受到惊吓,影响拍摄,还是决定采取保守的蹲点拍摄方式。
藏羚羊活动的地方大都是湿地,摄影师走起路来“深一脚浅一脚”。藏羚羊的警惕性非常高,即便距离很远,它们一闻到陌生气味,就会及时躲开。有时候一天下 来,藏羚羊和摄影师就像玩“捉迷藏”,拍摄进度十分缓慢。好在摄影师掌握了拍摄野生动物的方法加上足够的耐心,才使野生动物保护员格才与藏羚羊的故事得以 生动呈现。
在纪录片第六集《大峡谷》的拍摄过程中,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徒步穿越是一个很大的难点。因为要抵达雅鲁藏布江真正的大拐弯处扎曲村,仅徒步就需要两天时间。 再加上全片要求采用4K拍摄技术,摄影器材十分沉重,还要携带发电机等保障设备。要将这些器材背进大峡谷,本身就是一个“重”任务。
“为了躲避雨季峡谷中众多的蚂蟥,我们选择在冬天拍摄。此时已经是封山期,容易发生火灾,在与当地相关部门协调后,我们获得了进山许可,但前提条件是不许使用明火,还要备好灭火器和消防毯。”郝跃骏说。这就意味着,摄制组在来回4天的徒步路上只能吃干粮、喝凉水。
徒步至扎曲村的路上荆棘满布,一些滑坡路段不时有岩石滚落。但功夫不负有心人,摄制组在6天的时间里徒步约200公里,终于拍摄到了扎曲村村民的生活。有如此丰富的雅鲁藏布大峡谷画面,在纪录片领域可谓罕见。(廖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