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首次完成跨省肝移植手术 6人获救
吉大一院医生在哈医大二院照顾肝移植手术患者 医院供图
“快,准备!去哈医大二院支援!”22日上午10点,吉大一院副院长、 吉林 大学肝移植中心副主任吕国悦下达命令。肝移植中心的医护人员迅速行动,携带肝移植设备、器械等启程。这是我省肝移植中心的专家团队首次跨省帮助兄弟医院进行肝移植手术。
兄弟医院跨省求助
22日上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接到来自兄弟医院———哈医大二院的电话,称有一器官捐献供体,要同时进行心脏、肝脏、双肾、双侧角膜移植等6台器官移植手术,因肝移植手术是吉大一院的强项,请求吉大一院肝移植专家团队的支援。
原来,21日上午,哈医大二院一名脑干出血的男子被确认丧失了最后的生存机会。在红十字会的见证下,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捐献4个器官和两个眼角膜。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迅速确定符合移植条件、病情危急的患者王某,组织专家团队,急救车载着患者王某一同奔赴哈医大二院。
与此同时,哈医大二院心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眼科专家寻找到合适的受体患者。心外科筛选的是一名17岁患严重扩张性心肌病的少年,预期寿命只有3个月;泌尿外科筛选的是两名肾病中末期尿毒症患者。
连夜手术 6人获救
然而遗憾的是,患者王某没有等到移植这一刻,就离开了人世。
“重新更换受者!”吕国悦说。筛选的第二个受者是家住辽源的因酒精肝导致肝硬化、肝衰竭的程先生。程先生的妻子刘女士接到可以移植的电话后,和家人迅速开车赶往哈医大二院。吕国悦率领专家团队协调各相关科室等进行紧张而有序的准备。22日晚10点多,程先生到达哈医大二院,晚11点多推进手术室。
23日早7时,历经了8个小时后,手术室的大门终于打开了,“手术很成功!”吕国悦说。8时,程先生被推出手术室。供体肝脏在程先生体内开始“运转”。
与此同时,历时17个小时的手术后,供体的心脏、肾脏、角膜移植手术也一一完成,供体这些器官分别在其他5位垂危患者的身上“重新运转”。
目前,6名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肝脏移植面临三大挑战
吕国悦介绍,此次肝脏移植,面临了三大挑战:首先是跨省的供体的寻找,受体的匹配。因为时间紧急,在不到一天的情况下,供体的准备,受体的筛选,术前的检查都要迅速完成;第二是各相关科室需要提供最精准的检查与配合,术者团队要做好手术方案确定,术中应急方案的制定,术后的监控等,都考验着医护团队能力;第三是捐献器官的移植几乎没有准备的时间,在技术上的挑战,供体器官的处理上难度更大,对医生要求更高。好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移植技术经过了10年的沉淀,4年的发展,现在肝移植水平在东北三省位列前茅。
我省有10万~20万类似患者
刘女士介绍,丈夫程先生是位工人,从年轻时起就爱喝酒。但身体一直很好。三个月前,突然发现脚肿了,于是到当地医院检查,检查结果是肝硬化晚期。转院到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后,确诊为肝硬化伴肝衰竭,只能等待肝移植。“好在等到肝源,否则一家的顶梁柱就塌了。”刘女士说。
吕国悦介绍,肝脏和其它器官不一样,它是个沉默的器官,即便有病理改变,人们也往往感觉不到。为此,每天饮酒2两以上,有20年以上的好酒者,最好经常检查肝脏,以免肝脏出现硬化、腹水等病变,危及生命。
据介绍,我省大约有10万~20万这样的患者,吉林大学肝移植中心两年来独立完成百余例肝移植手术,生存率在90%以上。
吕国悦介绍,肝移植手术完成后,患者还要经过10天左右的危险期,看看受体对供体有无排异反应,如果有,就要用药物纠正,并治疗。严重的将重新移植肝脏。
新文化记者 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