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美国新版国家安全战略:对中国防范加深

01.03.2015  13:28

美国白宫本月上旬发布的新版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是奥巴马政府继2010年之后出台的第二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报告继续将“安全、繁荣、价值观以及国际秩序”作为大战略目标,在对外政策上主打“合作”牌,总体上延续了“多边主义”风格。与此同时,报告着眼国际竞争,因应时局变迁,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调整。

威胁判断发生重大变化

首先,报告认为美国面临的最大潜在威胁仍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特别是核武器的扩散和滥用,但报告更多是在宣传奥巴马“无核世界”倡议和“布拉格议程”取得积极进展的语境下谈及这一威胁的。换言之,更像是在为奥巴马几年来自以为傲的一大政绩唱赞歌。

其次,新报告多次强调俄罗斯对乌克兰采取的举措是“入侵”行径,认为这对美国主导下的国际秩序构成严重挑战。冷战结束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罕有指责一个大国“侵略”其他国家的表述。

再次,新报告继续认为暴力极端主义、气候变化、网络袭击和大规模疫情等是美国家安全面临的迫切挑战,但其所指内涵却有所不同。如暴力极端主义,在2010年时主要指代“基地”组织,而新报告中则多表示“伊斯兰国”;大规模疫情在2010年表示艾滋病等,而在新报告中则往往指埃博拉病毒。

强调改进“领导”方式

2010年报告豪言,美国的领导地位是无可取代的,“没有一个国家比美国更适合领导全球化的时代”,可谓霸气十足。

然而,新报告认为,美国的领导地位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甚至略显心虚地指出:“问题不是美国该不该领导,而是如何领导。”报告认为,加强领导地位的最佳办法是坚守战略目标、加强自身经济、树立民主法治榜样、构筑强有力的国际联盟、综合运用美国各项实力、秉持长远战略视角等。

新报告对改进领导方式的重视,与美2011年后采取的战略创新一脉相承。例如,美2011年版国家军事战略提出美要通过发挥“推进者”“赋能者”“召集者”和“保证者”的间接领导作用,将盟国推向前台,维护其全球领导地位。再如,美2014年版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提高了对盟友“借助”和“利用”的成分。新版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提及日本的次数从2010年的5次增加到10次,且屡番表示将加强美日两国在导弹防御、朝鲜核问题、“亚太再平衡”等议题上的合作。不难看出,美国既要确保盟友为己所用,又要逐渐摆脱盟友“搭便车”的困境。

对华仍存防范心理

从数量上看,2010年报告提及中国10次,新报告增加到13次。而从语义上看,美国对华防范似乎有所加深。

2010年报告中,美国表示寻求与中国建立“积极、建设性、全面的”关系,欢迎中国与美国及国际社会一道,在推进经济复苏、应对气候变化与防扩散等优先议题中担当起负责任的领导角色。

相比之下,新报告尽管反对“两国对抗不可避免”的说法,重申“欢迎一个稳定、和平与繁荣的中国的崛起”,承诺将寻求与中国进行合作,以应对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经济发展、朝鲜半岛无核化等共同面临的挑战,但在中美关系的定位上,报告只使用了“建设性”一词。

与此同时,报告还强调,美方将从“实力的立场”出发来管控美中竞争,要求中方在海洋安全、贸易和人权等议题上“遵守国际准则”。这既反映了美国的强权政治心态,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美国对中国发展的防范心理。

“心气”明显低落

新报告坦言,美国实力仍然强大,但其资源和影响力“不是无限的”,不应总是尝试去解决世界上所有的问题;在参与解决国际危机的时候,美国要采取“战略耐心”政策,“保持定力,控制冲动,以免力有不逮”;在干预国外冲突问题上,美国要优先考虑外交手段,而非“动用武力”,应避免“手伸得太长”。

这些表述与2010年奥巴马政府上任伊始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展示出的雄心形成了鲜明对比。如果说2010年的那份国家安全战略是唤起“奥巴马时代”的嘹亮号角,这份新的报告看起来更像是奥巴马在共和党掌控参众两院、自身任期仅剩20个月的“跛脚鸭总统”位置上,为自己在国家安全战略问题上发出的一份自辩状。

总体来看,新版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反映了在资源受限、府院之争和大国博弈背景下,美国白宫对国家安全战略目标、途径、手段等要素的思考与权衡。奥巴马曾表示会在2014年初公布该报告,然而国内外局势的风云变幻,让这份本应在一年前出台的报告姗姗来迟。该报告的内容能够落实几分,也值得关注。

(作者肖铁峰 单位:军事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