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妙的家长QQ群关系如此重要 引无数家长竞折腰
“老师,我女儿今天有没有回答问题?”“老师,我儿子中午吃饭正常吗?”……晚上7点开始,沉默了一天的家长QQ群又热闹起来。
如今在长春,下至幼儿园,上到中学,几乎每个班级都建了家长QQ群,各类小升初、初升高等家长QQ群更是火爆。QQ群里有心急火燎地向老师询问成绩的、有焦虑地关心孩子上课表现的,还有追问班级近期是否有活动的……这里成了家长们了解孩子表现、和老师交流的新阵地。但记者采访中也遇到一些家长吐槽:“有的家长晚上11点了还拉着老师询问孩子的表现,太焦虑了吧!”
家长QQ群的好处显而易见:父母能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真实情况,向老师和其他家长讨经验、交流信息等。但另一方面,家长QQ群也是一个社交圈,里面不仅充斥着各类关系学,也滋生了不少情绪病、攀比风。近日,记者调查了部分家长QQ群,探访家长们“网络群居生活”中的各种潜规则。
【记者调查】
家长QQ群中的5类家长
在记者调查的一所幼儿园家长QQ群里,成员共有家长老师近60人。家长小陈告诉记者,本来一个班是20名小朋友,但是有的小朋友不仅父母加入了这个QQ群,连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加入了,所以家长QQ群扩容了。记者梳理发现,这个名为“小二班”的QQ群里的家长,可明显地分为5种类型:
1
守群追问型
天天守在群里,一旦有家长提问孩子在园情况时,他们也会向老师发起询问:吃饱饭没?睡午觉了吗?有没有小便?出汗了有没有换衣服?又或者抛出一个问题供大家讨论:孩子不喜欢喝奶了,怎么办?
2
追随老师型
老师一发通知,马上回应“遵旨,谢谢老师”;老师一公布“有事需要帮忙”,立刻被“抢”,没“抢”到的急得不得了。群里还有家长直呼老师“领导”或者“老师大人”。
3
晒娃求关注型
在家长QQ群里有这么一类家长,他们最喜欢的就是晒照片,特别是自己孩子的漂亮照片,此外还有孩子做的手工艺品、画的水彩画或者写的字。他们的做法是表扬与自我表扬相结合,互相夸奖孩子让老师对孩子有个好印象。
4
活跃话痨型
“谁知道今天老师留的作业是什么?我们家闺女给忘了。”“谁家孩子今天的手工作业做完了,传给我参考一下呗。”在家长QQ群里总有一群家长不断找话题,吸引别的家长加入聊天,是群里的活跃成员。有些话题被其反复讨论,一些关于孩子成长的话题链接不断被其粘贴到群里。
5
“潜水”谨慎型
最后一类家长很低调,在家长QQ群里很少能看到他们发言,但他们总是在线,时不时也会发一个表情掺和一下,证明自己的存在。当需要发表看法时,他们通常会私底下跟某位家长达成共识,一般不会在群上公然表态。
总结来看5种类型家长的态度,其实也多少反映出他们育儿方面的一些特点:守群追问型一般是比较关心孩子的生活起居琐事,甚至包办孩子的方方面面;追随老师型、晒娃求关注型一般为人处事比较圆滑,想通过自己的能力为孩子赢得机会。“潜水”谨慎型的家长则相对来说比较理性,性格相对内向。
【老师喊累】
24小时在线待命 有问必答伤不起
长春市某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高老师在2014年新学期开学后,就建立了一个家长QQ群,并邀请全班学生的家长加入。
高老师说,一些新生家长白天工作比较忙,如果碰到不明白的,很晚才向老师提问,有时晚上11点了,QQ群里还有家长提问。“家长如果工作很忙,可以不看手机,但是我却不可以。对于家长的问题老师要做到有问必答,我晚上睡觉都不敢下QQ。上了一天的班,真是太累了。老师也有自己的家庭和生活,如果长期下班还要这么晚在网上应答,负担还是挺重的。”
【细数家长QQ群里的潜规则】
除了海量信息让老师受不了,家长QQ群里的一些潜规则同样让家长增添了不少心理负担。记者通过调查,总结了家长QQ群的5条潜规则,看看你知道多少?
第一条:家长群演变成生意圈
王女士的女儿瑶瑶已经上三年级了,女儿班里也有个家长QQ群,群里家长有60人左右。最近王女士发现了群里的一个微妙“关系”:60多名家长分成了多个“小派系”。后来了解才知道,其中不少家长私下开展聚会、组织饭局,“一些家长看重了群里家长的人脉资源,做起了生意。”
第二条:话不投机,易发争执
这两天,家长徐先生正心生不快。“那天晚上群里有个家长发了句感慨‘惜钱莫教子,护短莫从师’,一些家长纷纷点赞。我顺便也说了句,‘教子和钱并无太大关联,应该给孩子精神灌输’,结果引发部分家长不快,开始责问我,情急之下,我就说‘爱咋咋地’,结果大家说我没素质,吵到半夜才结束。第二天班主任跟我说,有些事情尽量别在群里争论,影响和气。”
第三条:相互攀比,满足虚荣心
谁家孩子英语考了第一,谁家孩子数学特别棒,孩子们周末一起去哪里玩了等,家长张女士所在的家长QQ群里,分享着各类这样的信息,几乎占据发言的一半。张女士有些不解,家长群就是讨论孩子的教育方法,聊聊宝宝在幼儿园里的生活。为什么变成了家长之间互相攀比的地方?
第四条:老师教学方式是敏感问题,尽量不要提
杨女士是一名高一男孩的母亲,她给自己设定的一个规则是:老师教学方式是敏感问题,尽量不要在群里提。杨女士告诉记者,有些家长特别多话,经常对老师的教育理念指手画脚,结果常常招来他人反感,引发一场骂战。
第五条:老师布置任务,最好第一时间认领
家长QQ群里除了关于学习的探讨,有时还有老师布置的任务。家长金女士说,有一次幼儿园老师群里发布:班级灯坏了,希望会修理的家长帮忙。但金女士没有看到消息,第二天老师打来电话询问,孩子爸爸是不是电工,能不能帮助处理一下?金女士当即答应,并解释没看到老师发布的信息。最后老师叮嘱,“以后抽空要常关注咱们家长群啊!”
【专家观点】
“群居生活”信息多元化 家长应独立思考
吉林省教育学院小学幼儿教研部主任赵士英认为,“家长群”是家长了解孩子在校表现的好方式,但家长应该充分利用这种方式并掌握好尺度。“如今学校的老师一般都比较有经验,家长要做好自我调节,要相信孩子的适应能力,把关注点放在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和学习习惯上。”对于某些家长不顾及其他人的感受,频繁刷屏的现象,赵士英认为:“关心孩子,无可厚非,但要注意方式,体谅其他家长的感受。”
“家长总想着复制别人的做法,以得到自己孩子的出类拔萃,结果常常事与愿违。究其原因,每个孩子的家庭背景、性格特征、接受能力都不相同。”他建议,在多元信息中,应审视自己的情况,有效地借鉴而非复制。“多元信息更需要‘群居者’独立思考和判断,以辩证的思想、积极向善的态度构建和善交流的‘群居生活’空间。”(记者 刘佳雪/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