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攻坚结硕果

16.10.2015  22:34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在延边州汪清县,丰收的秋,不再是整齐划一的金黄色,黑黝黝的“木耳田”,让饱受高寒贫困的老乡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今年,收入将突破10万元的木耳种植户朱孔春,一语道出了所有贫困户的心声,“从来没想过日子能越过越好,有了盼头,有了希望。

十二五”以来,省委、省政府将贫困人口脱贫作为重点民生实事统筹推进,本着标本兼治的原则,聚力攻坚,扶贫开发事业硕果累累:农村贫困人口从2010年底的245.5万人减少到2014年底的129.3万人,预计“十二五”期间,全省将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41.2万人,减少幅度实现57.5%。

强势发力 夯实基础为民生

坚决打赢打好扶贫攻坚这场硬仗,帮助困难群众早日脱贫致富,与全省人民一道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巴音朝鲁书记在扶贫调研时的话掷地有声。

蒋超良省长在研究部署扶贫工作会上强调:“我们一定要勇于担当,明确扶贫攻坚的时间表、任务书和路线图,要实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好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

扶贫攻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啃下这块“硬骨头”,是扶贫攻坚的关键。

主攻西部干旱盐碱沙化地区和东部高寒山区连片特困地区区域成为我省扶贫攻坚的重头戏。“十二五”以来,我省先后出台了《支持延边州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吉林省西部生态经济区总体规划》、《吉林省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等政策,加快区域发展,形成了整村推进、连片攻坚的扶贫格局。并投入片区资金831亿元,集中实施了389项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重大项目,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后续发展能力逐步增强:

——贫困地区高速公路网络得到有效完善。到2015年底,贫困地区通高速的县将达12个,高速公路里程将达到601公里;

——15个片区县所辖的191个乡镇和2345个行政村基本实现通水泥(沥青)路,自然屯通畅率达到52.4%;

——农村危房改造全面实施,40万户贫困农民实现安居梦;

……

今年,我省财政扶贫专项资金进一步加大向片区倾斜力度,70%以上的资金重点投入片区。通过项目的实施,连片特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得到加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产业带动力进一步提升,区域发展持续跃升。

瞄准靶心 做强产业刨穷根

扶贫攻坚要见实效,就要瞄准目标和靶心,精准扶贫。让最贫困的人富裕起来,让富裕持续下去。

建档立卡是精准扶贫的首要环节。我省将全省129.3万贫困人口、1500个贫困村、8个重点县的数据,全部录入国家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与全国联网运行,准确掌握贫困人口的规模和分布结构,瞄准靶心,因地制宜地制定贫困户脱贫方案。

实现精准扶贫的目标,更要拔穷根,换穷业。我省片区县编制和完善了县级扶贫产业发展规划,强化项目进村到户机制建设,提高贫困群众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受益度和组织化程度,实现稳定增收。2011年以来,全省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6.35亿元,支持贫困地区加快产业发展,累计发放互助金贷款2.8亿元,支持4.7万户农民发展生产,有近2万户贫困家庭受益。

积极推动精准扶贫十大工程,创造性开展了股份合作、集体经营、企业带动、联户经营、委托管理、承包租赁等20多种创新模式,按照股份化、市场化、法制化的产业发展要求,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使贫困户真正在产业实施过程中持续受益。

通榆电商扶贫带动9个乡镇、4300多贫困人口从事电子商务;汪清县木耳养殖带动86个村形成木耳种植产业集群……贫困农民增收了,区域产业壮大了,产业扶贫,“一箭双雕”。一批优质烟叶、中药材、经济林等林果种植示范基地和牛、羊、禽、鱼等养殖示范基地,辐射和带动周边贫困地区群众发展特色产业,贫困农民增收长效机制逐步建立。

创新改革 春风化雨暖民心

一汽集团给我们盖起了新房,修了村路,对于村民来说,生活就是‘一宿进小康’啊!”65岁的镇赉镇解放社区村民孙胜华对现在的生活十分满意。

搭建社会平台,创新帮扶机制,让扶贫的成果春风化雨般地流入贫困户的心田。

近年来,我省积极拓宽帮扶渠道,在省、市(州)、县(市)、乡(镇)四级建立干部驻村工作队制度,选派干部4500人,组建1500个工作队,进驻全省1500个贫困村,实现对贫困村的驻村帮扶全覆盖。

截至目前,全省已有1800多个部门和单位参与农村定点扶贫,直接投入帮扶资金4.63亿元,帮助引进各类资金12.07亿元,帮助上项目1250个,帮助引进技术121个。

与此同时,我省广泛开展了“村企共建”活动,共有65家国有和民营企业与65个贫困村建立了共建关系,企业采取产业带村、项目扶村、招工帮村等形式,在贫困地区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带动辐射贫困户2万多户。

扶贫攻坚战尤酣,聚力攻坚结硕果。“上学不愁学费了”、“有致富的门路了”、“看病不花钱了”……目前,在我省贫困地区,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的学生232万名,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受益学生约8万人,全省转移培训贫困劳动力10万多人,救助重特大疾病5.9万人次,而这些数字仍在不断增加……

记者 刘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