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夯实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基础精准发力促就业
通化市人社局认真落实全省就业服务机构“基础建设年”要求,加大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力度,不断夯实工作基础,向服务纵深发展,有效促进重点群体就业。
夯实就业服务基础,实现跟踪服务精准化。一是紧盯就业困难人员。利用就业信息系统,统计并建立未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台账,建立7个未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微信服务群,收集未就业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意愿,采取送信息、送岗位、送培训、送政策的帮扶措施,进行跟踪服务,动态管理。公开就业援助电话。为支持鼓励就业困难人员多渠道就业创业,全市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公开就业援助电话,在各类媒体上进行宣传,同时做好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对有就业求助的人员进行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举办专场招聘活动。各地征集吸纳就业困难人员企业岗位信息、空岗公益性岗位信息、家政服务业空岗信息,召开专场招聘会,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截至9月末,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008人。二是紧盯未就业大学生。实施“211”就业服务行动,在全市实行了“线上信息平台+线下工作台账”的工作模式。建立了2018年、2019年、2020年未就业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QQ服务群、微信服务群和人员台账,将有就业意愿的离校三年内未就业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全部纳入实名登记范围。实时向服务群推送岗位需求、就业创业政策、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信息。在毕业年度内向毕业生推荐2次岗位信息,采取召开线上或线下会议的方式提供1次就业指导,提供1次免费技能培训信息或就业见习信息。目前,2019年未就业高校毕业生435人,已解决就业244人;2020年实名登记高校毕业生750名,其中,619人已就业,应征入伍7人,29人升学,2人出国,93人未就业,实名登记工作正在进行当中。三是紧盯农民工。开展农民工就业意愿摸底调查,及时向农民工推送省内外就业岗位,共建立乡镇(村)微信群759个,群成员近9万人,就业服务覆盖全市所有有就业意愿的农民工。打通对外输出通道。加强劳动输出基地对口合作,开发域外岗位18200个;疫情期间建立“点对点”劳务输出服务机制,设立服务专员,采取一站式服务,有组织输送农民返岗务工541人。培树典型示范引领。围绕特色农业、农副产品深加工、农业装备制造、农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发展,重点培养和支持具有代表性的返乡创业致富带头人。今年拟评选20名左右优秀农村返乡创业人才,对选树的优秀农村返乡创业人才给予每名1万元的资金奖励,并享受50-100万元额度的3年免息贷款,以此鼓励吸引更多的人回乡创业,支持创业人才带动更多农民工实现就近就地就业。截至9月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6.22万人,完成年计划101.37%。
筑牢招聘平台基础,促进就业渠道多元化。紧盯招聘会的“桥梁”作用,采取多渠道筹办方式,持续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有效应对特殊时期的特殊变化,保证就业服务“不打烊”。一是调动社会资源。1月末,与新通化网合作,利用其线上招聘功能,通过政府支持的方式,在疫情期间迅速开展网络招聘活动。有效运用各级政府网站及发送短信方式,广泛宣传新通化网“通化急聘”微信公众号,扩大线上招聘的知晓度。二是开设官方平台。市、县(市、区)各自创办“就业服务局”微信公众平台,持续开展线上招聘会,发布企业岗位信息和就业创业政策信息。密集举办线上线下同步招聘会,并通过自行开发的“企业招聘求职信息系统”生成企业二维码,方便求职者获取企业招聘信息。截至9月末,全市共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49场(其中线上30场,线下13场),参会企业1501户,提供岗位9833个,进场求职1万余人次,线上浏览11.7万余次,达成意向4613人。
巩固政策扶持基础,鼓励企业吸纳主动化。一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就业创业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服务群及朋友圈转发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政策信息,并将各类政策制作成宣传单(册),在招聘会上现场发放。截至9月末,共计发放宣传单(册)1.1万余份。二是加大政策服务力度。全市建立企业微信服务群7个,QQ服务群1个,设立专人在群内向企业宣传介绍有关扶持政策,明确办理流程,解答具体问题。截至目前,共为3户企业发放疫情期间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42人,共4.2万;初创补贴审核通过66户;发放就业见习补贴400人,共146.3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