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航空专家10年实现三代战机军械自主保障

07.01.2015  10:45

用使命丈量生命情注海天战机飞——追记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教授马登武(资料图)

“我还有许多事情没有完成,许多想法没有实现,得了这个病真不甘啊。早知道生命这么有限,还要更努力些。”2014年3月7日,弥留之际的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教授马登武,握着前来探视的学院政委龚理华的手,这样说道。

3月13日早上,马登武的意识已经逐渐模糊,而当他睡醒后睁眼看见妻子的一瞬间,就焦急地说:“飞机,1-2-3,赶快去办!”3月14日早上,他又一次追问:“检测车,送到部队了吗?”妻子回答已经送过去了,他又问:“谁去送啊?”直到妻子回答已经安排好了,他才心满意足地舒了口气。谁曾想到这会是他留给世间的最后一句话。

2014年3月15日,因肝癌晚期医治无效,马登武平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一天距离他50岁的生日还有100天。

只争朝夕的“拼命教授”

马登武,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兵器科学与技术系兵器教研室教授,生前主要从事航空武器系统研究,为海军航空装备技术保障理论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海军航空装备技术保障专家。学院政治部主任翁军评价道:“马登武就是一名普通的教授,专注于自己的本职工作,但却在平凡的岗位上展现出了不平凡的力量。”

马登武常讲:“教员不但要站稳三尺讲台教书育人,更要放眼部队为装备发展尽一份责任。军队是打仗的,军人搞科研要紧盯打仗需要,不管用、不实用的项目一个也不搞。”他生前带领团队承担的43项课题,个个接地气、项项见实效,科研成果100%应用于一线部队,研发的装(设)备使用完好率100%,部队满意率100%,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精武教授”。

妻子王海玲心中有一份马登武这些年的作息时间表:每天中午12∶30以后下班,晚上7∶30以后下班,吃完晚饭再去加班,晚上11∶00以后回家,双休日和寒暑假也照常。他的行李箱中长年准备一套固定物品,随时准备出发,出差经常后半夜回家,以便第二天白天可以上全天班。综合实验楼值班室的登记本上,马登武登记的最多,离开的最晚。长年加班熬夜,让他40多岁头发就基本掉光。他病逝后,有人给他概算了一笔账,除去读博、留学,在学院的20年,加班的时间加起来相当于多干了10年的工作日。

某型飞机军械系统状态无法判别,严重制约部队战时保障能力的提升。瞄准这一点,马登武全身心地投入到该系统的研制中。缺乏资料,他走访部队,把半米厚的检修资料翻了个遍;缺少人员,他就带着3个学生加班加点;没有经费,他们就借住在农民老乡家里。

在马登武眼里,事关战斗力建设的事,只有100%,没有99%,他对科研向来一丝不苟、精益求精。飞机弹射座椅安全检测问题,关乎飞行员生命的最后保障。在研制“座椅定检综合测试系统”时,指标要求保压试验达到15分钟,但他要求延长到2小时;气密性测试一般用仪表直接做,但他要求将设备置于液体中24小时后再做。如今,该系统已广泛应用于海军各型主战飞机,部队官兵反映,马教授研制的这套检测设备性能可靠、稳定,大家用着放心。

翻开马登武的科研项目列表:为研制飞机弹射座椅检查系统,他用了3年;为研究舰载机军械保障系统,他用了5年;为实现第三代主战飞机军械系统自主保障,他用了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