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草莓第一人—— 记“长白好人”姜彦庆  

12.11.2014  11:06

  姜彦庆是长白县八道沟镇十一道沟村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也是长白县第一个尝试种植草莓的人。20多年来,他不断探索草莓种植技术,更引进草莓新品种,热心传授草莓栽培技术,在他的带动下,十一道沟村有80%以上的村民发展该项目,现在草莓种植已经是十一道沟村的“一村一品”特色产业项目。
  
  看准商机 试种新品种

  姜彦庆是个闲不住的人。由于种庄稼是季节性的农活,得靠天吃饭,赶上好年头,种粮食收入就多点,若是年头不好,种粮食也仅够一家人糊口。为此,从20多年前开始,他就开始琢磨发展其他产业,增加家庭收入。

  有了这一想法之后,他便开始仔细观察研究各种农产品的季节特点和产业商机。经过研究,他发现每年草莓成熟上市的时候正是其他水果的淡季,而且草莓香甜可口,是老少皆宜的水果。看准这一商机后,他在发展草莓种植项目就更上心了。开始不断地查看书籍和相关信息,并自费到外地考察学习。

  1994年,他开始研究种植草莓。当时草莓品质差、产量低,市场效益不明显,但是他却在试种中摸索到了一些种植草莓的方法,对草莓的习性更加了解了。2000年秋,他在村委会的帮助,从吉林农科院引进“索菲娅”草莓新品种,又开始了试种,这次他的草莓产业真正走上了正轨,收入也比往年增加了很多。到2001年春,试种的草莓亩产均达到了4000斤以上,而且产出的草莓个大、味甜、耐储藏,深受消费者的欢迎,每亩纯收入达到了2500元以上,看到种草莓有好的收益,他这心里美滋滋的。
  
  发展壮大 热心帮助乡亲

  种植草莓不是件容易的事,而要种出品形好、口感好、干干净净的草莓就是件难上加难的事了。刚开始尝试种植草莓的时候,没少吃苦,但他是个爱钻研的人,遇到困难会想方设法的克服,比如不论是在田地里种草莓,还是在大棚里种草莓,在下雨或浇水的时候,都会溅得草莓满身泥,为克服这一难题,他就想出了用草覆盖垄沟的方法,这样不仅防止将泥溅到草莓上,还保持了土壤水分,一举两得。

  为了一年四季都能有新鲜草莓上市,他不断探索用冬季暖棚种植草莓、春季用冷棚种植草莓和大田地种植草莓的方法,并分别进行试种。经过几年的探索和总结经验,现在他成功地实现了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草莓上市的想法。

  村民们看着姜彦庆种植草莓赚得钱越来越多,许多村民也萌生了种植草莓的想法,便开始到他家取经。姜彦庆本就是个热心肠的人,每次别人问他草莓种植方法和技术难题的时候,他都会毫无保留的进行讲解,甚至亲自到村民的大棚中传授育苗、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就这样,在他的带动下,许多村民都加入到了种植草莓项目的队伍中。每次乡亲们唠起他的时候,都说:“他真是我们村的大好人”。
  
  辐射带动 促进一村一品

  在姜彦庆的带动下,如今全村已经有80%以上的村民在发展草莓项目。

  他的草莓发展过程和他的辐射带动作用,十一道沟每位村干部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并于2009年由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牵头,组织种植户成立了“广盛草莓种植合作社”,形成“一村一品”专业种植模式。

  合作社成立以后,村民种植草莓有了技术交流平台,对各项惠农政策也都能第一时间掌握。2011年,合作社争取上级专项补助资金230万元,完成占地4700平方米的10栋草莓暖棚和占地200平方米的10栋管护房建设。2012年,合作社筹措资金130万元,于2012至2013年完成占地2400平方米的5栋草莓暖棚和100平方米的5栋管护房建设。2013年,合作社争取兴边富民资金30万元,完成210亩草莓基地土壤改良、滴灌安装和50立方米蓄水池建设。同时,合作社看到村民种植草莓品种过于单一,便结合本村实际,外出考察后引进佐贺清香、九九、张记3个新品种。

  如今,十一道沟村裸地种植草莓180亩,每亩收入达到1万元,实现毛收入180万元;15栋暖棚进行草莓、西瓜、香瓜3茬轮作,每个暖棚收入达到6万元以上,实现毛收入90万元;38栋日光棚进行草莓、西瓜、香瓜两茬轮作,每个棚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实现毛收入76万元。扣除投入成本90万元,仅此一项农民可实现纯收入256万元,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产出的产品少数当地销售外,大多销往白山、通化、长春、沈阳、黑龙江等地,且供不应求。
  现在我们走过十一道沟村,便会看见村民们在路边撑起一个个遮阳伞,销售着新鲜的草莓,这已经是鸭绿江畔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