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筝集团董事长光明艺校校长王欢:一把古筝弹出大梦想

16.11.2015  00:21

中国吉林网记者李丹

 

光明艺校

 

王欢古琴表演

 

初见王欢,她外表文静、柔弱,但骨子里却散发着一种自信。她虽然30几岁,但已是中筝集团光明艺校的当家人。 她从不在困难面前低头,有着永不服输的精神和创新精神。凭着这股劲儿,她将一个蜗居教室发展成上万平的培训机构并一步步做大做强,同时还提供了上千多个就业机会。

 

创业初期“先聚名气再图发展

 

中筝光明艺术学校于2000年在吉林长春成立,创业之初,一无资金、二无场地,要想打开局面,困难重重。于是王欢四处奔走,最终在平阳街附近租赁了一处民宅,开始了学校的运作,此时员工只有2名,教室只有4间。由于规模小、力量弱王欢就与哥哥王光明仔细分析市场,确定发展战略,提出了一条“立足强化教学质量,大力加强软件管理,先聚名气,再图发展”的创业思路。就这样,王欢广聘名师,重视反馈,管理细质,待人亲和,逐渐获得了专业教师和学生家长的认可,学校的生源由2名、10名再到100名,教学声誉稳步提升,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知道了蜗居在居民楼里的光明艺术学校。

 

 CCTV民族器乐大赛光明艺校千人古筝表演

 

规模不断扩大 确立“古筝领衔一强多优”的发展格局

 

    由于学校的规模扩大,王欢把办学地点改在了长春市体育馆,大大提升了办学环境和办学规模,这也促使王欢的干劲更加实足了。她对内加强管理,对外加大宣传,重新定位学校的发展理念,提出了“名师立校,公益先行”的发展思路,确立了“古筝领衔 一强多优”的发展格局,紧紧抓住素质教育的市场需求,本着严谨务实、踏实进取的办学原则,大力开展以少年儿童为主体的艺术素质教育。

    2004年,学校发展壮大,学校把一部分重点移师北京发展,成立了中筝文化集团,创办了北京兴华大学古筝艺术学院。2005年在香港成立中筝文化国际集团,全面立足于推广中华民族文化。短短两年时间,演出市场、教学市场、古筝生产、音像出版等环节紧密相扣、协调发展,划出了一条“长春起步、北京发展、香港着陆、全国辐射”的完美线条,吸引了国内相关领域一片惊奇的目光。

2006年,在王欢的积极倡导下,开始参与地方大型文化活动。艺校的200多人的古筝演奏队伍在多次表演中气势磅礴,视觉效果非常震撼,受到社会各界一致赞誉。尤其是在2007年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千人古筝”表演和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筝光明艺术集团组织千人古筝在长城上演出,创造出新的世界纪录,震惊了中外艺术界。而且在海内外举办专场国乐演出370多场。中筝艺术团多次为国家领导人和国际知名人士演出,受到了高规格的礼遇,获得了赞叹与掌声。

 

光明艺校学员表演书法

 

 

    光明艺校的古筝不但响誉全国,在其它培训项目比如琴、棋、书、画、国学、中西方音乐艺术50多个专业方面也是较有名气,15年来累计为社会培养40余万艺术人才,培养艺术职业师资近3000名,获得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先后获得由国家文化部颁发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宣部颁发的“全国双服先进集体”“全球百家中华儒商”等多项荣誉。目前已发展成为吉林省内传统文化传播的领军企业和规模最大的综合艺术培训学校。

 

事业成功不忘回报社会

 

作为一名年轻的民营艺术学校校长,王欢一直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从建校初期尽全力资助长春大学音乐专业残疾贫困学生刘博开始,几年来花费大量时间和财力用于社会公益事业,资助白血病患者顾小青、为贫困山区孩子义演、资助贫困聋儿、资助松原贫困家庭三胞胎姐妹、为双辽特困小学举办慈善晚会等几十项大型公益活动。学校平时还坚持执行扶贫政策,坚持为贫困家庭的孩子减少甚至免除学费,让更多的贫困孩子有学习艺术的机会。学校壮大之后,王欢又在中筝集团的支持下,以长春市朝阳区为试点,开始了“古筝就业工程”的运做,从朝阳区各社区适龄青年中选拔爱好音乐艺术、具有较好素质的青年市民,在长春光明艺术学校进行古筝演奏与教学的培训,并且定期输送优秀学员进京接受高级辅导,培训结业后,由学校负责安置就业,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

王欢说,当她看到很多孩子从她的学校走上艺术舞台,把孩子的潜能发挥出来时,那是对自己价值的一种体现,“同时要有专注的精神,学会坚持和忍耐,把慈善当做一种幸福,坚持下去。

 

光明艺校免费培养的三胞胎姐妹名闻全国

 

    未来把长春打造成“北国筝都

 

    在未来的集团发展中,王欢表示:“中筝光明集团将依托15年的品牌积累,逾30万人次的会员口碑,借国家大力发展民族文化的东风,加速发展,稳步扩张,从产品经营进入资产经营直至进入资本运营,一强多优,多元发展。未来,集团将进入商业地产领域,兴建光明艺术综合体,打造十分钟古筝学习圈,推行“十百千万”校区连锁加盟工程,并为把长春建设成为“北国筝都”、把光明艺术综合体开遍全国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