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因“两省推责”致使“明珠”暗投
位于陕西神木县和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交界地带的红碱淖,是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和省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大漠明珠”。近年来,红碱淖面临严重生存危机,上游地表补给河流被打坝截留,下游湖区则被开发成为旅游景区。目前,湖水面积较鼎盛时期缩小近半,陕蒙交界两岸互指对方破坏,湖泊跨区域保护困难重重。(9月28日 澎湃新闻)
位于山西省神木县尔林兔镇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新街镇刀劳窑村陕蒙交界处的红碱淖原本物种丰富、烟波浩渺、一眼望不到边,可是,这理想的水上世界似乎要步上“罗布泊”的后尘,走上干涸的道路。
罗布泊作为中国的第二大咸水湖,由于气候变迁和人类水利工程的影响,导致上游来水减少,直至干涸,现在的罗布泊只剩下大片的盐壳。本以为罗布泊干涸敲响的生态警钟足以响亮,事实并不如此,红碱淖就是“濒危”水域之一。
其实,“十一五”以来,各级政府已累计投资6.17亿元对红碱淖实施了环湖绿化、渔业湿地、遗鸥保护等项目,营造红柳、沙枣生态林10万亩,保护区内的林草覆盖率提高到55%。但是,6亿的资金的投入却没能阻止住红碱淖被“天灾”与“人祸”推向了即将干涸的深渊,从外在环境条件的恶劣,到人类贪婪而导致的人为破坏,红碱淖从“神湖”到“死水”,只需要一个我们“冷漠”的距离。难道我们真的还需要付出“干涸”的代价来换取又一次敲响的生态警钟么。
面对如此,我们看到的结果更是失望的,陕蒙两省互推责任,这互推责任的背后其实是各自不可推卸的责任,无论是红碱淖上游两条重要的补水河流在内蒙古境内被筑坝拦截建成小水电,导致60%的补水量丧失,还是由于红碱淖湖地下的煤炭资源丰富而引来猖獗的非法采矿活动。人祸的横行是政府管理不严、问责不当直接导致的。
作为紧邻这座“神湖”的两省,如果从一开始就能互相协作,严格管理控制,而不是如今的相互推诿,就不会让红碱淖的生态遭到如此严重的破坏。不过我们还是要庆幸,我们面对的不是已经干涸的红碱淖,亡羊补牢总还能算是为时未晚。
生态警钟是在为所有人敲响,,拯救危机中的红碱淖迫在眉睫,提醒着不要让我们遗憾的眼泪成为红碱淖里的最后一滴水。
(责任编辑:贾晓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