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狂欢:“井喷”能否变“缓释”
今年的“双11”狂欢,伴随着不断刷新的数据结束。
从2009年开始,每年的“双11”都让人忙个不停。尤其是今年,“双11”全球网购狂欢交易额达到571亿元人民币,刷新全球网上零售纪录。在这过程中,消费者享受着疯狂购物的快乐,也承受着购买后出现问题的风险;电商们获得了巨大的收益,也遭受着售假的质疑;物流快递业急剧增长,同时也出现了货品堆积成山的问题。
不过,电商们忙着发货,快递公司赶着配送的同时,关于“商品是否真的便宜”“店铺会不会以次充好”等问题的讨论,再次引发关注。那么,在“狂欢”中,如何规范网购市场,不让无良店家浑水摸鱼,成为不可回避的话题。
“剁手族”:最担心虚假宣传、价格虚标
日前,在广东从事文员工作的厉女士在微博上晒出了自己的“双11”购物清单,这是她第6次参加这场年度狂欢了。像厉女士这样的“双11”常客,因为控制不住点击鼠标购买商品的欲望,戏称自己为“剁手族”。“一直都喜欢网购,从一开始有‘双11’就买个不停。”她说。
面对每年“双11”各大电商平台上商家的优惠促销,厉女士乐在其中。“每年有不少牌子会打折,而且多数店铺都会发放不同金额的红包,算下来就更划算了。”然而诸多商家的虚假宣传也让她烦恼不已。“噱头太多了,真的能做到5折的有几家?”她抱怨道。
与厉女士有着同样担心的网购族并不在少数。《中国青年报》近日的一项调查显示,56.1%的受访者打算在今年“双11”网购,但54.2%的受访者最担心虚假宣传、价格虚标。
对于消费者的这一担忧,今年“双11”之前,国家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组织召开了促进电子商务创新和健康发展座谈会。会上各方电商代表都承诺,在今年的“双11”期间采取相应措施。比如,阿里巴巴市场总监金奕就介绍称,今年“双11”从预热开始的整个过程,天猫将会监控商家发布的所有信息,包括对产品的描述及产品的价格等,如果过程中有违规行为,则会将其排除。
尽管有了种种保障,仍有部分消费者心存疑惑。在上海读书的石晋豪追随“双11”有3年之久。作为资深买家的他,深谙商家惯用的“先涨价后降价”策略。“平时实际售价300元,‘双11’想降50元,于是预热活动开始后,把售价调至400元,到‘双11’宣传时就说降价150元,这种情况很普遍。”石晋豪说。
南京大学商学院营销与电子商务系教授郑称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对于天猫这样的电商平台,可以规定商家向消费者展示货品的成交价格记录,这样更便于消费者的比对和甄别。同时,也应该设立消费者的投诉渠道,与电商共同监督商家;而像京东这样的自营电商,除了企业的自律,也亟待法律的监管。
电商:着力打击假冒伪劣
除了商家的虚标价格,买到水货、假货更是让人抓狂。不少网友坦陈:本来想买些什么,但又怕是假货,所以犹豫不定,迟迟不敢下单。更有网友感叹:“‘双11’网购,假货避免不了吧。”
这一问题也成为各位电商大佬们心头的痛。京东提出,只要有一件假货、水货,商家就要给予京东和客户100万元的赔偿,从而加大卖家卖水货、假货的风险。刘强东表示,希望政府相关部门、各电商企业能联合起来,共同打击无良商家。“如果在这个时候假货、水货不能够杜绝的话,我们每一个电商都会成为受害者,电商的好日子可能也会走到尽头。”京东集团首席执行官刘强东曾表示。
打击水货、假货,成为今年“双11”期间诸多电商的重要目标。
当当网高级总监金东兴认为,打击假冒伪劣,合力必不可少,“应建立整个电子商务行业的诚信平台,一个企业在一个平台干了坏事,其他平台都对它嗤之以鼻。”他同时呼吁,要尽快出台有关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的法律法规。
“电商整个产业是基于互联网存在的,和其他产业的特点不同,只有加快这方面的专属制度立法,整个行业才能有针对性的可行性法律。”中国服务贸易协会电子商务专委会秘书长苏军对此也表示认同。
每年“双11”狂欢后,网购族们都在等着自己中意的货品及时送达,而物流快递业随之也迎来了巨大的挑战。据国家邮政局的统计,去年“双11”期间,快件业务量达3.46亿件,单日峰值6500万件。
阿里巴巴市场总监金奕表示,今年“双11”期间,为了提升快递能力,运用了菜鸟网络系统化、智能化调配物流配送。苏宁方面则继续发挥O2O的优势,将门店变为快递点,由最近的门店直接给消费者进行配送,从而减少中间的物流环节。
面对“双11”当天快递量井喷式的冲击,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副巡视员聂林海分析指出:“物流公司在围绕一天来准备超过平时10倍的业务量,因此平时8个小时送到,现在可能一个星期都送不到,可能出现‘压货’现象,所以消费者的购物感受和体验就会大大降低。”
“是不是有必要一定强调‘双11’,其实以后可以推出消费月、消费周,这样可能效果会更好。”聂林海分析说,由于很多消费者都在等“双11”的优惠价格,网购行为集中到同一天,这样造成的结果是,这一天前后的现实消费节奏会被放慢,而如果在某个阶段进行促销,整个消费节奏就会趋于平稳,物流的压力得到缓解,消费者的体验也能得到改善。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建议,对于消费行为,要处理好常态的高速增长和短期促销的井喷式增长之间的有效衔接,既不要出现消费的阶段性透支,也不要出现长期性低迷,从而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发展。
(记者 杜玮)
(责任编辑:章永 )