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救命药涨价10倍来龙去脉 业界称需反垄断干预
心脏病药地高辛片药价涨10倍一事在过去一个礼拜持续发酵。由于正值药价放开之初,药品的涨价备受关注。但业界多方人士挖掘发现,地高辛片只是无辜“躺枪”,而招标价格过低、原料药垄断、市场囤货等都是促使地高辛片涨价10倍的“帮凶”。
此前为何价格低?
招标打压致药企放弃生产
地高辛片用于高血压、瓣膜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急性和慢性心功能不全等,是疗效好、价格低廉的平民救命药。
记者查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数据库看到,共有11家企业拥有地高辛片生产批准文号,然而实际上真正生产并向市场供货的仅有两家,上海信谊药厂和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
然而,此前地高辛片的价格并不高。上海信谊药厂0.25mg×100片的地高辛片在全国各省的中标价多在6.79元至7.49之间。如在2012年广东基本药物集中采购中,上海信谊药厂0.25mg×100片的地高辛片的中标价为7.464元;而2013年在广西的招标中中标价为7.05元。
事实上,在药价放开之前,国家发改委对于该药品的最高零售价定在8.50元/瓶,但由于中标价过低,而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企业运营成本等大幅上涨,出现了成本倒挂,以至于绝大部分企业都放弃了生产。
如今为何涨起来?
市场缺货代理商囤货涨价
“因为很少企业生产,这个药一直很缺货。”该药广东方面的经销商对羊城晚报记者表示,由于原料紧张,而且原料价格上涨很快,以前国内还有三四家工厂在生产,现在只剩上海信谊这一家企业出于社会责任在生产。
但有业内人士向相关医药公众号赛柏蓝报料称,事实上,原料紧张价格上涨,实有人在背后垄断操控所为,目的就是为了掐住制剂生产厂家的喉咙,使他们丧失生产经营的动力。先垄断原料,让制剂生产厂家减少生产,市面上流通的产品就更容易垄断提价了。
上海信谊药厂在回应媒体采访时称,从2014年9月份起,地高辛片原料价格从每公斤7.5万元逐步上涨至2015年1月的每公斤40万元,价格与成本严重倒挂。该公司才根据成本变化,将规格0.25mg×30片的瓶装地高辛片出厂价格从2.4元/瓶调整至8.31元/瓶。
30片规格的出厂价调高了3倍多,为何市面上100片规格的零售价却上涨了近10倍?对于媒体报道的0.25mg×100片规格的地高辛片,上海信谊表示,已半年没有生产地高辛片,目前市场销售的是经营企业的库存产品。
据悉,为鼓励低价药生产,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4年5月起,将533种符合日均费用标准(西药不超过3元,中成药不超过5元)的药物取消最高零售限价,让生产经营者在不超过规定日均费用标准前提下,根据药品生产成本和市场供求状况自主制定具体购销价格。而地高辛片就在533种低价药目录当中。
厂家不生产,而市场又有需求,地高辛片被纳入低价药目录后,逐利的中间商就开始囤货,坐地起价。于是就有了现在的涨价10倍。
尽管涨价,如果按说明书规定,服用量是每日0.125~0.5mg(即1/2片~2片),按一瓶68元算,那么日均费用也就0.34元~1.36元,还远远不到3元的标准。
今后将如何监管?
反垄断干预遏制乱涨价行为
地高辛片药价涨10倍虽然与药价放开没有直接关系,但上述报料人士“吐槽”称,国家对药价打压的同时,却不能控制上游原料的价格,由于原料可以自主定价,原料厂家几乎每年都在随意涨价而不用受到国家的监管,制剂生产企业上既要面对上游原料的不断提价,中要面对同类品种价格的竞争,下要面对各种招标对药价的打压,这是导致很多低价药消失的原因。
北京医药行业协会也关注到此现象,并曾指出,有些生产厂家只有较少的普药原料药,厂家生产出原料药后并不直接卖给药品制剂企业,而是先卖给某个商业公司,商业公司几个月后再转手将原料药卖出,价格成倍上涨。该协会建议有关部门对垄断经营原料药的相关商业公司给予反垄断干预,及时遏制部分品种原料药的严重乱涨价行为。
此外,也有业内人士呼吁应当给予低价药一个涨价的“心理空间”。一旦价格涨上来了,企业有了利润空间,会让原本有批文但因为成本原因放弃生产的药企再恢复生产,到时候生产药企多了,最终通过市场竞争形成价格,才能促进低价药重返市场。
(责任编辑:王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