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美家富 和谐幸福——松原市新农村建设掠影

25.11.2016  12:04

  宽阔笔直的村道两侧安上了太阳能路灯,村里的文化小广场上有不少老人孩子在休闲娱乐,村边工厂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在忙碌地工作着……在松原市农村,处处都能看到美丽乡村建设的美好画面。

  自全市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打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农村建设升级版。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农业工作、城乡一体化工作等全面统筹起来,改善人居环境。

  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以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为主线,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农村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提升,村容村貌换了新颜。

  这期间,松原市产生了近300个省级示范村重点村,截至2015年末,累计投资达数十亿元,建设生产性、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超过2200个,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经济实力稳中有升

  发展产业、富裕农民,让农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是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自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各地都把生产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在棚菜生产、精品畜牧业、绿色有机食品、劳务输出、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创新等方面都有新突破。

  在试点村、推进村和示范村中,做强做大支柱产业,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化格局,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工业化发展。全市粮食产量稳定在700万吨水平,重点示范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000元以上。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已初具规模,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近700户,有支柱产业的村占65%以上,农产品加工量超过400万吨。

  基础设施有新改观

  为统筹推进城乡发展,五年来,松原市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一方面加强小城镇建设,提高城镇化率,提升城镇化质量;另一方面,结合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社区服务功能,连续几年实施民生工程,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和科教、文体、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投入。

  农村居住环境和村屯面貌有了新改观。由于连续实施农村清洁文明工程,各地坚持开展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清理围墙院落、清理垃圾粪便、清理边沟污泥、清理乱堆乱建,进行改水、改路、改厕、改灶。过去乱堆乱放、污水横流、满街垃圾、无人管理的现象不见了,整洁、卫生、有序、美观的新农村景象已初步形成。条件好的村屯达到了巷路硬化、街路亮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的“四化”标准。

  村风民风向上向善

  五年来,松原市不断深入开展新农村规范化建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扩大村务、组务公开范围,低保户的办理、民政部门的扶持切实落实到弱势群体中。各地干群关系融洽,干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群众也尊重干部,这体现在各村历届换届选举中,公平公正地选出大家信得过的村干部。

  近几年,全市农村打架斗殴、聚众闹事越来越少,黑恶势力和非法活动等等大减少,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也随之减少。各村民事调解组织健全,实行分片、分组包干制度,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刑事案件、信访案件递减。

  走进一些村屯,法治宣传标语随处可见,村文化小广场更是成为一道法治风景线,生动形象的宣传牌与广场建设有机结合,让群众在休闲锻炼时也能受到法的熏陶。

  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新农村思想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的重要内容。各地以培树好人为抓手,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

  不少村屯在主路两侧的院墙画上了主题壁画,有的还在村、镇广场上,结合实际打造了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景观。把文化广场作为一个重要的平安文化、法治知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阵地来打造,在宣传牌的设计上,注入卡通、民族风等元素,传统普法宣传变得鲜活起来,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喜爱。

  文化引领文明新风尚

  几年里,一些文明村先后建成了文体活动中心、标准化卫生室、花园式小学、敬老院、警务室、体育活动广场等功能齐全的综合服务场所,棋牌室、农家书屋等文化娱乐设施让村民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像城里人一样的文化生活。

  每年坚持开展“好家庭”“好邻居”“好婆媳”等评选活动,倡导新型的、和睦的家庭关系和邻里关系,在广大农村形成了“家家争创文明户、人人争做文明人”的新气象,也为全市农民树起了学习标杆,有效地激发了村民奋发进取、团结友爱、勤劳致富的信心,形成了争先恐后、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和积淀,松原市在新农村建设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面对新形势、新机遇,全市新农村建设将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体现地方特色,释放更多的改革红利,进一步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