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长江行】茶马古道那柯里:一个记得住乡愁的地方

19.05.2018  12:16

  郁郁葱葱的山林,宁静悠远的古道,流水潺潺的小溪,在那柯里,特有的美抓住了每个人的心。

  那柯里位于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同心镇,是连接宁洱县和思茅区的重要枢纽。“那柯里”为傣语发音,“”为田,“”为桥,“”为好,“那柯里”的意思是桥旁的好田地,即:村庄小桥流水,沃土肥田,是理想的人居之地。

  这里,是古普洱府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有着保存较为完好的茶马古道遗址,拥有深厚的普洱茶文化、茶马古道文化和马帮文化。

 

  大茶马古道示意图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王菀/摄

  从一幅巨石刻画的大茶马古道示意图开始,走入村中古道,仿佛将人又带回马帮走夷方的画卷中:马帮往来不断,客栈、马店林立,小桥流水,人欢马叫,十分热闹。

  沿着石板小路往前走,一座石台木构、瓦屋覆顶的古桥横跨于村南河面。“赶马的小阿哥,阿妹来等着,阿哥你要快快来,妹妹把情话说;阿妹哟你等着,阿哥放马啰,等着太阳快快落,再把那情话说……”宁洱县委宣传部部长傅礌唱起了“云南省第二首《小河淌水》”——《马帮情歌》。据介绍,这首歌就是在这里诞生的。

  “风雨桥上听风雨,人生路上话人生”,在几千年前古人开创的茶马古道上,成群结队的马帮身影不见了,清脆悠扬的驼铃声远去了,远古飘来的茶草香气也消散了。然而,茶马古道上的先人足迹和马蹄烙印,以及对远古千丝万缕的记忆依然留了下来。

 

  荣发驿站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王菀/摄

  “关山难越谁为主,萍水相逢我做东”,古道边,一家驿站门口的对联,道出了山里人的淳朴好客。这家荣发驿站建于1831年,当年在马帮圈和当地都小有名气,南来北往的马帮都会到这里进行休整。如今,店内依然保留着一些当年马店的物品和陈设。

  拂去岁月尘埃,那柯里如今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繁华的商贸通道,而成为诸多游客探寻历史足迹、感受茶马文化的好去处。据宁洱县委宣传部部长傅礌介绍,每逢周末、节假日,很多游客慕名而来,探寻茶马古道的踪迹。

  2007年6月3日,宁洱县发生了6.4级强烈地震,那柯里村民房严重受损。为了重现当年那柯里茶马驿站兴盛繁荣的景致,充分挖掘当地旅游文化资源,那柯里抓住宁洱为普洱市大茶马古道旅游规划重点打造县的机遇,积极探索了“结合+整合+提升=品牌”的旅游开发模式,建成河道自然景观、古道陈列馆、风雨桥、实心树连心桥、驿站广场等17个旅游景点,着力改善村容村貌,促进各项产业发展,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荣发驿站从2008年开始搞起了农家乐,为客人提供当年的马帮饭菜,店内还可以住宿。70岁的荣发驿站女主人告诉记者,家中收入主要就是来自农家乐。

  如今,像荣发驿站这样的农家乐,在那柯里已由2007年前的3家发展到现在的25家,村里还建起了土特产品一条街、特色小吃店、民族饰品店等,卖起了舂粑粑、香橼、红薯等土特产品和民族刺绣饰品。那柯里正逐步建成一个集文化旅游、休闲、餐饮、体验为一体的休闲度假村,日均接待游客700余人,每年可实现营业收入2000余万元。

  在那柯里,除了独具民族风情特色的民房建筑、富有地域性历史文化独特魅力的景观和饮食文化外,还有一项将当代艺术和茶马文化融合的普洱绝版木刻艺术。

  绝版木刻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王菀/摄

  绝版木刻是20世纪80年代在云南思茅地区,也就是如今的普洱出现的一种版画创作的新技法。所谓绝版,是在进行第一版雕刻、印制之后,再进行第二版创作的时候,必须要毁掉第一版形的部分,以此类推进行多版雕刻、多版套印。

  与茶马驿站一径之隔,是普洱学院·那柯里绝版木刻教学实践基地。那里,20名学员正在学习版画技艺,他们都是来自当地的村民。“这是今年的第三批学员,每批20个,吃饭、住宿还有教学都是免费的。”宁洱县同心镇宣传委员潘建华告诉记者,搭建这样的一个平台一方面能够更好地将绝版木刻这项技艺传承下去,另一方面,这也能成为村民们谋生的手段。

  来自附近同心村的孙大伯今年50岁,在这里学习已有六天,因腿患残疾没有劳动能力,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的价值。30岁的高仕波,是这一期农民版画学员班的班长,她的爸爸、姐姐、姐夫都在这里学了版画制作。她说,题材和构思来源于生活,反映的也就是他们的生活。

  鲜明厚重的普洱茶文化、历史悠久的茶马古道文化、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和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化,那柯里向世人展现着地域性的风情特色。

  2008年11月18日,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亲临那柯里茶马驿站,进村入户,和村组群众深入交流,称赞那柯里是个“记得住乡愁的地方”。

  “青青石板路,潺潺溪流水,袅袅炊烟舍,绵绵风雨桥,悠悠古道风,浓浓民族情”,这便是那柯里最真实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