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路激扬爱国情
北京的大街小巷有几千条,以现代人物姓名命名的街道总共只有三处,即西城区的佟麟阁路、赵登禹路,东城区的张自忠路。三位英烈,都是为国捐躯的抗日名将。
佟麟阁路
一尊怀表定格悲壮瞬间
佟麟阁路北起复兴门内大街,南至宣武门西大街。路两旁的建筑多为老北京四合院,显得十分幽静古朴,只有几家小饭馆增添了若干尘世的喧哗。
佟麟阁将军是中国在抗日战争中殉国的第一位高级将领。今年7月,西城区政府在这条路上新建了佟麟阁将军纪念雕塑,在创作形式上以悲壮的手法来表现一只被炸坏了的怀表,怀表中的日期永远停留在了1937年7月28日这一佟麟阁将军壮烈殉国的时刻。
回想起父亲当年抗击日寇的经历,今年91岁的佟兵老人记忆犹新。1937年7月28日,日军向北平发动总攻击,进犯南苑,时任第29军副军长的佟麟阁指挥29军死守南苑。佟麟阁被机枪射中腿部,部下劝其退下,他执意不肯,仍带伤率部激战。与日军从拂晓战至中午,头部又再受重伤,终因流血过多壮烈殉国,时年45岁。
“衅将不免,吾辈首当其冲,战死者荣,偷生者辱。荣辱系于一人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应马革裹尸,惟以死报国。”这是佟麟阁在一次军事会议上的慷慨誓言。
1979年,国家追认佟麟阁为抗日烈士,并由北京市政府整修了佟麟阁在香山的墓地,在1米多高的汉白玉石碑上镌刻着“抗日烈士佟麟阁将军之墓”11个黑色大字。2005年香山又新落成了佟麟阁将军纪念馆,成为海淀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赵登禹路
三块浮雕讲述英雄往事
赵登禹路也是南北走向,北起西直门内大街新开路口,南止阜成门内大街白塔寺路口,全长1800米左右,是三条以抗战英烈命名的街巷中最长的。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大刀进行曲》,唱的就是赵登禹率领的大刀队的抗日故事。
位于赵登禹路上的北京三十五中外墙上,三块浮雕镶嵌其中,讲述着赵登禹将军的英雄往事。这组浮雕的落成仪式上,赵登禹将军的女儿、今年81岁的赵学芬老人坐着轮椅来看“父亲”。几十年来,赵学芬一直在致力于青少年思想教育,听她讲述“七七”的孩子有近10万人次。
1933年,赵登禹参加了长城抗战,当时日军武器装备远胜中方,赵登禹遂决定组织大刀队夜袭日军炮兵阵地摩天岭,在喜峰口消灭了3000多日军,取得了震惊中外的喜峰口大捷。根据此战役创作的《大刀进行曲》振奋了全国。
1937年7月28日,时任国民革命军第29军132师师长的赵登禹在今天北京丰台区大红门附近遭遇日军伏击,壮烈牺牲,年仅39岁。抗战胜利后,北沟沿改名为赵登禹路,以示纪念。
张自忠路
半身铜像受万众敬仰
位于北京东城区与长安街平行的张自忠路,东西长不到800米,却聚集着原段祺瑞执政府、包括公主府和贝勒府在内的三座清朝府第、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地等重要历史遗址。
今天,张自忠路1号院所在的位置,是2007年开通的地铁五号线张自忠路站。站内立有一尊高约两米的半身铜像,底座上书“民族英雄张自忠”。将军一身戎装,表情肃穆。铜像设计者、清华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李象群说,地铁站里人来人往,是个非常好的大众教育场所,“希望更多人能停下看看,不要忘掉历史,不要忘掉英雄。”记者在现场看到,不时有乘客停下匆匆的脚步,在铜像前驻足观看、拍照,表达对抗战先烈的敬仰和怀念。
张自忠是家喻户晓的抗日民族英雄,也是抗战中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
1940年5月1日,枣宜会战打响。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亲笔写信,告谕五十九军各师、团主官: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绝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5日拂晓,张自忠仅率2000余人截击日军。战斗异常惨烈,部队伤亡殆尽时,张自忠腰部又被机枪子弹击中,卧倒在地仍坚持浴血奋战。1940年5月16日下午4时,一代抗日名将张自忠身中6弹、壮烈殉国。
张自忠牺牲后,日军感佩其忠勇,盛殓将军遗体,葬于土坡上,坟头立一木牌,上书:“支那大将张自忠之墓”。得知张自忠将军牺牲的消息后,毛泽东同志亲自题写了“尽忠报国”的挽词。
“我们学校就坐落在张自忠路,可以说每个孩子都是听着张自忠的故事长大的。”东四九条小学校长乐波告诉记者,学校计划发动全校师生收集有关张自忠将领的生平事迹等资料,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建设一个纪念张自忠将军的虚拟数字博物馆。“让我们的子子孙孙在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过程中,永远铭记这段历史,铭记为国捐躯的英烈。”
(责任编辑:贾晓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