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浪费”悄然回潮

23.12.2015  13:39

  来京务工人员聂四显近日写给市委有关部门的信“餐桌粮食浪费让人寝食难安”,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昨天,本报记者回访前些年曾经开展“绿色餐饮”“光盘行动”的餐厅,发现半份菜已经从菜单上消失;就餐的人们又习惯了多点一个菜;打包的人也少了——“舌尖上的浪费”卷土重来了。

  打包食客不足一半

  昨日中午,记者来到位于北大西门的畅春园食街进行探访。早在五年前,这条美食街的20家餐饮企业就成为首批“绿色餐饮”点,倡导适量点餐、剩菜打包,减少浪费。

  在食街三楼一家陕西菜馆,正是用餐高峰期,记者被引导到一张两人桌前,翻看菜单后想要点一碗臊子面和两道青菜,站在一旁的男服务员好心提醒道:“您要是一个人,点一个菜就够吃了。”记者观察发现,大部分用餐者都能在服务人员的建议下,根据用餐人数点餐。“我们对服务员进行过培训,引导顾客合理点餐,餐后提示剩下的菜品可以打包。”大堂经理告诉记者,虽然他们引导顾客合理减量点餐,但是浪费现象仍然没有杜绝,经常能看到比较严重的浪费。“在聚餐、宴请时候尤其明显,总是会多点一两个菜。”一位服务员说,“有时候提醒差不多够了,还是会加菜。

  在另外一家主打面食的餐馆,冬至来餐厅吃饺子的顾客非常多,餐盘中剩了饺子就走的也不少。“需要打包吗?”听到女服务员询问,一名中年男子看了看剩下的半盘饺子,摆摆手,“不用了,带着不方便。”服务员只好拿起大半盘的饺子,一股脑倒进垃圾桶内。其他桌上,剩下的半个肉夹馍、大半碗凉皮等也都最终进了垃圾桶。

  记者粗略统计,十桌中能打包剩饭剩菜的也就三桌,愿意打包的大多是一些老年人。

  “量大价廉”替代“光盘”奖励

  2010年便宜坊曾推出过“吃尽盘中餐,九折把你奖”活动,顾客只要把点的菜吃干净,就可以获得餐费9折优惠。但记者昨天从便宜坊三里屯店了解到,现在这一活动已不再进行。

  取而代之的是,新推出的团购、会员卡积分等优惠活动。这种优惠活动,主打“实惠”,菜量往往很猛,却造成了更大浪费。

  林先生一家四口来用餐时,使用了某APP上下载的328元团购券,菜品原价为662元。通常,适量点餐数是“人数加一”。但这个四人餐却有9道菜,包括两道凉菜、6道热菜和一份汤。最后,林先生和家人只吃光了两道菜,其余的都剩下一多半。“如果团购菜也能推出半份就更好了,既能多品尝一些菜品,也减少浪费。”林先生说。

  记者随后调查了身边的一些朋友,普遍反映“团购”通常会“量大价廉”显得很有诱惑力。“十次有八次都吃不完,但一想反正已经很便宜,自己也不吃亏,所以一般懒得打包。”经常和男友团购聚餐的眀女士说。

  “半份菜”歇菜了!

  2013年初,全市发起“光盘行动”时,便宜坊曾推出过半份菜,鼓励节约。昨天,便宜坊三里屯店服务员说,这项活动现在还在进行,但在餐厅里、菜单上,记者都没有看到可以点半份菜的提示。

  “如果顾客主动提出要半份菜,就可以相应享受半价。但有时半份菜上来,顾客又会抱怨菜量太小,所以我们一般不会主动提醒点半份菜。”餐厅服务员表示。记者随机询问了几位食客,都表示希望下馆子吃饭能“尽量丰富一点”,点的菜量小了,总怕“吃不爽”。

  “面子文化需要反思

  “多点一些菜,有面子!”北京市伦理学会秘书长王淑芹说,“这种面子文化,应该进行反思了。

  无论是高档饭店的宴请还是普通餐馆的家常便饭,王淑芹发现浪费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是对餐饮礼仪的认识误区。她说,以前有人批评餐桌浪费主要是公款吃喝、商务宴请,但“反四风”“八项规定”之后,餐饮浪费依然随处可见,根本上还是普通公众也缺乏节约意识,“普遍存在面子心理”。

  “如今讲节约虽然不是早年物资匮乏不得不节约,但恰恰是体现了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她说,“对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来说,人均社会资源依然很紧缺,节约是有公德、能自律的表现。

  王淑芹建议,应该加大宣传,特别是尽量告知公众我们面临的环境危机、人均资源紧张等“困难”。“取得大家的理解和认同,公众才能自觉节约。”同时,她还建议加强制度约束,“完全靠意识、自觉也不行”。例如,可以加大对餐厨垃圾的处理收费,或者推出就餐浪费加收服务费等措施,“通过惩罚也能规范、引导人们的行为。

  早年参与过自觉排队文明行动的一位专家也表示,引导公众建立环境友好的餐饮理念,也需要“久久为功”。“像排队这件事,日本、台湾地区坚持了六七年才变成日常习惯。”他说,“杜绝餐饮浪费,当时坚持了两三年,刚出现一定成果就放弃了,如果能再坚持几年就好了。”(记者 孙宏阳 石滢琪 童曙泉)

(责任编辑:张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